空間引力波探測系統光程噪聲研究獲進展

2021-02-25 中科院之聲

如同平靜的湖面會因突然越出水面的魚而泛起漣漪,在宇宙中發生的大質量天體相撞,同樣會在時空中泛起漣漪,並以波的形式向宇宙各個方向傳播,這就是引力波。有經驗的漁民可以通過水麵漣漪的波紋判斷魚的種類和大小,同樣地,科學家也可以通過探測到的引力波來分析天體的質量,尋找宇宙的奧秘。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引力波實驗中心團隊從幹涉機理出發,分析了影響空間幹涉測距系統精度的抖動光程耦合噪聲。該研究通過澤尼克多項式擬合系統波前差(圖1)建立了完備的抖動光程耦合噪聲的物理模型。科研人員利用蒙特卡洛算法全面分析了波前差對抖動光程耦合噪聲影響(圖2),並提出了一種利用幹涉光束與探測器間的橫向偏移減小抖動光程耦合噪聲的新方法(圖3)。同時,研究人員利用光束的遠場傳輸模型,分析了像差耦合指向抖動對測量精度的影響。上述工作對全鏈路空間雷射幹涉測距系統的搭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Tilt-to-length noise coupled by wavefront errors in the interfering beams for the space measurement of gravitational waves 和The far-field optical path noise coupled with the pointing jitter in the space measurement of gravitational waves 為題,發表在Optics Express與Applied Optics上。

圖1.澤尼克多項式擬合的波前

圖2.利用蒙特卡洛算法分析的波前差與光程噪聲的耦合關係

圖3.探測器與光束間的橫向偏移對抖動光程噪聲的影響

來源: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沈慧攝求索未知宇宙,逐鹿空間引力波探測。前不久,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我國在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礎。作為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近日成功發射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太極一號」。為何要去遙遠太空觸摸宇宙律動的「脈搏」?
  • 光纖雷射器噪聲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空間雷射信息傳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光纖雷射器頻率噪聲抑制研究中取得進展,基於腔內光學負反饋效應成功將單頻光纖雷射器的低頻頻率噪聲抑制至熱噪聲極限。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光學快報》(Opt.Express)。近年來,隨著雷射頻率穩定技術的迅速發展,低噪聲單頻光纖雷射器廣泛應用於光原子鐘、引力波探測等科技領域。
  • 光纖雷射器噪聲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空間雷射信息傳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光纖雷射器頻率噪聲抑制研究中取得進展,基於腔內光學負反饋效應成功將單頻光纖雷射器的低頻頻率噪聲抑制至熱噪聲極限
  • 上海光機所光纖雷射器噪聲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空間雷射信息傳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光纖雷射器頻率噪聲抑制研究中取得進展,基於腔內光學負反饋效應成功將單頻光纖雷射器的低頻頻率噪聲抑制至熱噪聲極限。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光學快報》(Opt.Express)。近年來,隨著雷射頻率穩定技術的迅速發展,低噪聲單頻光纖雷射器廣泛應用於光原子鐘、引力波探測等科技領域。
  •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進展
    三顆星,形似太空裡架起的一把豎琴,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聲音」,這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27日,在廣州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傳來了關於「天琴計劃」的最新消息。題為「天琴計劃與國際合作」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研討會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義大利、澳大利亞以及國內的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系統的多個研究所、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等數十名專家,他們對「天琴計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關注。
  • 中科院: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探測空間引力波啟動
    中科院正在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於2019年8月成功發射。中科院從2008年開始前瞻論證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可行性,經過多年科學前沿研究
  • 「太極二號」雙星計劃啟動探測空間引力波
    據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吳嶽良說,中科院正在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於2019年8月成功發射。
  • 中科院啟動「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探測空間引力波
    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記者 胡廣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吳嶽良說,中科院正在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於2019年8月成功發射。
  • 中科院啟動「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探測空間引力波
    【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吳嶽良說,中科院正在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於2019年8月成功發射。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原標題: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流滿面?)
  • 科學網—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
    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
  • 用脈衝星高精度的計時觀測探測引力波
    目前引力波探測的4個頻段 理論研究表明引力波的頻率範圍非常寬,它由不同的引力波源貢獻,目前正在實施或計劃的引力波探測項目主要關注以下四個頻段: (1)高頻(10-103赫茲),探測器是以LIGO為代表的地基雷射幹涉儀,重要引力波源是緻密雙星(中子星和恆星級黑洞); (2)低頻(0.1-100毫赫茲),探測器是以
  •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 中大"天琴計劃"將尋找宇宙弦音
    未來:  「天琴」在珠海獲3億啟動經費  李淼教授介紹說,最近幾年,「天琴計劃」的發展將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建設天琴計劃綜合研究設施為重要內容。  「我們將發展空間引力實驗關鍵技術為導向,在引力理論與實驗分析、衛星平臺與控制、光學測量與遙感、地月系統物理實驗四個方面展開系統研究,培育大科研團隊。
  • 「天琴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開啟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以組成一個長臂長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成為一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我國首顆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衛星終於發射升空了。
  • 揭秘我國正在研究的引力波探測計劃——低調的「太極二號」
    相比於其他的空間探測計劃,比如載人航天計劃——神舟,中國空間站系統——天宮,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以及近期大家最關心的中國火星探測計劃——天問,我國此次啟動的「太極二號」雙星計劃顯得相當低調。那麼究竟什麼是引力波探測計劃,這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會產生什麼深刻的影響呢?
  • 從脈衝星到LIGO:引力波的60年探測史
    皮拉尼證明,可以通過測量至少兩個測試質量(質量非常小的物體,它們自身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計)之間的距離變化來探測引力波。事實上,儘管用孤立的物體無法探測到引力波,但還是可以通過測量兩個測試質量之間空間的壓縮和膨脹來發現它的蹤跡。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約瑟夫·韋伯(Joseph Weber)受此啟發,開始進行實驗直接探測引力波。
  • 我國引力波探測的「太極計劃」進展順利
    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已實施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一步「太極一號」的基礎上,中科院正按規劃路線圖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吳嶽良在會上做題為《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與「太極一號」衛星技術驗證結果——「太極一號」邁出奠基性的第一步》的主旨報告。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如果距離地球足夠近,就有可能被目前的引力波探測手段接收到。,引力波是時空本身微弱的變化,探測及其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能稍微壓制一點噪聲就對提高探測能力非常有幫助。目前人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抑制各種噪聲,包括地震噪聲,光散粒噪聲,光壓噪聲,熱噪聲等等。將探測器隔離,提高雷射功率和增加臂長是提高引力波靈敏度的有效手段。另外,引力波探測(如LIGO)必須有至少兩臺相隔很遠的探測器同時運行,這樣才能確保信號的天文起源。
  • APD觀察: 黑洞狂舞之聲——引力波的探測
    廣義相對論最後預言獲證。  引力波所到之處,隨之而來的時空波動的效果是物體的長度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物體在伸縮,而是空間本身的伸縮。理論上,探測引力波可以通過測量物體長度的變化進行。但是粗略的計算表明,在實驗室裡人工製造引力波只能產生幾百億億億億分之一的長度變化,這在可預計的將來都是過於微小而不可探測的。鑑於此,遙遠天體在劇變過程中發出的引力波成為唯一可行的探測對像。
  • 新機制可測量量子輻射壓力噪聲 有助提高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靈敏度
    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量子物理學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設計了一種將會影響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噪聲測量的機制,有助於開發降低這種噪聲的技術,從而大幅提高引力波探測的靈敏度。引力波探測意味著人類在前往未知世界的路上更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