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捕獲"馬約拉納費米子 或敲開拓撲量子計算大門

2020-11-22 東方網

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22日報導: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在實驗室裡成功捕捉到了一種物理學家尋找多年的神秘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這種粒子既是困擾物理學界80多年的正反粒子同體的特殊費米子,也是未來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可能候選對象。

  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人類在量子物理學領域取得了一個重大突破,同時也意味著在固體中實現拓撲量子計算成為可能。這個發現或將引發新一輪電子技術的革命,使人類進入拓撲量子計算的時代。

  與普通計算機通過二進位方式處理數據不同,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基於量子物理機理處理數據的計算機。它對數據的處理速度驚人,如果把量子計算機比作飛機的話,那麼普通計算機只能算是自行車。使用普通計算機需要耗費巨大計算資源才能勉強處理的問題,在量子計算機看來是小菜一碟。

  以天氣預報為例,由於現有技術的局限,現在人們對天氣的預測不可能達到每次都非常準確。如果使用量子計算機來計算天氣數據,不僅能瞬間運算海量數據,預測的準確性也會大大提高。當然,精確地預測天氣對於量子計算機來說還不算什麼,它能對海量已經合成的新材料,甚至還能對未合成的概念材料進行系統、精確、高效地計算,為材料科學領域帶來革命性的進步。而科學家們預期馬約拉納費米子就是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

  據介紹,迄今還沒有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用於量子計算的粒子的量子態並不穩定,電磁幹擾或物理幹擾可以輕鬆打亂它們本應進行的計算。而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反粒子就是自己本身,它的狀態非常穩定。這些屬性或許使量子計算機的製造變成現實的一個關鍵,從而幫助人類敲開拓撲量子計算時代的大門。

  另據了解,美國東部時間6月21日(北京時間6月22日),國際頂級物理學刊物《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及其合作者有關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論文。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探測到馬約拉納費米子蹤跡
    科學家成功探測到馬約拉納費米子蹤跡 原標題:   新華社上海6月23日電(記者仇逸)上海交通大學22日宣布,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賈金鋒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和其他機構合作,率先觀測到在渦旋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蹤跡。
  • 中國科學家捕獲苦尋80年神秘粒子:開量子計算大門
    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類特殊的費米子,它的反粒子不但和它自己長相一樣,脾氣也完全相同,兄弟倆站在一起就像照鏡子,可以說,它們的反粒子就是自己本身,這種費米子被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
  • 上海交大科研團隊捕獲馬約拉納費米子 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
    此後,他們又很快與協同創新中心的另外一個成員單位浙江大學合作,進行理論計算等。在2016年初,研究團隊發現理論計算的結果完全支持實驗觀測到的結果。通過反覆對比實驗,發現只有馬約拉納費米子才能產生這種自旋極化電流的現象。
  • 揭開馬約拉納費米子神秘「真身」
    神奇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當馬約拉納費米子以準粒子的形式出現在固體材料表面時,會變成「馬約拉納任意子」,可以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應用於自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機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賴於對物質的進一步認識。「在真實宇宙中證明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大概比找到暗物質的概率還要小。」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坦言。既然如此,緣何還要「執迷不悟」?丁洪說,如果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一旦被證實,這將是繼發現「上帝粒子」之後,又一個諾貝爾獎級的重大發現。
  • 【經濟日報】揭開馬約拉納費米子神秘「真身」
    神奇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當馬約拉納費米子以準粒子的形式出現在固體材料表面時,會變成「馬約拉納任意子」,可以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應用於自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機  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賴於對物質的進一步認識。眾所周知,我們所在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構成物質最小、最基本的單位是基本粒子。
  • 我們花好幾年時間,才知道馬約拉納費米子長什麼樣
    更重要的是,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以後,還可以做拓撲量子計算。什麼是拓撲量子計算?我最後會提一下。我剛才講了它可以用來做拓撲量子計算。量子計算非常有用,速度非常快,能夠處理現有的整個世界上加起來計算能力更大的東西。但是量子計算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原因之一就是你想把所有的量子比特給它糾纏起來,然後保持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之內完成這個量子計算很困難,有很多噪音雜質的影響。所以量子計算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現。
  • 更接近馬約拉納費米子,新材料顯示出:量子計算的巨大潛力!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聯合科學家小組正越來越接近於證實:一種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奇異量子粒子的存在,這種粒子對容錯量子計算至關重要,容錯量子計算是一種量子計算方法,可以解決運行過程中的錯誤。量子計算使用量子現象來進行計算,馬約阿納費米子存在於被稱為拓撲超導體的特殊超導體邊界上。
  • 反粒子即自身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
    「我們的團隊準確地預測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出現地點,還有什麼樣的實驗信號是它存在的鐵證。」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也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的張首晟說,「這個發現令基礎物理學最熱門的探索之一終於告一段落,而我們為了找到它已經努力了八十年。」儘管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發現看起來應該是理論意義多於實踐意義的,但張首晟說,它可能對構建穩定的量子計算機有所幫助,當然,這是非常遙遠的以後的事了。
  • 什麼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今天給大家介紹下
    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等人7月20日在《科學》雜誌發文稱,他們首次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證據。燃點君發現,這條科技新聞引爆了昨天的輿論場。下面,燃點君要先給你介紹什麼是馬約拉納費米子。物質基本組成粒子從古希臘開始,人類在探索微觀世界中,一直希望找到最小的組成單位。當人們從分子找到原子,再發現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時候,一度以為已經發現了最小粒子。
  • 反粒子即自身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 果殼 科技有意思
    「我們的團隊準確地預測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出現地點,還有什麼樣的實驗信號是它存在的鐵證。」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也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的張首晟說,「這個發現令基礎物理學最熱門的探索之一終於告一段落,而我們為了找到它已經努力了八十年。」儘管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發現看起來應該是理論意義多於實踐意義的,但張首晟說,它可能對構建穩定的量子計算機有所幫助,當然,這是非常遙遠的以後的事了。
  • 「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論文作者和凝聚態物理學家們沒這麼說
    UCLA團隊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製備了只有6納米厚的反常量子霍爾絕緣體薄膜,然後在表層沉積超導體後將樣品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通過外加電場和磁場的調控,測試樣品的量子電導,來證明了具有馬約拉納費米子激發的輸運態,並且世界上首次實現其粒子的量子化,因此此工作是世界上首次實驗證明這種粒子存在的最有力的證據。
  • 物理學家在黃金表面觀察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物理學家在黃金表面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證據,研究報告發表在 PNAS 期刊上。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 dinger)在 1920 年代提出了描述量子行為和互動的方程式,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Dirac)修改了方程式,使其能適用於費米子。
  • 華人科學家團隊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華人科學家團隊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為跨越80年的追尋畫上句號 2017-07-24 科技日報 聶翠蓉 語音播報   7月2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登了華人科學家團隊的重大發現:他們通過對一種奇異物質開展的一系列實驗,首次為「馬約拉納費米子
  • 容錯量子計算新突破!困擾物理學界 80 餘年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在...
    2016 年,中美科學家首次聯合捕獲到了這種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印度理工學院物理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學與天文學系、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的一組研究人員更是在我們都不陌生的金屬「金」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相關論文於 2020 年 4 月 6 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中科院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天使粒子魅影,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
    目前,丁洪團隊正在嘗試利用這種準粒子編織拓撲量子比特,一旦成功,拓撲量子計算機將走向現實,無疑是諾獎級別的成果。那麼,什麼是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準粒子」與「粒子」有何區別?它們與量子計算又有什麼關係?2017年7月,張首晟、何慶林、寇煦豐、王康隆等4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團隊在《科學》上發表論文,他們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薄膜和普通超導體薄膜組成的混合器件中觀測到了半整數量子電導平臺,為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印證。 不過,此前的成果都是在比較複雜的固體材料中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模,需要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工作,因此需要大量昂貴的液氦。
  • ...被科學家「捕獲」-費米子 馬約拉納 天使與魔鬼 電阻測量 基態...
    他們在題為《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超導體結構中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模式》的論文中宣稱,成果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馬約拉納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
  • 何慶林:向拓撲量子計算進軍 |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這項針對新型拓撲材料的研究,有望挖掘其新穎的量子效應,讓我們距離拓撲量子計算又更近了一步。2017年7月21日凌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自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於1937年提出「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這一概念之後,歷經80年的探索,它終於被發現了存在的證據。
  • 中國科大利用量子模擬揭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統計特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馬約拉納費米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