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生活時間長了,對於許多野草也是特別的喜愛,不是因為他們長得好看的原因,而是因為有不少野草價值很好,不過隨著如今農村生活越來越好,許多人也不知道這些野草的價值,因此也忽略了它們。當然了,有喜愛的野草,同樣也有痛恨的野草,比如那些散發臭味以及滿身是刺的野草,就常遭人痛恨。下面筆者介紹一種野草,這種野草就滿身是刺,曾讓農民朋友痛恨不已。
上午的時候,筆者和叔伯去玉米田裡去收玉米,看到一位老人在田邊拿著鐮刀在砍野草,走進一看知道,原來這位老人家在砍一種許多農民朋友都討厭的野草,它就是「大薊」。說起大薊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但是它一個讓人熟知的名字,那就是「老虎刺」。
老虎刺這名字確實挺符合大薊的形象,它滿身是刺,而且刺又硬又尖,不小心碰一下的話就會扎的特別疼。
許多農民朋友對大薊的印象就是「惡草」,這是為何呢?難道是因為它滿身是刺的緣故嗎?
其實不然,之所以說很多人說大薊是「惡草」,是因為大薊喜歡生長在農田、菜園子附近,且它的生命力、適應性、再生力都很強,每個芽均可發育成新的植株,斷根仍能成活。在田間易蔓延,形成群落後難於清除,大有為害一方的性質,因而被認為是一大「惡草」了,讓許多農民朋友痛恨不已。
不過,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這大薊雖然有點「可惡」,但是它的價值卻也不小,就像筆者在玉米田遇到的這位老人一樣,他其實拿鐮刀砍大薊,是為了收集大薊。老人家告訴筆者說,這大薊其實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藥,不僅可以自己用,曬乾了以後還能拿去賣錢,在村裡的中藥材鋪還能賣到10元一斤(各地行情不一樣)呢,因此許多老一輩的農民朋友也常去田邊,砍了以後拿去賣錢,用它發財。
那麼大薊具體有哪些那價值呢?
首先就是藥用價值,大薊全草可入藥,包括大薊折斷後,莖面流出的白色乳汁也同樣可以入藥,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症狀,在農村裡常見的用法就是將其根、葉等搗碎外敷,或是搗汁服用。
而除了藥用價值以外,還有食用價值,很多朋友可能很詫異,這大薊全身是刺還能食用嗎?
筆者很負責的說,可以的,大薊還有個別名叫做「大刺兒菜」,說的就是它是一種野菜。大刺兒菜的嫩葉可以當做野菜來食用,吃起來味甘微苦,不僅好吃,還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食療價值。其做法也有許多,比如蒜蓉大刺兒菜、清炒大刺兒菜等。
各位朋友,你們知道「大薊」的這些價值嗎?你們那裡怎麼稱呼它呢?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