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論壇志願者們在室外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標誌處打卡。 本報記者 孟雨涵 攝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起三天在上海召開。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共有137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獲得者參加。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論壇始建於2018年,於每年10月底在上海舉行。
儘管遭遇疫情,今年參會的科學家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較大幅度增加。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13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將在三天的會期雲上相聚,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全球頂尖科學家聯動。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將出現在參會的頂尖科學家陣容中。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因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安德烈亞·蓋茲,因發現人馬座A*——一個400多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表示,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一定會在上海持續辦下去,辦成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科學盛會,助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責編:陳晨、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