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習慣打開手機刷著各種長短視頻平臺來消磨時間,用各種Vlog設備來記錄生活點滴時,毋庸置疑,視頻已經成為當今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重要方式。
你會如何定義一個極致沉浸的視界?是躺在床上打開天花板的投影儀觀看一部高清IMAX電影?或是戴上VR設備來一次身臨其境的叢林冒險?或是在課堂上通過MR親眼見證一個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全過程?……
這些都還不夠。
近日,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在北京舉行,在首日召開的「北京新視聽年度峰會」主論壇上,金山雲高級副總裁、合伙人梁守星在演講中表示,
預計5G網絡下,基於超高清、低時延互動的沉浸式視頻業務場景會不斷產生和演化,成為視頻行業的主力軍。
邁入沉浸時代
其實,所謂的沉浸式視頻產業,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
從整個沉浸式視頻產業的演變過程來看,2014-2016年處於市場培育期,圖像處理能力提升,一時間,VR/AR一度被譽為最值得投資的朝陽產業之一。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設備Rift VR的製造商Oculus,豪賭VR;
2015年1月,微軟發布了一款MR頭顯產品Hololens,入局混合現實領域;
不過,VR產業經過了野蠻生長期的市場狂熱後,因為難以落地等種種原因,從2017年開始其發展速度逐漸慢了下來,進入低谷;
但一些大廠仍在這個行業繼續蓄力,彼時Apple推出ARKit,Google推出ARCore;
2018-2021年為全新發展期,沉浸式視頻產業逐漸重回熱點,遊戲、教育等熱門應用成熟,例如Oculus Go發布和Magic leap One正式發售等。
同時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宅經濟」進一步發展,在家上課、在家打遊戲的受眾群體變得龐大,VR、AR產業重回大眾視野。
國際知名數據公司IDC在11月17日發文稱,全球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 (AR/VR) 支出預計將從今年的 120 億美元增長至 2024 年的 728 億美元。
預計2022年後,隨著光學、聲學等核心技術突破,以VR、AR、高清、互動等為代表的沉浸式視頻產業將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我們即將要邁入一個沉浸的時代。
那麼,沉浸時代到底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怎樣不一樣的體驗?
雷鋒網就此與金山雲高級副總裁、合伙人梁守星進行了對話,梁守星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增強現實讓學習氛圍更具真實感,混合現實讓職業培訓實操性更強,肢體識別讓互動升級,虛擬實境感覺身臨其境......
我們跟很多的AR廠商溝通過,得知很多的操作是通過AR的方式來實現快速學習的。例如,電力維修操作員學習的基礎操作,他們可以通過AR去操作一些更精密的器件,帶來更好的實景操作效果。
在梁守星看來,5G會催生固網帶寬的升級,實時交互式直播可創造真實感的沉浸式直播體驗,將成為未來沉浸式發展方向,大流量、高清互動類型的視頻,還有VR虛實結合的視頻會大量湧現。短視頻平臺上加入AR、VR元素會促進內容的多元化,UGC、PGC內容製作模式更加繁榮,未來UP主、直播帶貨等視頻形式將加入更多的互動和虛實結合的內容。
金山雲布局沉浸視頻云:高清、VR、互動
早在金山雲成立之時,雷軍就對金山雲的「特長生」定位做了清晰的界定。而視頻雲就是金山雲的優勢領域之一。
去年,金山雲視頻雲正式提出「向上AI化,向下邊緣化」的業務策略。
首先是向上AI化,就是利用AI賦予更多高清的能力,在更低的碼率下提供同等質量的畫質體驗。
其次,是向下邊緣化,包括更大的邊緣帶寬;更加下沉、更接近用戶的邊緣以及更強算力的邊緣計算。在邊緣網絡上實現用戶的快速接入和使用,並且保證不同租戶之間在網絡上的安全隔離。在算力上,金山雲提供容器化、虛擬化等各種使用場景,支持快捷和靈活性的邊緣計算部署。
今年,在上述策略下,金山雲又提出「智享沉浸視界」的發展目標,將沉浸視頻雲作為其重點業務方向之一,以高清、VR、互動為核心,在IaaS、PaaS層進行布局。
在IaaS層,整合了邊緣計算平臺、計算存儲平臺、內容分發加速平臺,以及數據處理中心,打造視頻雲的技術底座。
在PaaS層,提供超清、VR、互動、AI等多種產品解決方案。
人眼對高清的要求是貪婪無止境的,從生物學角度,滿足人眼真正的沉浸式需要50k解析度,沉浸式將對視頻的編解碼和傳輸帶來巨大挑戰。
為了讓沉浸式的視頻內容可以更快地分享到用戶,金山雲在算法+AI+編碼技術三方面打造智能超高清編解碼方案。
梁守星說,金山雲早在5年前就開始布局視頻雲,當大部分企業都還停留在H.264編碼技術時,金山雲就已經大力投入H.265編碼技術,目前比標準的265編碼提升將近30%的壓縮率。
在編碼環節,金山雲擁有集智高清、KSC265、KIE多組產品。集智高清結合金山雲自主研發的KSC265編碼方式,可將高清視頻碼率節省60%,解決了消費者觀看卡頓的問題以及視頻提供商的帶寬成本問題。據了解,金山雲可商用版KAV1也將於近期發布,相較於 KSC265 的基線水平,能夠在保證高清畫質的情況下,壓縮率繼續提升10%-20%。
在傳輸環節,金山雲VR FOV傳輸方案能將原始視頻切塊,分別進行編碼、分配不同的碼率,在大幅降低視頻傳輸碼率的同時,將視角切換延遲可控制在30-60ms內,有效消除暈動。
梁守星表示,VR頭顯設備視頻大部分實現1080P以上的支持,傳統的編碼模式主要是對硬體解碼的支撐和編碼方式的升級,設備解碼溫度偏高。頭部轉向中涉及大量的視頻信息傳輸,金山雲Tile方案解碼功耗低,分塊編碼帶寬更小,碼率節省75%。Tile方案的挑戰在於頭部轉向延遲必須要低,要求很高的邊緣計算、視頻編碼、網絡傳輸能力,對AI、圖像處理均帶來很大的挑戰,而金山雲可以通過邊緣計算中心以及GPU處理能力快速處理返回超高清的圖像。
在分發環節,金山雲CDN節點進行專門的大容量設計,在系統架構層面採用新一代自研Cache系統,多級緩存、多線程等技術的應用,可大幅提高並發能力。
同時,在AI助力下,金山雲視頻雲可對視頻場景進行識別,對體育、秀場、遊戲等場景匹配不同的編碼模板;通過ROI區域檢測,捕捉視頻畫面中人眼視覺焦點,對焦點區域做畫質增強,使主體更加突出,背景更加純淨; 檢測出人眼真正敏感的區域,對邊緣部分進行保護,分配碼率到更重要的地方;通過神經網絡學習,支持評價多種質量類型,並對不同類型圖像質量制定不同優化策略。
AI + 超高清編解碼,實現更佳的場景識別和優化,對於編碼整體的性能,或者編碼整體的效果來說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梁守星表示,智能編碼與視頻分析為在線視頻、泛娛樂直播、短視頻、在線教育等行業助力,可有效的減少卡頓率、提高首屏時間,提升畫質體驗。
在互動方面,金山雲當前儲備了QUIC和WebRTC能力,據稱其邊緣計算可以提供低於15毫秒的低延遲接入。同時,金山雲支持8K與VR的配合,360度高清視頻傳輸渲染,可以大幅降低延時,提升用戶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內視頻行業質量評測尚未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因此,金山雲開發了魔鏡平臺產品,提供圖片和視頻評測服務,可支持 H.265、AV1、VR 視頻評測,讓用戶的視頻管理和視頻評價成體系化。
據了解,目前金山雲服務80%以上的視頻頭部客戶,包括字節跳動、B站、愛奇藝等知名廠商。
沉浸視頻時代,還有多遠?
IDC在今年7月曾發布了一份《中國視頻雲市場跟蹤(2019下半年)》,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視頻雲市場規模達到46.2億美元,同比增長46.3%。根據IDC預測,到2024年,中國視頻雲市場規模將超過220億美元。
其對視頻雲研究的定義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覆蓋面向視頻應用場景的全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基礎設施(計算、存儲、網絡)以及視頻內容分發網絡(CDN),另一部分是在視頻雲基礎設施上部署的雲平臺、應用解決方案。
報告顯示,在CDN市場,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百度雲、七牛雲合計佔據47.3%份額;在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基礎設施市場中,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金山雲合計佔據77.5%市場份額。在包含了音視頻內容製作、編轉碼、分析、人工智慧等視頻雲解決方案市場中,騰訊雲、阿里雲、百度雲、金山雲、華為雲位列前五,共同佔據64.9%市場份額。
從IDC報告中可以得出,在視頻雲這個垂直領域,金山雲已經躋身一線陣營,但阿里雲、騰訊雲等國內頭部雲計算廠商均看好視頻雲,且在持續加碼布局,由此來看,視頻雲領域未來的格局尚未明朗。
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最新發布的《5G+8K超高清國產化白皮書》顯示,「信息視頻化、視頻超高畫質化」成為全球信息產業發展大勢,視頻產業成為基礎設施,視頻技術正在從高清到4K/8K超高清演進。
5G高速率、低延遲、大容量的特性,使得視頻行業迎來爆炸式增長。「亂花不再漸欲迷人眼」,高清、沉浸、虛擬、互動等技術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視覺體驗。隨著4K/8K視頻的出現,以及VR/AR的應用,視頻不斷向著高畫質化、實時性和互動性邁進,「視頻+」將勢不可擋。
但5G尚未完全普及,帶寬仍存在一定的限制,視頻雲的邊緣計算的算力還未完全釋放,「視頻+產業」的發展仍然處於早期階段,沉浸視頻時代真正爆發,預計還有兩三年或四五年的窗口期。
金山雲此時提出「智享沉浸視界」,布局沉浸式視頻雲,其實是要在這個「蟄伏期」提前謀篇布局。一邊打磨技術,一邊積累沉浸式視頻客戶上雲的知名度和口碑,為下一輪視頻雲技術井噴做造勢和鋪墊。
梁守星告訴雷鋒網,視頻雲是金山雲主要發力的戰場,未來金山雲也將會在這條主要的賽道上持續加大投入力度。
過去8年,金山雲前瞻性地戰略布局多個快速增長的垂直行業,例如遊戲和視頻行業,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金山雲要想在視頻雲領域更上一層樓,前路依舊漫長,仍需等待一個沉浸視頻雲大爆發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