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市民隨便放生雀鱔 導致一池塘魚被大魚吃光

2020-12-05 搜狐網

  不少市民喜歡在江河放生魚兒積德 有關人士稱放生魚種均需經過試驗才可投放江河

  本報訊(記者 李慧燕 實習生 田桂丹)「兩條雀鱔竟將整個魚塘魚吃得光光!」日前,一名南海養殖戶提著兩條6公斤的雀鱔到廣州市的珠江水產研究所,想問個究竟。有關專家稱,這就是「大魚吃小魚」的典型個案。

  廣州市漁政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當中,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市民,喜歡在江河放生魚兒積德,但正是這種對放生種類不經科學選擇的行為,使得江河出現「大魚吃小魚」的悲慘局面。

  兩條雀鱔將塘魚吃光

  日前,一位南海養殖戶王老闆提著兩條6公斤重的雀鱔,來諮詢珠江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據王老闆介紹,他於去年放了一些魚苗到魚塘裡,本來六七月是收成的時候,然而7月中旬他請工人下去撈魚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裡頭竟然撈不到一條魚,卻撈到兩條6公斤形似鱷魚的怪魚!難道整塘魚被這兩條雀鱔吃了不成?王老闆帶上這兩條怪魚到珠江水產研究所問個究竟。

  珠江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稱,這兩條怪魚是雀鱔,這種魚原產於南美洲國家,頜針科魚類,身上魚鱗堅硬,脊背比一般魚高,嘴巴特別長,牙齒十分鋒利。是專吃小魚的食肉類魚種,生性兇惡。據推斷,可能是一些有「善心」人士將作為觀賞魚的雀鱔養大後,放生在他的魚塘中,或者有人明知這種魚的習性故意放到魚塘裡吃掉了養殖魚。

  放生不當易造成殺生

  珠江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稱,目前有一些市民,為了積德行善,經常喜歡在一些江海河道放生。廣州市漁政支隊有關負責人表示,喜歡放生的市民幾乎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將魚兒放下去,卻極少研究其放生的魚兒會不會適應環境或者會不會吃掉江河的小魚。漁政隊伍在執法過程當中,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市民在珠江邊放生。

  今年6月份,執法人員曾在黃沙水產批發市場珠江邊,看到一些剛求神拜佛回來的幾位市民,從市場裡一下子購買幾萬條黃鱔、泥鰍,呼啦啦倒到江中。

  廣州市漁政支隊支隊長鄒榮亞表示,有些市民喜歡放生價格便宜的「清道夫」。清道夫素有「水中狼族」之稱,一大群不過七八釐米長的食人鯧圍攻一條身長於己幾倍,重達幾公斤的草魚,短短幾分鐘就可用白森森的尖齒把草魚撕咬得僅剩骨架。在臺灣,清道夫就因為智商比一般食肉魚類高,在河川中幾乎沒有天敵,而且繁殖力很強,在成長的過程中,它吃掉其他魚類的卵,終於造成「一族獨大」,使得臺灣原有魚種逐漸衰微沒落。

  放生魚種需經過試驗

  對此,鄒榮亞表示,按照有關規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不得投放雜交種、轉基因種及種質不純等不符合生態要求的物種,放流魚苗以本地親種子一代苗種為主。因此,自1978年開始,廣州在江河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中所選用的品種,均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方可投放江河。近5年來,廣州市共放流各種魚苗1億多尾,其中有四大家魚以及中華鱘、大鯉魚等等。對此,他建議廣州市民最好放生鯽魚、鰱魚、鯉魚、水魚、中華鱉、泥鰍等。但有些魚類市民還是不適放生,如白鯽魚、埃及唐水魚、烏魚、雀鱔、食人鯧等。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兩條雀鱔將整個魚塘魚吃光 放生反殺生
    「兩條雀鱔竟將整個魚塘魚吃得光光!」日前,一名南海養殖戶提著兩條6公斤的雀鱔到廣州市的珠江水產研究所,想問個究竟。有關專家稱,這就是「大魚吃小魚」的典型個案。  廣州市漁政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當中,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市民,喜歡在江河放生魚兒積德,但正是這種對放生種類不經科學選擇的行為,使得江河出現「大魚吃小魚」的悲慘局面。  兩條雀鱔將塘魚吃光  日前,一位南海養殖戶王老闆提著兩條6公斤重的雀鱔,來諮詢珠江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
  • 市民水庫釣上條怪魚 體長近1米長著鱷魚嘴
    (紀先生供圖)  半島都市報8月20日訊(記者 李保光) 8月19日下午,李滄區的紀先生在羅圈澗水庫垂釣時,釣上來一條長著銳利牙齒的怪魚。經海底世界水族部主管楊愛國鑑定,這種魚的名字叫雀鱔,原產地在北美,是外來物種,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初步推測這條魚是市民放生的。  8月20日上午,記者在李滄區北方汽車交易中心辦公樓的一個洗刷間裡見到了這條「奇怪的魚」。
  • 佛山近年"怪魚"頻頻入侵 市民違規放生
    為何這些被「遺棄」的怪魚中,基本都是雀鱔魚?對於怪魚們的「入侵」該如何監管,是否又能找到明確的出路?目前僅湖南專門為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立法,而在其他地方雖然有眾多法律法規交叉,卻又近乎無法可依。這種困局,又該如何打破?  外來品種的觀賞魚要價高好賣,利益驅動下店主進貨速度加快。即使市民違規放生也沒有任何處罰措施加以約束。市場的暢銷加上處罰的滯後,造就了千燈湖頻現「怪魚」的現象。
  • 觀賞魚店在賣十大兇猛淡水魚雀鱔 專家:勿放生
    觀賞魚店在賣十大兇猛淡水魚雀鱔     專家警告:千萬不要去江河放生,它有可能對本地魚類造成毀滅性危害家住江北區的侯先生是觀賞魚愛好者,前兩天來到望海花市附近的水族館買觀賞魚時,竟發現了稱為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的雀鱔。
  • 罕見大魚?蘇州一人工湖現「1.3米長黑影」,網友:鱷魚
    這條「黑影」至少一百三十公分,湖中竟有如此大魚?「以前就聽說湖裡有超級大魚,沒想到是這麼大的,是魚王了,不過這魚看的很奇怪,頭又長又尖,不曉得是什麼魚哦」拍下這條「鱷雀鱔」的學生@許大力感嘆說,因為擔心「嚇跑」這條大魚,所以不敢靠的太近。
  • 誰把巴西龜放生柳江?一市民撈到後放魚缸魚被吃光-廣西新聞網
    江中撈起巴西龜 吃掉家裡3條魚 此事引發網友對在柳江河放生外來生物的擔憂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趙本高  近日,有網友在紅豆今網論壇上發帖稱,自己偶然在柳江河中撈到一隻巴西龜;帶回家中飼養後,卻發現它很快就把盆裡的3條小魚吃掉了,同時還對個頭較大的大魚也表現出了攻擊性。
  • 【江西吉安】淡水魚殺手雀鱔「入侵」贛江
    央視網消息:近日,江西吉安的市民汪先生捕撈到一條「怪魚」,這條魚的嘴巴酷似鱷魚嘴,長滿了鋒利的牙齒,身體被硬鱗覆蓋,像蛇皮。經當地漁政部門鑑定,這是近年來江西多個水域頻現的淡水魚「頂級殺手」——雀鱔。汪先生說,自己一直喜歡釣魚,前幾天他從青原區附近的一條人工河撈上來這條長約30多公分的魚,和以前捕撈的魚都不一樣。叫不上名字,又不知是否有毒,汪先生不敢隨便處理這條魚,於是找到青原區水產站的工作人員,經初步觀察,工作人員排除了是鱘的可能性。工作人員發現這條魚嘴巴很尖,嘴裡還長有尖牙,身上呈青灰色花紋,鱗堅皮厚。
  • 黃河口怪魚身份確認 原是魚類活化石雀鱔(圖)
    中新社發 尹文盛 攝     圖為蔣時傑向參觀者展示怪魚。,經中科院專家通過網絡傳輸照片確認,這一「怪魚」為魚類的活化石——雀鱔。  據介紹,雀鱔出現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分布於世界各地淡水區域,現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主要產地是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歐洲曾發現一點二億年前的雀鱔化石,跟始祖鳥的化石同期,但估計雀鱔生活在一億五千萬年前。  專家介紹,雀鱔是一種肉食種類,食量很大,也很兇猛,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
  • 市民河裡釣上1米長怪魚 疑似「淡水殺手」鱷雀鱔
    深圳新聞網消息,5月30日中午12時許,有市民發朋友圈稱,有垂釣市民在深圳河人民橋段「收穫」一條體長約1米的大魚,視頻發至朋友圈後引發不小關注。更有市民猜測,視頻中的魚不是普通的魚,而是破壞性極強的肉食魚類——鱷雀鱔。通過視頻可看出,有市民背著漁具。而該魚被放置在人行橫道上,長約一米,全身呈長筒形,吻部前突。有市民嘗試將腳放在魚身上,該魚已無生命跡象。
  • 魚塘現史前鱷雀鱔:鱷魚嘴 蛇皮膚 滿口尖牙(圖)
    龔師傅和鄧先生分別拿一張大魚網,前後夾擊,才把怪魚擒獲。鄧先生說,這條魚身長約75公分,重達6斤,嘴裡長滿了鋒利的牙齒。  來自北美  經貢井區水務局水產漁政站站長餘海英辨認,最終確認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屬於外來物種。至於為何出現在自貢,餘海英分析,估計是觀賞魚愛好者將它買回後又放生到池塘。
  • 水庫裡釣出美洲「魚老虎」(圖)
    《深圳商報》供圖  昨天上午,小梅沙海洋世界接到家住桃園村文先生打來的電話,說要捐一條在水庫裡釣的大魚給海洋世界,海洋世界即刻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攜帶運輸魚類的專用設備,驅車前往桃園村。  11點30分,海洋世界的技術人員趕到文先生家,發現文先生釣上來的是一條鱷雀鱔,長約1.3米,重約30斤。
  • 佛山一男子欲放生尖牙怪魚被阻 該魚排卵有劇毒(圖)
    警方提醒,若被放生的外來物種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環境惡化,放生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怪魚「野蠻生長」   男子欲將其放生被阻   7月18日上午9時許,高新派出所社區民警利永鵬正在轄區內的東平河邊巡邏,勸止群眾野泳。
  • 「缸中一哥」雀鱔不是好惹的,飼養並不難,但是絕不能放生!
    不過,很多朋友在餵養雀鱔的時候有會被雀鱔誤傷,部分魚友還會選擇放棄雀鱔,但是選擇處理方法確實是讓人頭疼,但是絕不能選擇放生。,雖然雀鱔有著「長吻」和「短吻」的區別,但就算是短吻雀鱔它們的嘴也是要比普通大型魚要大,凡是可以吞下去的魚都是不會放過的。
  • 雲南賓川:村民河中捕到兇猛「怪魚」 鑑定為史前魚類雀鱔
    雖然甚至有短短的22釐米長,但魚嘴就有4釐米,且嘴裡布滿尖牙,與鱷魚嘴十分相似,讓人看了還有些害怕。 這條「怪魚」到底是什麼物種,又是如何來到桑園河裡的,賓川縣漁業技術推廣站和雲南省漁業研究院專家通過鑑定,最終確定這條「怪魚」的身份為雀鱔,是一種外來物種,主要是產於北美、中美等地區,在我國上海、重慶等地方有零星的存在,屬有害物種,以食肉為主。
  • 專家稱雀鱔兇猛可比食人鯧 屬於十大兇猛淡水魚
    昨天下午四時,深圳公安邊防七支隊駐梧桐山十中隊的武警戰士來到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熱心地捐贈大前天夜裡在梧桐山西坑水庫抓獲的兇猛怪魚——雀鱔,而隨著專家對該魚的深入研究,發現該雀鱔竟然是和國家禁絕的外來物種「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
  • 杭州釣友釣了一條「怪魚」,嘴巴扁長像鱷魚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楊一凡 施雯杭州餘杭的釣魚愛好者老房,沒想到這次釣到了一條大魚,更沒想到,這條魚還是「水中殺手」。●白楊河旁垂釣愛好者抓到一條怪魚4月16日下午3點多,老房在家附近的白楊河垂釣,突然有了大收穫,手竿上了條大魚。「力氣很大的,也很兇猛。」老房跟這條「大傢伙」較量了20來分鐘,它才消停下來。
  • 四川魚塘現「怪魚」:鱷魚嘴、蛇皮膚、滿口尖牙
    怪魚在水裡拼命掙扎,不僅拉裂了魚竿,還咬破了魚網。龔師傅和鄧先生分別拿一張大魚網,前後夾擊,才把怪魚擒獲。鄧先生說,這條魚身長約75公分,重達6斤,嘴裡長滿了鋒利的牙齒。記者查詢相關報導發現,在2006年就有報導說在廣東自然水域發現鱷雀鱔,此後江西、廣西、山東、河北等地都有發現。近年來,在重慶、南京等地的長江流域也有發現。而更有資料顯示,鱷雀鱔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作為觀賞魚類引到中國,在此過程中,會有逃竄到自然水域的情況。另外,還有可能系人為放生導致其進入自然水域。2008年,廣東南海虎榜村一村民陳先生在村內一個池塘內發現一條鱷雀鱔。
  • 白雲一男子捕獲尖牙怪魚 竟是外來入侵物種雀鱔(圖)
    前日下午,其在白雲區一河湧釣魚時,突然發現一條體長而且形態怪異的大魚,經朋友提醒後,他用網兜撈起帶回家,面對這條滿嘴利牙的「怪物」,他惴惴不安。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身長近半米的魚長得確實很奇怪,經魚類保護專家鑑定,該魚確是外來入侵物種雀鱔,「兇猛動物,最好不要私自養在家裡」。  圖為雀鱔,它滿口都是尖牙。
  • 老人江中捕獲雀鱔 名列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圖)
    怪魚嘴巴長又尖,一口尖牙鋒利嚇人  這是外來物種「雀鱔」,為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市民切勿隨意放生  昨日上午,幾名市民在邕江中興大橋南處抓到一條怪魚。這魚長著長嘴巴,還有著鋒利的牙齒,全身有一層菱形魚鱗,摸上去皮堅鱗厚。在邕江邊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南寧」都稱,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魚。記者隨後向專家求證得知,該魚學名雀鱔,屬外來物種,是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特別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抓到後不能隨意放生,因為雀鱔並非善物,若不加以控制,將直接威脅到本地魚類生存。
  • 廣東佛山丹灶仙湖內驚現1.58米巨型魚 或含劇毒
    工作人員猜測有市民將鱷雀鱔當觀賞魚養殖,後在仙湖內放生,因此出現在丹灶仙湖內。  鱷雀鱔有多毒?  毒性媲美河豚&nbsp吃上幾口可危及生命  據介紹,鱷雀鱔屬外來入侵物種,原產於北美,成年的鱷雀鱔體長可達3m以上,是大型肉食性兇猛魚類,會攻擊遇見的所有其它魚類。和「食人鯧」同是臭名昭著的「水中殺手」,也是「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