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古玩市場閒逛,竟發現夫差留給西施唯一國寶,商家開價150萬

2020-12-03 歷史日日新

我國上海並非出土青銅器之地,但上海博物館卻藏有中國最多最好的青銅器。而曾經的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出生於1928年的馬承源先生,主要從事青銅器、簡牘研究和鑑定。而浸淫學海多年的他,不僅著作等身,更練就了一雙鑑定青銅器的慧眼。人們還曾評價他為當今中國青銅器鑑定第一人。他曾為上博收集了數以萬計的珍貴青銅器文物。數十年來,經馬承源之手,更是為國家搶救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僅在香港就收歸青銅器、陶瓷、玉器等300多件流散文物。而西施的「遺物」,也是吳王夫差送給西施的禮物,著名的吳王夫差盉正是其中之一。

在1995年的歲末,時任上博館長的馬承源正在香港荷里活道閒逛。而在一家古玩店中,馬承源盯上了一件形態別致、製作精良的青銅器,並且在其肩部還刻有「吾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吉器」12字銘文,可知這是夫差為一女子專鑄之器。而按照古代禮制和常見青銅器銘文的慣例,馬承源推斷,這是春秋晚期吳王夫差為一位身份低微的平民女子專鑄的酒器。而這女子,應為西施。西施的遺物,也是吳王夫差禮器的首次發現,其價值幾何?當時古董商開價150萬港幣,而上博的帳上僅存資金20萬元。馬承源先生多方設法,終於使香港著名實業家何鴻章先生斥資購下這件珍貴文物,並捐獻給上博。那時有人問馬承源先生,為何一定要把它買回來。他說:「這是件國寶啊!我是搞文物工作的人,看到了不想辦法把它搶救回來,那麼我上愧對祖宗,下愧對子孫!」

吳王夫差是我國春秋末期的吳國君王,流傳至今,有關於他的歷史實物已是少之又少。而吳王夫差盉,就是兩千多年前吳王夫差遺留下來的、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件青銅酒器。現今這件價值已達上億的國寶級文物,被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專家逛古玩市場,見一青銅器上12字,心中驚喜:國寶,趕緊籌錢買
    專家逛古玩市場,見一青銅器上12字,心中驚喜:國寶,趕緊籌錢買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我們的國家歷史文化非常悠久,但是許多流傳下來的文物寶藏,卻在歷史變遷過程中流落在外。幸運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在專家們和愛國人士的幫助之下,已經被妥善地安置了起來。專家逛古玩市場,見一青銅器上寫著12個字,心中驚喜,國寶趕緊籌錢買下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這件事情就發生在幾年以前,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成員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尊青銅酒器。
  • 古玩"照妖鏡"出馬 鑑定真偽竟比專家還厲害(圖)
    2009年08月27日 / 第309期   在古玩市場,為了鑑別真假,常常企望於古玩專家的一雙火眼金睛。;可對古玩各部分任意放大 攝影/黃瑤  在古玩市場,為了鑑別真假,常常企望於古玩專家的一雙火眼金睛。
  • 範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到底是怎樣的結局?
    理所當然,西施順利的完成了這些任務,其實這些任務對西施這種貌美的女子來說是很容易的,因為她的任務無非是擾亂夫差的心智,在床上陪他聊天玩樂之類的。而且西施的任務更加簡單的是,夫差也是一個貪戀美色的好色之徒,當然會對這個相貌能夠被寫入歷史的女子所吸引。
  • 關於西施,請把全部關於美的詞語用上
    夫差喜形於色:「越貢二女,乃句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吳國重臣伍子胥據史引例,力諫不可納貢。然夫差終不聽諫,遂納西施、鄭旦為寵妃,沉溺其間,不能自拔。李白有詩感嘆:「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顯然,西施、鄭旦是句踐送給吳王極為重要的貢品。面對國亡家破之痛,興越滅吳是越國上下一致的誓願。
  • 歷史上的薄命美人西施,被丈夫送人,作母國棋子
    由一個江邊的浣紗女到吳王夫差的愛妃,她為何還是選擇滅了吳王的國家?最後她的結局又是如何?在吳宮十年,她的丈夫還能否接受她?那一日,她像往常一樣去溪邊浣紗,突然從草叢中鑽出一條大蟒蛇,西施頓時嚇得花容失色。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一個身佩寶劍的男子擋在了西施面前,揮劍斬殺了蟒蛇,西施很感激這個男子的救命之恩,同時她也知道面前的這個男子是叫範蠡,是越國的大夫。
  • 古玩市場,青銅器幾件是真的?
    在此之前,一件被稱作宋徽宗《千字文》的書法作品拍出1.4億元的高價,但很快遭到藏有唯一真跡的上海博物館質疑。近年來,中國文物造假事件層出不窮。日前,一家專業藝術品網站深入調查,公布了一份《中國文物造假地圖》,其結果可供參考。記者近日走訪武漢市古玩市場了解到,湖北青銅器造假多集中於荊州、石首、監利等地,市場上極少出現真品,多是仿品,而這些在收藏家和賣家心裡已是共識。
  • 老漢開價800萬出手祖傳字畫,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扭頭賣1980萬
    由於普通人無法看出很多價值不菲的文物有何獨到之處,所以這些文物就有可能以非常便宜的價格流入到市場中,但識貨之人便宜入手再轉手一賣就可以發家致富。有這樣一位老漢開價800萬出手自己的祖傳字畫,然而專家鑑定後卻說這幅畫頂多值1萬元,不過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老漢離開之後扭頭賣了1980萬元!
  • 就來南京寶船古玩市場
    江東北路寶船古玩市場 位於江東北路319號(寶船公園東面,金盛華彩薈旁)    寶船古玩市場是南京地區古玩與收藏品集聚地,主要經營各類古玩、字畫、奇石雨花石、魚蟲、瓷器、玉器、銅器、寶船古玩市場是江東北路的重大項目。整合全省資源與市場,1萬平方米之規模,各類功能配套完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投資商與經營商戶紛至沓來,雲集於此,合力打造省級文化產業航母。目前市場運營情況良好,周末節假日愛好把玩古玩的人蜂擁而至,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 男子花費50萬造贗品,轉手賣出2.2億高價,專家:這是國寶正品
    其中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定期投資一些基金和股票,還有一小部分人會選擇投資古玩類行業,收藏古玩也是很多人的愛好,一些收藏愛好者家裡甚至古玩的價格能夠達到幾百上千萬。古玩的價格也不能看它大小而定價,可能看似一件非常小的擺件,他的價格就可能高達數千萬,也正因為古玩行業,他交易的金額十分巨大,所以造假也比較普遍,而有一些造假甚至都出現了以假亂真的情況,有幾名男子,他造了一個贗品,花費50萬。可是在賣的時候卻賣出了高達2.2億元的天價,專家說,這個可是國寶。
  • 收藏家花6萬買古玩瓷盤 發現「微波爐適用」字樣
    王先生也是一個古玩玩家,收藏古玩也有一段時間了。去年年底,王先生在一家古玩店裡看到一件古玩,似碗非碗,似盤非盤,而且釉色隱約大有古樸質感。王先生一看這個東西的造型就非常喜歡,但一看標價7萬多,王先生就沒捨得。話說有錢難買心頭好,看到自己心儀的東西,王先生不願意放棄。於是王先生找了很多關係,找到一個古玩行裡的朋友,同時也是店老闆的朋友,希望通過中間人買下這件器物。
  • 她用房子換了一隻「螃蟹」,房價漲到8百萬後,專家:螃蟹沒換錯
    不過梁女士卻是例外:她寧願把自己居住價值100萬的房子不要了,然後把賣掉房子的錢僅換了1隻金螃蟹。但後來她換出去的房子價值又漲到了800萬,那麼金螃蟹怎麼樣了呢?專家表示:螃蟹沒換錯。梁女士年輕時就十分愛好收藏,平時工作之餘就會去古董市場看下,偶爾買幾件心儀的古玩。有1次,梁女士到浙江溫州的古董市場轉悠,她突然發現了1隻金螃蟹。
  • 砒霜鼠藥原料現身古玩市場 毒礦石竟成藏石(組圖)
    天然礦物晶體作為商品出現在古玩市場,然而誰會相信,其中一些礦物竟是製造砒霜、滅鼠藥的劇毒礦物原料,毒性甚至能夠致人死亡。  劉先生是藏石愛好者,最近,他在瀋陽道發現有人出售天然礦物晶體,其中竟有雄黃、辰砂的碎塊。
  • 地下埋著唐宋遺蹟 成都古玩市場南遷
    對此,成都市工商、文物管理等部門聯合牽頭,決定對市場進行規範。  1994年,古玩市場從遊泳池遷移到了文化公園內的二仙庵。有關部門開始對古玩市場內的文物、交易秩序等方面進行監管,使國家文物得到妥善保護。  1997年,隨著古玩玩家隊伍的擴大,加之城市建設,古玩市場再次搬遷到現在的杜甫草堂附近。市場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培養後,市場年交易額很快突破億元大關。
  • 古玩攤兒銅器像「憤怒的小鳥」,外表很萌
    一提到古玩市場上的銅器,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贗品太多。地攤上的銅器大多一看就是現代工藝品,甚至都懶得去做舊,也有一些看上去銅鏽滿身,古裡古氣,人們也會認為多數是做舊的仿品。一般來說,仿品大都照貓畫虎,有原型仿造。
  • 老漢開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專家說最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
    01有這樣一群人,平日裡什麼也不幹,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到各大古玩城去淘文物。其有的眼光毒辣,能用幾百塊錢就能夠淘到價值百萬的文物。這些文物歷史悠久,要想鑑定是否為真品需要一定的經驗。很多價值不菲的文物,我們普通人是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而這些文物就可能以很便宜的價格流入市場,有識貨的便宜入手再轉手一賣便可以發家致富。
  • 神秘「貝殼化石」重達200公斤 主人開價10萬元
    一塊石頭開價10萬 「一般人他不賣」  寇先生坐在自己的店裡,一口一口地呷著陳年老茶,看著地上那塊沉甸甸的石頭,滿臉愜意。「只賣給那些確實要收藏的人。」他說,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塊石頭該賣多少錢,然而他開出不低於10萬元的價格。
  • 澳一男子發現大塊狗頭金:開價低於96萬不出手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一名掘金者獨自前往該國維多利亞州碰運氣,結果獲得豐厚回報,發現一塊個頭比自己拳頭還大的狗頭金。據估計,這塊金塊價值13.5萬澳元(約合人民幣65.1萬元)。
  • 手裡的古玩被估價上百萬 這些鑑定內幕你知道嗎?
    記者在鄭州古玩市場曾碰到一位退休幹部張大爺,他看中了一個"明代"青花瓷瓶,怕自己眼力不行,就請專家鑑定,經鑑定是真的後,就傾其所有買了回來,誰知是一件贗品,張大爺氣得病倒在床。"古玩市場道道太多了,不但文物假貨多,鑑定也是假冒的也多呀。"夏志峰說,在鑑定這個行當裡,確實有些人可以看出東西真假,具備一定的鑑定能力,但他們出具的鑑定書,往往與實物不符。
  • 臺北古董市場「一瞥」
    臺灣旅遊,自然惦記這一方的古董市場,然行色匆匆,無暇做深入考察,只能是「一瞥」而已。最先觸到臺灣「古董市場」的話題,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一位在陶瓷館工作的朋友聊起市場瓷器的價格,他搖頭輕嘆:「今天的臺灣市場,已經找不到像樣的東西,除了有熟人帶領到賣家看貨,價錢也高不可攀。」承他熱心指點,我先到了臺北「大路貨」集中的八德路。
  • 三本都市古玩小說,帶你走進古玩世界,看遍各種奇珍異寶
    這裡書蟲醬為您推薦了幾本有關於古玩的都市小說。1.《神藏》作者:打眼【精彩片段】一篇道經誦念完,方逸已然是從入定中醒轉了過來,低頭看向手中的那串小金剛菩提,果然發現原本呈灰白色的珠子,顯然已經通體深紅,而珠子本身那有些棘手的小鋸齒,也變得異常光滑。「一次加持,應該有十五到二十年的年份,如果繼續加持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