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給記者講解機器的工作原理。
「我發明了永動機,現在在世界上還是沒有,這是首例。」近日,81歲的包啟大爺拿著他的實用新型專利發明證書來到本報,自我介紹起他為之得意的發明來。然而,老人的發明還處於圖紙階段,他希望能有人願意幫忙,把他的理論付諸實踐。
70歲開始自學機械原理
從十多年前開始,「電力緊張」、「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等問題時常見諸媒體,成了熱門話題,也勾起了包大爺發明一個既不汙染環境,又能夠提供能源的機器的想法。
包大爺年輕時在醫院後勤部門工作,可以說,跟機械發明毫不沾邊。包大爺年少時,由於家庭原因,也沒能系統地上學。70歲時開始構思機器的草圖,他一切都得從頭學起。物理知識、機械原理、晦澀難懂的圖紙,他一點點鑽研自學。「讓一個物體永遠不停地動下去,利用動能傳輸出其他能源。」老人照著這個思路一步步深入研究,終於繪製出一張「永動機」圖紙。
「當活塞1下降到氣缸2底部時,閥門2下壓閥門1,使箱體1的出水口關閉,箱體1中的水的重量作用於箱體1的底面……」包大爺拿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上的圖紙,給記者講解機器的工作原理,按照他的理論,機器會永不停息地重複上述運動,因此,他稱之為「永動機」。
天降一盆水給他帶來靈感
包大爺介紹,最初,箱體1內裝的物體不是水,他設計的是細沙或石子。但固體容易與箱體壁產生摩擦,換成什麼物體好呢?包大爺想了很久,一天,他走路時,有人從樓上潑下來一盆水,差點潑在包大爺頭上,把他嚇了一跳。這一下,反道把包大爺嚇醒悟,他高興地一拍腦門:天天用水,我怎麼就沒想起來用水代替石子呢。
包大爺說,水屬於清潔能源。按照他的設想,在吊起重物的滑輪上連接一個傳送帶,就形成了一個只用水資源帶動的動力系統。「傳送帶後面可以連發電機,就能夠發電了,想要發電量大,就造一個大『永動機』,多造『永動機』。」包大爺對發明充滿了信心。他的理想就是利用自己的發明,替代煤電、核電等,創造清潔能源發電站。
發明還處於圖紙階段
記者看到,老人口中的「永動機」,在申報實用新型專利時採用名稱是「重力發動機」。「『永動機』根本不存在,是不符合能量守恆規律的,最初申報時,國家知識產權局也認為類似永動機,不想給通過,但我們覺得老人的這種設計本身是前所未有的,不管他能不能實現。」幫包大爺代理專利申請的大連科技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龍峰表示,在他們據理力爭下,最終專利申請被通過。
遺憾的是,老人的發明還處於圖紙階段,沒有實物就無法給人感官上的具體認知。因此,老人希望能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一起完成機械實物的製作。
新聞連結
永動機是一類想像中的不需要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歷史上,人們曾經熱衷研究永動機,其中包括達·文西、焦耳這樣的學術大家。但在熱力學體系建立後,人們通過嚴謹的邏輯證明了永動機是違反熱力學基本原理的設想。不過,從一個側面來說,人類對永動機的熱情以及製造永動機的種種實踐,推動了熱力學體系的建立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唐東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