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吳夏靈) 8月13日,廣東科學中心歷時5個月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以下簡稱「戰疫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
自主研發全國首個互動新冠展 三大科技戰疫展組成
戰疫專題展由廣東科學中心自主研發,設置「病毒來襲」「共克時艱」「科學防治」和「『疫』情警示」四個分區,共36個展項,分區內容層層遞進,揭示病毒秘密,全方位展示了病毒的知識與危害、新冠疫情的發展與影響,講述全民抗「疫」感人事跡,科學防治以及科技在抗「疫」中的支撐作用,並期望通過疫情警示引起社會反思與進步。
廣東科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部署,8月23-29日活動周期間,廣東科學中心將舉辦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及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交流系列活動,本次推出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將和「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廣東科技支撐打贏科技防控阻擊戰」展組合成三大科技戰疫主題展覽,向公眾全面展示科技創新成就和科技戰疫成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協調發展。
首次應用非接觸互動方式,保障公眾參觀安全
在抗「疫」鬥爭還未獲得全面勝利情況下,廣東科學中心研發的戰疫專題展首次大面積採用了非接觸互動方式,所有按鍵型互動裝置均設計為感應啟動,公眾無須觸碰按鍵,而是將手懸空在感應按鍵上方稍作停留,即可啟動。這個人性化設計減少了公眾與展項之間非必要的手部接觸,降低了公共場所的傳染風險,保障了公眾參觀的健康與安全。
沉浸式環境下的趣味互動,提升公眾參與體驗感
有別於靜態圖文為主的展覽,戰疫專題展還運用了機電互動、體感互動、新媒體交互等展示技術,結合具有視覺衝擊性的氛圍,營造出沉浸式體驗環境,讓公眾獲得新穎的互動觀展體驗,做到生動有趣的同時,還保持了主題嚴肅性。例如:在病毒來襲展區,公眾在緊張地操作病原體迷宮避開各種病原體的同時,能更好地了解病毒來源的知識;在科學防治展區,公眾可以通過扮演新冠病毒偵探,用模擬放大鏡來探尋偵查病毒可能存在的地方,學習了解新冠防控的相關知識。
「方艙」概念統領的模塊化布展,營造視覺衝擊情感氛圍
方艙醫院,作為新冠疫情重大防治舉措,在隔離病床嚴重匱乏時期實現了「應收盡收」,對抗擊疫情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戰疫專題展以「方艙醫院」位概念原型進行布展設計,通過採用模塊化展架和通透材質圖文,組合堆疊,模擬營造「方艙醫院」氛圍,俯瞰展覽猶如身臨當時的方艙醫院,又見展覽中心區域呈現出「紅十字」造型,極具視覺衝擊性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