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是刺的動物都不好惹,這一點花豹應該深有體會,因為在非洲,花豹只要遇到豪豬必然會上前獵殺,但是每一次的結果都是豪豬逃走,留下滿身是刺的花豹獨舔傷口。但是,即使再強的「盾」,也有鋒利的「矛」來克制,花豹、獅子都毫無辦法的豪豬,在漁貂面前就是一塊「豆腐」,因為漁貂趁豪豬不注意用爪子一下子將其推翻,然後用尖利的爪子將它的肚子劃開,這樣滿身的刺就失去了作用。
那麼,作為通常身披尖刺的刺蝟來說,有沒有克制它的「矛」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在防禦上,刺蝟要比豪豬完美
雖然從體型上看,豪豬要比刺蝟大很多,而且豪豬身上的刺也比刺蝟的刺長很多,但是在防禦能力上,豪豬要叫刺蝟一聲「哥」。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豪豬的刺雖然很長,但它的刺會在與對手周旋時不斷地掉落,這樣如果對手與之周旋的時間越長,它身體沒有刺的位置就越多,容易被對手找到破綻,然後一擊必殺。但是,刺蝟的刺就不同了,它的刺是不會脫落的,即使死掉的刺蝟,刺也會牢牢地固定在皮膚上,這樣就能給對手造成持續的傷害。
其次,豪豬的刺只是被背部和尾部有分布,而刺蝟的整個背面全部都有棘刺,而且當遇到危險時,豪豬很難防禦來自頭部以及腹部的攻擊。但是刺蝟則不同,它們在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全身蜷縮起來,成為一個「刺球」,這樣讓獵食者無法下口。
刺蝟害怕哪些動物?
刺蝟是一種主要以昆蟲和蠕蟲為食的哺乳動物,雖然它是哺乳動物,但是它不能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自己調節體溫,因此,在寒溫帶生活的刺蝟到了冬天,必須強制的進入冬眠的狀態。而且與其他冬眠的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刺蝟在冬眠時體溫可以降低到6℃,這個體溫是所有哺乳動物冬眠期最低的。
由於冬眠時,刺蝟通常會選擇隱蔽的地方,比如較大的柴草堆中、厚厚的落葉底層等等,而這種環境下,刺蝟蜷縮著身體,體溫較低,所有不太容易被食肉動物發現,因此,在冬季,刺蝟很少有害怕的動物。但是,在其他季節就不同了,刺蝟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因此,它最害怕的動物同樣也是晝伏夜出的。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幾種。
第一種:貓頭鷹
貓頭鷹可謂是最擅長晝伏夜出的鳥類了,而貓頭鷹晚上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進食,因此貓頭鷹的主要獵物必須是同樣晝伏夜出的動物。雖然在貓頭鷹的食譜中,老鼠的佔比最大,但是它們只要是看到刺蝟,刺蝟基本上都是沒跑的。它們捕殺刺蝟的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從天而降,將刺蝟帶上天,然後扔下摔死;一種是直接在地面上解決。而貓頭鷹之所以不怕刺蝟的刺是因為它靠的是布滿了堅硬角質的利爪。當爪子直接插入刺蝟的皮膚時,刺蝟的蜷縮狀態就會因為疼痛無法保持,此時貓頭鷹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雖然刺蝟非常的警覺,通常在聽到貓頭鷹飛行的聲音時就會蜷縮起來,但是在堅硬的爪子下,它的防禦沒有絲毫的作用。
第二種:黃鼬
黃鼬也就是俗稱的黃鼠狼,它同樣也是晝伏夜出的動物。雖然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黃鼠狼是吃雞的,但其實,它的主要獵物與貓頭鷹一樣都是老鼠。當然作為同樣晝伏夜出的刺蝟,它們也是不會放過的。雖然黃鼠狼有非常長且尖利的爪子,但是它們有一個「武器」,那就是臭腺。當遇到刺蝟時,刺蝟本能地蜷縮起來,此時黃鼠狼臭腺的作用就會體現出來了,它會對著刺蝟釋放「臭氣」。黃鼠狼臭氣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氫,這是一種巨臭而且有一定毒性的物質,因此,刺蝟是能被臭味燻暈的,此時刺蝟的蜷縮狀態也會解除。之後就成為了黃鼠狼的食物了。
第三種:狐狸
狐狸與黃鼠狼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晝伏夜出的習性,另一個就是它們都曾在坊間被「神話」過,因此在古代它們都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動物。在狐狸的食譜中,佔比較大的是老鼠、昆蟲和野兔,但同樣的,遇到刺蝟,它們也是不會放過的。
狐狸捕殺刺蝟方法不同與前兩者,因為它的爪子不像貓頭鷹那樣尖長鋒利,也沒有像黃鼠狼那樣的臭腺,所以,它選擇了一種相對噁心的招數,那就是在刺蝟身上撒尿。通常狐狸會先將蜷縮起來的刺蝟翻過來,任何對準它蜷縮的縫隙中撒尿,這樣在尿液的刺激下,刺蝟也會舒展開身體。
在網上看到許多人說狐狸會把蜷縮成球的刺蝟推入河中淹死,這個方法乍一看沒有問題。但是,這個說法顯然沒有考慮過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刺蝟會遊泳。所以用這個方法,刺蝟會很開心,因為原本必死的局面,被狐狸這個愚蠢的舉動給破掉了。
總結
從天敵的定義上說,刺蝟沒有絕對的天敵,因為沒有一種動物是主要以刺蝟為食的。不過,狐狸、貓頭鷹和黃鼠狼見到刺蝟通常是不會放過的,因此,刺蝟最怕的動物就是以上三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