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蛇,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是在北方一些地方,流傳著:「家裡的蛇不能打,否則會招來蛇的報復,或者是造成家庭衰敗」。那這究竟有沒有科學意義呢?
蛇的習性
我們知道,人類的腦容量非常大,佔據人體自身的2%,而且大腦中的溝壑非常多,以至於人類擁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
這種想像力使得我們對周圍事情產生了別樣的看法,比如:一棵大樹在我們眼裡不僅僅是大樹,而是神靈的棲息地。蛇也不是蛇,而是我們崇拜的對象,在很多民族文化中,都流傳著大蛇的傳說,比如:伏羲女媧人首蛇身,日本的八岐大蛇,歐美神話中的美杜莎,以及《聖經》中引誘亞當夏娃的蛇。
除此之外,我們還用人類的道德觀為動物附加了一些屬性,比如:狼是狡詐的,狗是忠誠的,蛇是陰險的。
但是拋開人類的想像來看,自然界中的蛇和其他動物並沒有什麼不同,即使我們驅趕了它也不會招來厄運,更不會招來蛇的報復。
這是因為,蛇的腦容量非常小,以至於它們的記憶力非常短暫,可能上一秒發生的事情,下一秒就忘記了,因此它們不會產生記仇的心思。
再者,對於動物而言,「報復」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比如:當蜜蜂遇到入侵者時,為了保護種群的安全,它們寧願會犧牲生命,也要驅趕敵人。蜜獾更是典型的有仇必報的動物,當它們遇到挑釁者時,它們會窮追不捨,直到報仇為止。
之所以有些動物報復心很強,是因為它們的這種報復心並不影響它們生存。以蜜獾為例,它們的皮膚非常粗糙,非常耐撕咬,而且它們自身的戰鬥能力強,食肉動物即使想要咬死它們,也要花費一番功夫。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報復這種基因才在蜜獾身上有所保存。
但是食草動物很少有報復心,這是因為它們的戰鬥力弱,難以抵抗食肉動物的攻擊,以至於如果它們有較強的報復心,將會導致大量個體被食肉動物捕獲,從而滅絕。
蛇其實也是一樣,雖然當蛇遇到危險時會發起攻擊,但只要危險解除,它們就不會窮追猛打,這是因為蛇也有天敵,報復別人的同時容易把自己陷入不利的困境。
所以,生活在家裡的蛇其實可以驅趕,而且即使驅趕也不會招來蛇的報復。
為什麼北方人不敢驅逐蛇?
北方人之所以不敢驅逐蛇,一方面是文化原因。在北方一些地方,人們把蛇當作保家仙,而且認為蛇是有靈性的,家裡居住蛇可以保佑家裡人平安健康。
還有地方的人們認為,蛇可以為家裡人帶來財運,所以驅逐蛇等於驅逐財運,因此在北方很少驅逐蛇。
除了文化上的因素之外,還有一些自然因素。我們知道,蛇又分為毒蛇和無毒蛇,其中生活在北方地區的多是無毒蛇,不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在過去,很多人家屬於農民,以種田為生,在收穫的季節時會將稻米或者小麥等儲存在家裡,而這又會不可避免地招來老鼠的偷食。
而老鼠的存在又會傳播疾病,歐洲著名的黑死病就是由老鼠傳播的,我國在過去幾千年中也經常遭受鼠疫。
為了對抗老鼠,人類馴化了家貓,但是老鼠的天敵除了貓之外,還有蛇,而且蛇的體型較小,可以順著鼠洞找到老鼠,將老鼠消滅,避免了人類的損失。
從某種角度來看,蛇不僅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還能幫助人類保護糧倉的安全,所以在過去人們不會驅逐家裡的蛇。雖然現在農民採用了不鏽鋼或者是更為封閉的倉庫儲存糧食,但是不能驅逐蛇作為一種文化被傳承了下來。
總結
動物除了具有自然屬性之外,還有人類為它們附加的文化屬性。蛇在不同的文化中,擁有的地位並不相同。
我國疆域遼闊,在不同的地方對蛇的看法也不相同,在北方人們把蛇進家門當作是福氣、財運進家門的象徵,但在南方地區人們對蛇的看法就是「食材」。在北方,人們從不驅趕家裡的蛇,但在南方人們會驅趕生活在家裡的蛇。
除了南北方之間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之外,還是因為生活在南方的蛇多是毒蛇,對人的危害較大;而生活在北方的蛇多是無毒蛇,對人類影響不大。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北方的人們在看到蛇進家門後,不僅不會驅趕,反而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