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看廣東科學中心戰「疫」展,做「病毒偵探」

2020-11-28 大洋網

成為新冠病毒偵探,用「放大鏡」 搜尋偵查它在公共空間的藏身之所;進入「病原體迷宮」,看看不同微生物傳播到人體的途徑;「解剖」實物口罩,體驗熔噴布的靜電吸附功能……8月13日, 廣東科學中心歷時5個月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以下簡稱「戰疫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並首次應用非接觸互動方式,保障公眾參觀安全。廣東科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8月23-29日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期間,廣東科學中心將舉辦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及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交流系列活動,本次推出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將和「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廣東科技支撐打贏科技防控阻擊戰」展組合成三大科技戰疫主題展覽,向公眾全面展示科技創新成就和科技戰疫成效,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弘揚科學精神。

揭示病毒秘密,講述抗「疫」故事

記者看到,展覽設置「病毒來襲」「共克時艱」「科學防治」和「『疫』情警示」四個分區,共36個展項,全方位展示了病毒的知識與危害,新冠疫情的發展與影響、全民抗「疫」的感人事跡,科學防治以及科技在抗「疫」中的支撐作用。負責人表示,四大分區內容層層遞進,期望通過疫情警示引起社會反思與進步。

「病毒來襲」展區通過「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 病原體迷宮」等互動展項回答了多個問題:「新冠病毒長的怎麼樣?」「病毒有多小?」「冠狀病毒家族成員有多少?」「新冠病毒可能從哪裡來的?」「病毒是如何讓人致病的?」「病毒是如何傳播的?」在「共克時艱」展區,則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分別從事件發展、全民抗「疫」、致敬逆行者三個方面來講述這場抗「疫」事件。在這場疫情抗戰中,科學防控和高新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科學防治」展區,展覽分別從科學防控、診治利器、科技攻堅來普及新冠肺炎的科學防護、科學診斷和治療方法,讓公眾了解科學防治的知識。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是怎樣拯救危重患者的?智慧機器人如何精準完成送藥任務?都可以在現場一一了解。

非接觸互動方式,有趣又安全

記者了解到,展覽首次大面積採用了非接觸互動方式,所有按鍵型互動裝置均設計為感應啟動,公眾無須觸碰按鍵,而是將手懸空在感應按鍵上方稍作停留,即可啟動。有效降低了公共場所的傳染風險,保障公眾參觀的健康與安全。

為讓公眾獲得新穎的互動觀展體驗,展覽運用了機電互動、體感互動、新媒體交互等展示技術,營造出沉浸式體驗環境,做到生動有趣的同時,還保持了主題嚴肅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以「方艙醫院」位概念原型進行布展設計,通過採用模塊化展架和通透材質圖文組合堆疊,模擬營造「方艙醫院」氛圍,使公眾在觀展時宛如置身方艙。展覽位於科學中心負一層中庭,上方架空,在展覽上方的二、三層展廳俯瞰可見展覽中心區域呈現出「紅十字」造型,極具視覺衝擊力。

參觀指南

展館地址:廣州大學城科普路廣東科學中心負一層中庭開館時間:周二至周五9:30-16:30,周六至周日9:30-17:00,逢周一閉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方晴 通訊員 吳夏靈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維宣 方晴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

相關焦點

  • 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幕
    從8月23至29日,廣州科技活動周準備了多道各具特色的「科技大餐」: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暨格致論道·灣區第6期講壇、「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探究宇宙奧妙的廣東科學中心科學之夜、揭示無人駕駛奧秘的珠江科學大講堂……讓公眾充分享受科學探索的樂趣。
  • 廣東科學中心有系列活動等您來參加
    為致敬廣大科技工作者廣東科學中心準備了科技館夜談直播+科學家紀錄片展播等一系列精彩活動而且"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天廣東科學中心正常開放推出"科學館夜談"科普直播5月30日晚20:00-21:00,廣東科學中心將邀請專業研究蝙蝠30年的科普達人吳毅教授,從不一本正經講科學、"萌萌噠"的吳盟博士,以及中國紀錄片新星、跨界融合導演楊曼曼三位嘉賓在病毒科普展區現場,以"誰才是入侵者?
  • 廣東科學中心研發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
    南方網訊(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吳夏靈) 8月13日,廣東科學中心歷時5個月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以下簡稱「戰疫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
  • 廣東科學中心舉辦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系列活動,六一兒童節正常開館
    廣東科學中心面向科技工作者和廣大公眾開展多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活動。此外,為慶祝 " 六一 " 國際兒童節,滿足觀眾參觀需求,廣東科學中心 6 月 1 日(周一)正常開館,6 歲以下(含 6 歲)及 1.2 米以下(含 1.2 米)兒童可免票進館。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
    今日(8月13日), 廣東科學中心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戰疫專題展設置「病毒來襲」「共克時艱」「科學防治」和「『疫』情警示」四個分區,共36個展項,全方位展示了病毒的知識與危害,新冠疫情的發展與影響、全民抗「疫」的感人事跡,科學防治以及科技在抗「疫」中的支撐作用,並期望通過疫情警示引起社會反思與進步。
  • 廣東科學中心恢復開館啦!全新科普病毒展覽同步開放
    廣東科學中心自5月12日恢復開館,展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每天來參觀的遊客數量不多,參觀有序。疫情防控期間,展館將實行嚴格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皆調整為3750人,實行實名制全網售票。   「病毒是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對父子了解戰「疫」逆行者 5月17日,在《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展覽現場,一對母子了解蝙蝠 5月17日,在《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看病毒和人類的演化博弈!廣東科學中心科普病毒展覽15日起開放
    過去的3個多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籠罩全球,已危及整個人類社會,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病毒無國界。重新認識病毒,客觀全面了解病毒,掌握病毒防範的科學方法,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關重要。為此,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自主研發《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 院士大咖走紅毯,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啟幕
    從8月23至29日,廣州科技活動周準備了多道各具特色的「科技大餐」: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暨格致論道•灣區第6期講壇、「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探究宇宙奧妙的廣東科學中心科學之夜、揭示無人駕駛奧秘的珠江科學大講堂……讓公眾充分享受科學探索的樂趣。
  • 廣東科學中心研發《超級細菌》在浙江省科技館開幕巡展
    南方網訊 7月22日,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這也是該展繼廣東科學中心、重慶科技館後,在中國巡迴展出的第三站。展現了全球範圍內非凡的科學研究活動和超級細菌抗擊者的個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超級細菌》展在浙江省科技館展出期間,策展方結合今年以來在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還特別新增了「與病毒的戰爭」科普內容,希望通過細菌與病毒的對比,公眾可以更全面的了解這兩種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的病原體的區別和聯繫,能夠科學有效地應對危機。
  • 看科技大片,玩科學神器!這個春節,廣東科學中心活動多多
    " 機器獅 " 登陸廣東科學中心數碼世界展館。阿基米德的科學:來自義大利的「阿基米德的科學」展首次登陸中國,自1月13日起在廣東科學中心展出,70件互動展品還原2300年前的阿基米德的奇思妙想。展覽基於對阿基米德手稿和相關古典文獻的科學研究,分為古代的機械、古代的能量機器、幾何的魔力、阿基米德的啟發等四個區域。
  • 廣東科學中心「思維空間」主題展時間 票價(有啥好看?)
    廣東科學中心「思維展館」  時間:2016年7月12日起  地點:廣東科學中心  票價:60元(全票)  廣東科學中心又有展項更新啦經過一個多月的封閉改造,感知與思維展館「思維空間」主題展區7月1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推出包括聲音的錯覺、多種感覺記憶、堆疊遊戲、顏色字等系列與腦認知科學相關的互動展品。這個暑假,觀眾朋友們又有好玩的咯!  到廣東科學中心「深剖」大腦  票價詳看:廣東科學中心門票多少錢?
  • 2020年5月廣東科學中心有什麼展覽
    >>>點擊獲取廣東科學中心入館須知  科普展覽&活動推薦  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過去的3個多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籠罩全球,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病毒無國界。科學認識病毒,掌握病毒防範的科學方法,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關重要。為此,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自主研發了《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科普主題展覽,5月15日起將正式對公眾開放。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巡迴展亮相廣東科學中心
    廣報全媒體記者 楊耀燁 攝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國際巡迴展4月28日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 廣東科學中心免費開放
    3月5日是星期一,按慣例是廣東科學中心的閉館日,為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廣東科學中心的員工放棄休息,決定免費開館迎接公眾。
  • 中國戰「疫」時,美國在做什麼?!
    中國戰「疫」時,美國在做什麼?!而美國本來有選擇,但他們選擇責備中國——「你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自新冠病毒暴發以來,中國定期向國內外通報疫情。但美國卻說中國分享的最初資料十分欠缺。當武漢封城時,《紐約時報》刊文稱,「這種極端的措施可能適得其反。」當我們中國民眾開始群防群控時,美國有線電視臺在節目中指責中國用極端措施監控公民。
  • 科學之夜 來廣東科學中心免費看頂尖科技電影
    金羊網訊記者李鋼、通訊員李曉銀報導:5月19日至26日,「廣州科技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活動周」)將舉行。據了解,今年的活動周將突出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的融合,既有頂尖科技電影和國際科普展等很接地氣的科普嘉年華活動,又有高大上的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和論壇活動,重點展示廣州科技創新成果、科技企業和科技領軍人物的風採,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 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遊」內容豐富—新聞—科學網
    吳晶平/供圖 1月20日,記者從廣東科學中心獲悉,今年春節,該中心除夕、初一閉館兩天,初二至初六正常開館,展館門票8折優惠。除十二大常設主題展館,廣東科學中心新近引進美國特展《星球奇境》正在熱展,新開放的「低碳&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全面免費,並推出多個科學表演秀和工作坊活動,將為公眾歡度春節獻上豐富的科學盛宴。
  • 【黃岡戰「疫」】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疫情監測猶如一部全天候「雷達」,掃描10個縣市區、3800 多家醫療衛生機構,及時網羅各式數據,上報省疾控中心乃至國家疾控中心資料庫。「赤壁街道常住人員吳某為確診病例,請貴單位協助流調小組查詢其 14 天內活動軌跡。」1 月 30 日,疫情監測組向市公安局發送疫情核查函。30 秒內,市公安局大數據平臺出現吳某近期活動軌跡、戶籍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