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科學之夜」精彩上演
宇宙探秘、夜觀動物、聆聽蟲鳴、觀測星空……8月29日晚,作為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重點活動和「收官大戲」,廣州「科學之夜」如約上演,廣東科學中心、華南植物園、廣州動物園、花都氣象天文科普館等近20家科普基地為廣州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夜間科普活動。
一電影+兩展廳+多項目
「科學之夜」是廣東科學中心當晚舉辦的科普互動性展覽,市民可以通過「廣東科學中心」公眾號提前預約參加。由於疫情期間的常態防控,記者注意到,活動人員限制報名500人。
廣東科學中心「科學之夜」點起熱氣球。
當晚場館內開放展覽區域共兩層,一層設有「科學之夜」的舞臺和百餘個座位,科學表演秀、科學大擂臺等活動在此中央區域開展。兩側是實驗室、科普機構等開設的活動區,例如華南理工大學人體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航空機長模擬駕駛體驗項目等。自美國NASA引進的《星球奇境》展廳和低碳&新能源汽車體驗館,分列在二層的左右兩側。同樣位於二層的IMAX 3D巨幕影院,則放映了科普電影《後院風光》。
科普展館通常在白天開放,而作為本次「科學之夜」策劃人之一的楊帆認為,他們希望通過夜間展覽的方式,讓大家培養一種意識,「探索科學、科學精神是不分白天和夜晚的,我們可以一直保持探索的精神,去養成習慣」。
「好玩、有趣是吸引孩子的原動力」
「科學之夜」不僅是學習氛圍濃厚的科學展館,它更像是一場家庭的周日出行聚會。參展的觀眾大多是大手牽小手,有的是家長領著孩子四處逛,而有的小朋友早跑在了家長的前頭,指著樓上說要去看新能源車展。
互動與體驗是當晚展覽特色之一。當晚館內一家科普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對孩子進行科普時,專業性太強反而不易被接受,可以通過吸引眼球的形式,孩子願意了解後,再進行更多的知識科普。
廣東科學中心「科學之夜」現場節目互動受歡迎。
在節目表演期間,陳女士一家坐在舞臺下方的第一排座位。當臺上的表演需用數學公式解答問題時,陳女士就開始和兒子講解,幾秒鐘後,孩子恍然大悟地點頭。陳女士說,兒子平時對科學知識很感興趣,也會動手做一些小實驗。她認為,「好玩、有趣是吸引孩子的原動力。」
近20場科普活動 帶來夜間展覽新體驗
29日晚,除廣東科學中心外,還有華南植物園、廣州動物園、花都氣象天文科普館等近20家科普基地為市民開放夜間展覽。
華南植物園「科學之夜」活動
在華南植物園,孩子們在樹下觀察抱卵撫育的高腳蜘蛛、與「跳高冠軍」廣翅蠟蟬幼蟲互動;廣州動物園裡,大小朋友可以觀察到野生和圈養保護動物的夜間行為。這些科普活動選擇延伸到晚上舉行,也進一步豐富了廣州市民的夜間文化生活。
廣州動物園「夜觀」動物活動。
由廣東科學中心、廣州科普聯盟牽頭組織的「科學之夜」,是廣州科技活動周近年推出的品牌活動,同時也代表著科技活動周步入尾聲。今年是全國科技活動周創辦20周年,廣州的科技活動周順利舉辦了「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科技聯展等活動,將科學教育與探索更生動地推廣開來。
【見習記者】劉佳榮
【記者】卞德龍
【拍攝/剪輯】劉佳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