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切正在改變。
大數據分析通過使用衛星和氣象數據,並結合統計分析,開啟了一種新的地震預報形式。而這項研究所取得的喜人成果似乎可以有力駁斥那些否定者們的錯誤觀點。
這些創新者中,其中之一便是位於美國澤西島的Terra Seismic公司,通過使用衛星數據可預測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精準度達到90%。
Terra Seismic公司執行長奧列格·艾爾辛(Oleg Elshin)說道:「依靠我們這種前所未有的衛星大數據技術,我們可以在0到30天內提前預測在主要地震多發國家即將發生的大地震(震級為6級以上)」艾爾辛表示他們已經準確預測過智利塔拉怕卡的大地震(震級為8.1),墨西哥格雷羅州7.2級大地震以及提前9天預測了2015年3月3日在印尼發生的6.4級地震。
儘管該公司在2011年才成立,但自2004年起便通過使用美國、歐洲和亞洲衛星服務以及地基設施對其系統進行測試,以監測由於能量和氣體釋放造成的大氣異常,這些現象往往可以在地震發生前觀測到。
此系統使用在Python編寫的開放原始碼軟體,並在Apache網絡伺服器上運行加載大量衛星數據,每天從地震活動正在進行或即將發生的地區收集這些數據。其定製算法,是以集合高危地震發生前的各種環境狀況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再分析衛星圖像和傳感器數據,從而推斷地震風險。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組織也在監測這些跡象——但目前只有大數據分析能把預測精度提高好幾個層次。如果只是孤立地監測這些特定指標或許是毫無意義——因為決定地震發生地點以及破壞程度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通過監測所有潛在震源區以及將某場地震的所有數據與其他任何一場地震關聯起來,就可以根據統計學原理,極大地提高預測準確性,並構建出精度極大提高的地震活動預測模型。
而「網際網路+地震」大型科普論壇認為:地震目前不能預測,但是能進行預警!預警的原理並不複雜:地震波速度慢,縱波5.5~7千米/秒,橫波3.2~4.0千米/秒,而傳遞地震信息的電磁波30萬公裡/秒。地震波和電磁波之間的速度差,就是地震預警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