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之間,《臥虎藏龍》也已經上映二十年了。
作為國際上最成功的華語影片,《臥虎藏龍》一經問世就被各路大神一一解讀。
各種角度,層出不窮。
《臥虎藏龍》中李慕白一直對玉嬌龍窮追不捨,表面上看似是為了追回青冥寶劍,實則卻是想要追到玉嬌龍的人。
玉嬌龍問李慕白,「你要劍還是要我?」
李慕白明顯緊張了,呼吸變得急促,嘴唇也是微微一動。
李慕白心中明白他要得是人。
對於李慕白的要人,影片也交代出了原因,李慕白見玉嬌龍天資聰穎,是難得一見的武學奇才,故想將其收為入室弟子,以傳武當絕學。
因此,李慕白一上來是處處手下留情,甚至一度想要揭開玉嬌龍的面罩,但是礙於自己的宗師身份,還是忍住了。
只好轉變策略,給玉嬌龍教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玉嬌龍是什麼人?
是天之驕子一般的人,是懷有赤子之心的人,又怎麼會聽從油膩中年老男人的話語。
李慕白面對玉嬌龍,頗有一種勸婊子從良的意思,明明是出於一片好心,但是過於糾纏不清。
讓人著實不喜歡。
那麼李慕白一直糾纏著玉嬌龍,難道真的只是為了收作徒兒嗎?
我想不是這麼簡單。
對此,著名導演徐浩峰解釋道。
說李慕白下山是為了找一個女弟子,共同修煉陰陽合體,以求得道升仙。
我是認同這種說法的。
徐浩峰老師是武學史專家,對中華武術有著深刻的研究,因此王家衛拍《一代宗師》時,都會找他寫劇本。
在中國古代道家的修煉中,確實存在著陰陽合體的這種說法,就好像金庸武俠小說中,男女共同修煉《玉女心經》一般。
《臥虎藏龍》一開場,李慕白就對俞秀蓮傾訴心事,說自己這次閉關修煉,並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被一種寂滅的悲哀所環繞。
這就說明李慕白閉關失敗了。
他明白了失敗的原因所在,就是到了道的最高境界,需要女性的力量幫他來完成。
所以他來找俞秀蓮,但是他知道俞秀蓮不是能夠助他得道的女人。
直到玉嬌龍的出現,李慕白一下就明白了這就是他要找的人,於是就一直想要將其收為女弟子。
奈何玉嬌龍有赤子之心,不被世俗權力所困惑,因此見了李慕白也沒有一下就撲倒在宗師的面前。
玉嬌龍大鬧聚星樓,戲耍一般打發了武林上的幾個阿貓阿狗,這就徹底打破武林原有的秩序。
武林中的這些人,一上來自報名號,誰知玉嬌龍完全不懂這套虛禮,不懂得同行之間的互捧吹噓,這就相當於反叛了武林。
玉嬌龍此舉,對時下也有著非凡的意義,中國的文化噁心就噁心在,能夠形成圈子文化。
這些圈子裡的人,有無真才實學,見面必稱老師,誰不來這套虛禮,就融入不到這個圈子,也就沒有了出頭的日子。
幸好玉嬌龍武功高強,又手握青冥寶劍,才得以徹底打敗這種噁心的圈子文化,做自己的沙漠一條龍。
面對一個不是圈子裡的人,並且憑自身本事正在挑戰圈子文化的人,李慕白顯得十分束手無策。
只好在竹林大戰中,兩人來回不斷交手,上下不斷跳躍,用武術代替肢體上的動作,完成身心上的交流。
這個時候,玉嬌龍也就明白了李慕白的心意,問出了那句見本心的話,「你要劍還是要人」。
在李慕白和碧眼狐狸交手時,短短幾句話也道出了李慕白師父江南鶴的人生困境。
說是當年,碧眼狐狸喬裝成道姑,夜上武當山,色誘了江南鶴,並且最終盜走了武當心訣,導致了江南鶴的死亡。
江南鶴肯定也算是一代宗師。
那麼他為什麼就輕易上了碧眼狐狸的當呢?
我想他應該是和李慕白一個心思,想要藉助碧眼狐狸的女性力量助自己修煉得道。
奈何碧眼狐狸資質太差,又心術不正,在江南鶴修煉的關鍵時刻釜底抽薪,最終導致了江南鶴的死亡。
《臥虎藏龍》實質上是在講中國傳統文化的悲哀,封建禮教能殺人於無形,圈子文化能困人於無形。
人生活的環境被一種單一的價值觀所籠罩。
李慕白和俞秀蓮早已被這種環境所吞噬,他們的結局也就註定了是個悲劇,只有玉嬌龍身上還有一點人性,可是終究也只是黑暗中的燭光。
保衛我們的現代生活吧。
她允許多元的審美、價值觀、生活方式的存在。
允許李慕白和女徒弟合法的陰陽同體,允許俞秀蓮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更允許玉嬌龍去挑戰權威、藐視權威。
或許這就是電影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