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學中心研發《超級細菌》在浙江省科技館開幕巡展

2021-01-09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7月22日,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這也是該展繼廣東科學中心、重慶科技館後,在中國巡迴展出的第三站。

展覽旨在探索人類對抗生素耐藥性這一史無前例的全球性威脅的應對措施,提升公眾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和理解。展覽由微觀世界——細菌的戰場、人類世界——生活中的超級細菌、宏觀世界——無邊界的細菌三個部分組成,分別展示了超級細菌的抗生素耐藥性在顯微鏡、人體及全球視角下的生成、延續與影響。展現了全球範圍內非凡的科學研究活動和超級細菌抗擊者的個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超級細菌》展在浙江省科技館展出期間,策展方結合今年以來在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還特別新增了「與病毒的戰爭」科普內容,希望通過細菌與病毒的對比,公眾可以更全面的了解這兩種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的病原體的區別和聯繫,能夠科學有效地應對危機。

據悉,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巡展計劃有所延遲和調整,未來一年內展覽還將在國內2至3個城市巡迴展出,通過展示教育活動繼續擴大公眾受益面。

相關焦點

  • 《超級細菌》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開幕
    2020年7月22日,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這也是該展繼廣東科學中心、重慶科技館後,在中國巡迴展出的第三站。展覽由微觀世界——細菌的戰場、人類世界——生活中的超級細菌、宏觀世界——無邊界的細菌三個部分組成,分別展示了超級細菌的抗生素耐藥性在顯微鏡、人體及全球視角下的生成、延續與影響,展現了全球範圍內非凡的科學研究活動和超級細菌抗擊者的個人故事。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杭州網訊 超級細菌是什麼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
  • 人體內細菌達數萬億 它們長啥樣? 來重慶科技館看展覽
    今日,《超級細菌》巡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日16時30分訊(記者 伊永軍)你知道嗎?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什麼是超級細菌?超級細菌長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應對它?今(1)日,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巡展在重慶科技館A區一樓臨時展廳拉開帷幕,為公眾展示「超級細菌」的發現、演變過程、對人類的威脅以及人類的應對策略。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2月29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廣東科學中心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榮獲「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
    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實習生 王怡然、通訊員 吳晶平報導:7日,廣東科學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 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亮相 十二生肖特覽開幕
    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 廣東科學中心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大的科技館」
    中新社廣州11月7日電 (沈釗)廣東科學中心7日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中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11月7日,廣東科學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中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中新社發 廣東科學中心供圖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侯穎在當天授牌儀式上表示,參與該項稱號評選的科學館必須有超過50%的面積用於科學展覽,館內必須涵蓋三個以上科學領域的展覽,科學館還需要向金氏世界紀錄的考察隊伍提供展館平面圖、館內活動等相關信息。
  • 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全國巡展山東站開幕
    央廣網濟南11月15日消息(記者柴安東)11月15日,「我和我的祖國——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 全國巡展山東站在山東省科技館開幕。此次巡展包括「我和我的祖國——中國科學家精神資料選展」、「『鏡見創新:發現科學之美』主題影像展」和「齊魯科技先鋒」三大主題展區。
  • 廣東科學中心入選吉尼斯 榮獲「最大的科技館」稱號
    廣東科學中心外觀 廣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大洋網訊 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場館就在廣州市民身邊。昨日,廣東科學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場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為何廣東科學中心能獲得「世界最大科技館」稱號?據了解,廣東科學中心佔地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
  • 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鎮平站啟動
    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鎮平站啟動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劉理政 梁耀文 王林寧12月1日,中國流動科技館常態化巡展鎮平站正式啟動。此次巡展是中國科協、中國科技館為推動實現全國科普公共服務公平普惠,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而實施的一項科普惠民項目。此次巡展以「榫卯工藝」為主題,設置了「榫卯與古農具」、「榫卯建築」,「現代榫卯工藝」三個主題展區,共展出趙州橋、應縣木塔等30餘件(套)科普展品展具。
  • 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活動雲南省首站在安寧啟動
    中新網雲南新聞12月2日電(丁豔)1日上午,中國流動科技館雲南省區域常態化巡展雲南首站活動在安寧市城市文化中心大雲端廳啟動,來自中國科技館的41件《鏡子世界》科學展品為人們構建出一個充滿科學魅力的鏡子世界。
  • 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在平涼啟動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1日電(通訊員 吳希會)11月27日,由中國科協、中國科技館、甘肅省科協、平涼市委、市政府指導,甘肅科技館、平涼市科協主辦,崆峒區科協、教育局承辦的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甘肅省平涼市啟動儀式在平涼市5個縣(區、市)同步舉行。2600餘人參加了設在平涼市第五中學主會場的啟動儀式。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馮永成出席主會場活動並講話。
  • 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昆明(安寧)站啟動 邀您免費探尋鏡子...
    12月1日,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昆明(安寧)站啟動儀式在安寧市城市文化中心大雲端廳舉辦。這也是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活動落地昆明後的首站展出。從2020年至2023年,6套科普巡展作品將在昆明6個縣(市)區定期輪換展出。
  • 科普病毒展粵東西北巡展韶關站展覽啟動 看病毒和人類的演化博弈
    近日,廣東科學中心推出的《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科普主題展覽粵東西北巡展韶關站展覽在韶關市科技館啟動。展覽以歷史、現在和未來為時間軸,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我們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為市民送去豐富的科普大禮包。
  •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20」在京開幕(圖)
    本年度巡展立足於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圓滿收官這一重要歷史時刻,集中展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展覽通過圖文、模型、音視頻、互動裝置、線上展廳等豐富多彩的展示手段,讓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更多角度和途徑,及時了解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的前沿趨勢和最新動態,領會科學精神,拓寬科學視野,激發科學熱情。
  • 廣東科學中心研發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
    南方網訊(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吳夏靈) 8月13日,廣東科學中心歷時5個月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以下簡稱「戰疫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
  • 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走進井岡山
    原標題: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走進井岡山   11月7日,為期3天的「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進井岡山」活動在井岡山中學啟動。
  • 帶萌娃去世界最大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感受科技的神奇和力量
    科技館是一個能讓孩子們感受科技力量的好地方,但在中國有一座科技館是吉尼斯認證的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館,它就是位於廣州大學城的——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科學中心是2008年9月底建成開放的,佔地面積有45萬平方米,一共有兒童天地、飛天之夢、感知與思維、交通世界、綠色家園、人與健康、實驗與發現和諾貝爾獎等12個常規主題館,主要是以「自然、人類、科學、文明」為主題,在這裡孩子們能夠見識到科技的力量和神奇。科學中心的建築從遠處看起就像一艘航空母艦,但鳥瞰時又像一朵盛開的木棉花,因為木棉花是廣州市的市花。
  • 中國流動科技館「體驗科學」主題展走進太和
    日前,中國流動科技館「體驗科學」主題展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站第二輪巡展在太和縣檔案館舉辦。巡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技館主辦,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安徽省科技館協辦,太和縣普及科學素質領導小組主辦。為充分展示科學的魅力,此次展覽採用模塊化設計,五個模塊生動展現塔米機器人、3D印表機、電子互動大屏、科學表演臺、球幕電影等50件展品,為全縣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帶來了一場科學盛宴。
  • 中科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開幕,眾多重要科技成果亮相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和治療性抗體……上周六,「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20」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中科院眾多重要科技成果展廳迎客。中科院微生物所專家介紹,中科院微生物所團隊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組亞單位疫苗是國內首個獲批臨床試驗的該類疫苗。而本次展示的新冠肺炎治療性抗體是首個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的特異性抗體藥物,「它是微生物研究所從康復病人血清中分離出來的,能夠快速治療患者,並能為重點區域的人員提供預防。」
  • 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 成立「天文研究中心」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上海科技館 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鄭瑩瑩)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之際,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將依託館藏開展特色科研。該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的分館之一,預計明年開放)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