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嘲笑歷史上出現過的烏合之眾,我們也將作為烏合之眾被後人嘲笑。
2002年底,在廣東深圳打工的一個名叫黃杏初的,從剛開始的以為感冒,到過幾天的呼吸困難,全球首例非典病人就此誕生。
當非典還未正式被充分認識時,民間恐慌情緒已蔓延。民間提前預感疫情並沒有錯,錯的是板藍根橫空出世並遭瘋搶。
板藍根作為平常再普通不過的藥品,在這一刻如黃金般金貴。
2011年,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導致了核電站的核洩漏。在隔了一個太平洋的中華土地上也不知道是誰傳出了鹽可以防輻射,各大商場的食鹽很快被搶購一空。
甚至出現了搶鹽帝:一位武漢市民郭先生,他花高價購入食鹽13000斤。不知現在吃完了沒有?
昨天,歷史又在重演,雙黃連就像當年的板藍根、碘鹽一樣,迅速成為搶水貨。
無論是板藍根,還是碘鹽,或今天的雙黃連,都不是靈丹妙藥。在瘋搶的過程中,受益最大的當然是背後的商家。
傳言一出,很多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也無可厚非。搶了,即使不是靈丹妙藥,損失也不大。不搶,如果是靈丹妙藥,那損失了可就大了。
記得上初中時,一天夜裡,半夜三更的,突然有人敲門,說地震了,大家都爬起來,跑到街上,街上滿滿的人。
那個時候地理常識欠缺,不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不是地震帶,根本不會地震。
但是即使放到今天,我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會爬起來。
當大家都爬起來的時候,沒幾個人敢拿自己的生命標立智商和理智吧。
這就是《烏合之眾》中所闡述的,在群體中,人的行為智商會被拉低。
正是基於民眾這種心裡,一些謠言才能如洪水滔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裹挾天下。
發布這個「研究成果」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和上海藥物所,似乎很權威,也只是說雙黃連有抑制作用而已,且只是初步發現,尚未進行臨床試驗。
所謂抑制,是對病毒的壓制,不是預防病毒。即使真的有抑制作用,也只有在你已經感染的情況下才會有用。
如果你已經感染了,估計你也不再迷信雙黃連可以救你了吧。
專家還說運動有利於預防,怎麼沒見全民瘋狂運動?
專家還說少出門,怎麼扎堆購買?
我們對靈丹妙藥充滿幻想而對已為大眾所公認的常識充耳不聞。
就好比勤能補拙,但是太多人苛求捷徑,迷信成功大師,而對「笨方法」不屑一顧。
武漢病毒研究所和上海藥物所,也被人深深扒糞。
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1981年生,正廳級。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年少有為,甚至要這樣的人越多越好,尤其科學界,天才輩出當然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
但是百度百科顯示,他的丈夫舒紅兵,1967年生,二人相差十四歲。當王延軼還是學生的時候,舒紅兵已經在學術界聲名鵲起。
這也沒有關係,無論是年齡鴻溝(14歲相差也不是很大),還是師生關係,都不影響任何人的愛情,更不影響任何人的學術成就。
但是,王延軼能有今天的成就,即使有丈夫大腿的扶持,總該有點自己的非凡實力吧?
可是她的學術成就寥寥,發表的論文還是跟丈夫的合名文章。聯想起前面的年齡差、師生關係,再加上自己的學術表現,我們不得不懷疑,王延軼的成就是靠傍大腿傍的。
只是懷疑,不是肯定。
我們也可以懷疑,雙黃連的背後是否有相關商家推波助瀾?甚至兩個所背後,也有資本的力量?
只是懷疑。聽說有的廠家早就在加班加點生產雙黃連,在雙黃連還未被追捧之前。
(文中圖片來自於三聯生活周刊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