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一直是求職者比較關注的一家公司。因為,華為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發展的公司。很多的高考生,也在選專業選大學時,把畢業進入華為作為一個目標要素來考慮,比較關注相關大學的「校招」情況。最近,有幾條華為的消息值得關注。
1、華為CEO任正非在7月底,先後去了四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在與四所高校各自的座談會上,任正非均提及校企合作、人才等話題。
2、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 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3、近日,臺積電在第二季度業績會上明確,如果有以外,在9月15日前,將會停止向華為供貨。如果臺積電斷供華為,華為手機最主要的麒麟晶片將無法繼續生產。
華為作為一家信息技術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是非常大的,但是像手機晶片這樣的高技術製造,也絕非華為一個企業所能決定的。「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搞晶片的製造」。華為今年秋天將會上市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Mate40,「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
於此同時,在最近的研究生會議上,國家已經準備將集成電路專業設置為第14個學科門類(「交叉學科」)下的一級學科。把集成電路專業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升級為一級學科,對於今後加大對該學科的扶持力度,加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產業布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當下特殊的國際關係下,我們加大相關產業鏈的建設,特別是半導體晶片研發與設計製造就非常重要。
說到底,高技術企業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同樣對於,一個國家來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相關領域人才就是推動我們由半導體應用消費大國向設計製造強國邁進的關鍵環節。華為這些年的校園招聘一直很受關注,下圖只是一個校招的時間表,具體的校招的學歷、專業要求,請通過華為官方網站或校招渠道了解更多信息。
以下是華為公布的2020屆校招公告中的校招時間表,我們可以看到59所高校中各類學校佔比如下:985高校35所,211高校12所,雙非高校11所。
重點關注雙非院校,要麼是像港中文、港科技、香港大學、南方科技這樣的院校,要麼是像重慶郵電、南京郵電、杭州電子科技的這樣的行業院校。想進華為的同學,可以好好看一下,上述的985/211或者行業雙非院校。
人才始終是支撐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的關鍵因素。我們也願意看到更多的優秀人才能夠加入到電子信息和半導體領域,為我們國家的基礎研發做出貢獻。同時,國家必然會在半導體生產製造方面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比如最近就已經下發了最新的扶持政策。新政策提出,對28納米以下的製程工藝,10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目前中芯國際可以做到14納米,相較於臺積電的5納米,確實還有很大差距!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