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17日報導,14、16日日本九州發生連環強震,16日凌晨發生地震震級達到7.3級,地震累計已造成至少41人遇難,3000多人受傷。在重災區熊本縣南阿蘇村,仍有11人失蹤。截至目前,尚無在日本的中國公民在地震中遇難或受傷的消息。
    據悉,日本西南部九州島熊本縣熊本市當地時間16日1時25分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大約12公裡。就能量釋放而言,這場地震是14日晚6.5級地震的22倍。
    連續地震引發大規模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二次災害。熊本縣東部山區南阿蘇村地震後發生大規模山體滑坡,災情嚴重。因南阿蘇村等重災區災情統計緩慢,災區建築物整體受損情況不明。據熊本縣政府16日統計,本次地震造成逾1700棟建築整體倒塌或半倒塌。
    全縣有約11萬人在723處避難所避難。熊本縣有34處文物古蹟不同程度受損。目前,九州地區交通網仍未恢復,不少道路仍在搶修中,無法通行。
    17日下午,被困災區的42名中國留學生和3名來自德國、韓國、柬埔寨的留學生順利離開災區。
    災難之外>>>火山
    16日地震發生後,九州島阿蘇山當地時間上午8時30分發生小規模噴發,濃煙騰起約100米高。阿蘇山位於熊本縣東北部,是日本最活躍火山之一,也是遊客徒步旅行的勝地。現階段,日本氣象廳仍把阿蘇火山的警戒級別維持在2級,沒有把火山噴發與地震直接關聯。海嘯
    地震發生後,日本氣象廳一度發布海嘯預警,稱九州島西部海域可能出現高達1米的海嘯,但這一警報不久後解除。核電站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表示,16日的地震發生後,九州島境內核電站未見異常。
    相關新聞>>>
    厄瓜多16日也發生強震
    16日,厄瓜多發生7.8級地震,目前已造成233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有一名華人在地震中受傷。
    據悉,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境內多火山,地震和火山災害頻發。
    本地消息>>>
    河南赴日旅遊團暫無人員傷亡
    本報訊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地區熊本縣發生7.3級地震。記者從省內各大旅行社了解到,目前我省赴日旅遊團隊尚未接到團隊遊客受傷的報告,省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也證實了此事。
    據悉,由於這次地震的災區並不在常規路線中,所以地震對我省赴日旅遊市場有影響,但整體影響並不大。
    「地震發生第一天,省旅遊局便組織聯繫了全省所有的出境遊團社的負責人通過微信群報告關於組團赴日本旅遊的突發情況。」大河國旅副總經理李斌說。
    「地震發生地不是常規線路,河南的旅行團基本上不走九州,而常規路線東京、大阪、名古屋都在本州島,離地震發生地方有近千公裡,所以這次各大旅行社都沒聽說有人員傷亡。」中星國際旅行社出境部經理許華表示。(記者傅豪)
    背景介紹>>
    今年以來,全球地震多發
    1月4日,印度東北部靠近緬甸的邊境地區發生6.7級地震,造成至少6人死亡。
    1月21日,中國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發生6.4級地震,造成9人受傷。
    2月6日,中國臺灣南部地區發生6.7級地震,造成至少117人死亡。
    4月10日,阿富汗東北部興都庫什地區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發生7.1級地震。
    4月13日,緬甸西北部地區發生6.8級地震。
    4月14日,日本南部九州地區發生6.5級地震。
    4月16日,日本九州發生7.3級地震。
    4月16日,厄瓜多沿海地區發生7.8級地震。
    徵兆日本近海現深海大魚
    或因地震上浮
    4月15日,日本三重縣,一位漁民在距離港口五公裡的近海捕捉到一條罕見的深海大嘴鯊魚,長五米,體重接近一噸。
    據悉,此魚為巨口鯊,巨口鯊約有100年的壽命,最大能長到5.2米長。巨口鯊白天都會呆在水下160米左右的地方,夜間覓食才會遊至12米深的地方。這一物種被人類發現的次數至今也不到100次。
    資料熊本縣別稱「火之國」
    熊本縣位於日本的西端、九州島的中心位置,東鄰大分縣和宮崎縣,西臨有明海、八代海,與東海相接,南接鹿兒島縣,北連福岡縣。熊本縣別稱為「火之國」,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重疊式活火山——阿蘇山。這座山由五十多座火山先後噴發疊加而成,造成了外圍山群和核心山嶽,堪稱世界罕見的奇觀。
    分析地球進入「振動模式」?
    如何解釋近來接二連三的強震,是否預示著地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對此,中外專家均認為,任何結論都需要有科學證據來支撐。但無論從統計意義還是從具體研究來看,尚無法斷定全球地震震級和頻率等超出正常範疇,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也不能下定論,但對部分「危險」區域加以研究並保持警惕是必須的。
    美國航天局地球物理學家湯姆·帕森斯稱,現代社會傳媒日趨發達,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體的大量報導;現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傷亡變大;全球化又使得各地人們頻繁流動,人們對地震消息也就更為關心。這些原因合在一起,容易讓人感覺「到了地震活躍期」。
    事實上,日本和印尼本身就處於地震多發地帶,是典型的地震多發國。比如印尼每年都要發生數千次地震。地震的具體成因十分複雜,但從宏觀上說,日本和印尼等國地震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們地處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地球最上層包括地殼在內的巖石圈並不完整,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巖石層稱為板塊。據統計,全球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這說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中新網、鳳凰網、新浪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