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愛因斯坦預言再次被證實,下一步,科學家計劃找尋愛因斯坦所預言的「愛因斯坦—羅森橋」。若能成功找到它,未來,人類或能做到穿越時空及瞬間移動。
近期,關注科技新聞的朋友或都知道,2019年4月10日21點,科學界公布了首張黑洞圖片。從圖片上來看,黑洞不似一個完整的球狀天體,反而更像是一個略帶弧度的不規律圈。
黑洞圖片一經公布,引起了各界研究學者的熱情討論。多數研究專家表示,黑洞的出現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預言。在科技的支持下,進入21世紀後,我們不僅成功找到了神秘引力波,還證實了可怕黑洞的存在。
眾所周知,黑洞不是尋常天體,據說它是由質量極大的恆星坍塌而成的,由於其內部具有極強引力,凡是經過它附近的事物無一例外都會被捲入深淵,就連運動速度極快的光子也無法逃出黑洞掌心。因此,長久以來,科學界對黑洞的研究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科研人員只能從理論角度分析並總結它的特徵,但無法在宇宙空間內找到真正的黑洞,我們也難以確定它的模樣。
找到黑洞實屬不易,在大眾仍沉浸在發現黑洞的興奮與喜悅情緒中時,科研團隊已開啟了新的徵程,他們將注意力轉向了愛因斯坦預言的另一獨特事物,它的名字叫做「愛因斯坦—羅森橋」。說到「愛因斯坦—羅森橋」,大家或比較陌生,但若說到它的別名——「蟲洞」,看過《星際穿越》、《復仇者聯盟》等科幻影片的朋友應不陌生。
蟲洞最早於1916年被奧地利科學家佛萊姆提出,他的靈感來自於愛因斯坦發表不久的《廣義相對論》。在佛萊姆的設想中,《廣義相對論》中所提到的能助物體穿越時空的神秘事物應是一個結構對稱且不具引力的大洞。由於當時未找到充足證據來支撐自身想法,佛萊姆只是簡單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並未給這個想像中的獨特事物命名,也沒有提出太多與此相關的定義或理論。
時間來到1930年,在研究引力場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與羅森偶然證實了這一獨特大洞的存在。經過進一步分析與計算,愛因斯坦和羅森認為,那是一個能幫助人類快速移動及實現時空旅行的神奇事物。另外,愛因斯坦和羅森還提出,這個洞應連接著黑洞與白洞。從理論上來看,它確實是助人類實現穿越的好幫手,但實際上,此洞十分狹小,人體或難以通過。當時,受愛因斯坦與羅森的影響,科學界將此洞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
再接著,天賦異稟的物理學家霍金出現了,霍金亦對這個神秘大洞充滿興趣。在霍金的思維中,空間內存在無數量子,而量子出現的地方必然存在數個或大或小的量子世界。所謂量子世界,簡言之就是包含著無數個量子且最終可被量化的平行宇宙空間。
在此理論基礎上,霍金提出了量子宇宙的波函數,同時也初步分析了量子宇宙的特徵。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時,霍金髮現,愛因斯坦和羅森所說的洞,其實質可能是連接不同平行宇宙的通道。但是,據計算,蟲洞的寬度不到1.7*10^(-35)米,人類不可能通過此洞。此看法與愛因斯坦、羅森的不謀而合。
在霍金之後,另一位物理學巨匠基普·索恩在耐心整合了前人的理論之後,提出了新蟲洞理論。新蟲洞理論指出,只要攜帶足夠多負能量,事物便可能成功穿越蟲洞。什麼是負能量?我們如何獲得負能量?根據荷蘭科學家卡西米提出的「卡西米效應」,我們可通過利用不攜帶任何電荷的金屬板來製造負能量。只要能獲得充足負能量,人類便有希望穿越時空,去到另一平行宇宙。說到這,你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否期待未來能攜帶負能量到蟲洞內體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