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9月3日消息(記者王貴山 實習記者 陳科) 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將公開拍賣景區經營權,以轉變現行管理體制並與市場對接。目前,國內多家具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前來考察,有意競拍。
織金洞風光
織金洞屬高位旱溶洞,洞內巖溶景觀宏偉壯麗,其規模之大,沉積形態之豐富舉世罕見,被譽為「天下第一洞」。1992年被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是代表亞洲加入國際洞穴旅遊協會的惟一成員。
![]() | ![]() |
洞中的群山 | 石花鬥奇 |
作為貴州著名旅遊品牌的織金洞,長期受困於投資不足。從1984年織金洞管理處籌建以來,各級各部門投資累計不到3000多萬元,遊客上百萬。與省內外的一些風景區相比,織金洞的開發顯得滯後。這與它的「國家級」地位極不相符。
是什麼阻礙了織金洞和織金旅遊的發展?
「管理體制的落後註定了旅遊開發的落後」,織金縣旅遊局有關人員向記者介紹:「旅遊資源應該通過市場來進行合理配置,但我們目前的管理體制是政企不分,無法按旅遊經濟規律來發展旅遊。因此,落後於人就不難想像。」
![]() |
織金洞奇石 |
除了織金洞以外,織金還有恐龍湖、東風湖以及織金古城等優質旅遊資源,但由於無力投資開發,這些資源都相對分散,難以轉變為經濟效益。近幾年來,織金洞每年收入雖然不斷上升,達到500、600萬元,稅收20萬元左右,但每年織金財政要因為織金洞多付出100多萬元的接待費。沉重的接待費用長期壓得織金縣苦不堪言。
由於景點單一,織金洞成為「一站式」旅遊,難以留住遊客。1994年,深圳一私營企業家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了一旅遊山莊,由於客源不足,每年要虧損20多萬元以上。由於「行、遊、住、食、購、娛」等環節跟不上,遊客大多是大老遠跑來看一眼織金洞就回去了,在當地根本談不上消費。拍賣經營權、引進戰略投資者開發織金洞繼而發展全縣旅遊,成為織金最佳選擇。
目前,已經有多家外地投資公司有意競拍,記者獲悉,早在兩年前,就有公司就對織金洞進行了深入考察,對織金洞有了較為客觀的了解。一家投資公司前來考察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我們對織金洞的旅遊開發很有信心,要把其與恐龍湖、東風湖、織金古城等周邊景區連接起來,構建織金洞二日遊、三日遊。」 他自信地說:「經過我們重新整合後的織金旅遊,至少可以讓遊客滯留2至3天,消費達到原來的一倍以上」。
背景資料:織金洞原名打雞洞,位於織金縣城東北 23 公裡處的官寨鄉,距貴陽 120公裡。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 洞長6.6公裡,最寬處175米,相對高差150多米 ,全洞容積達 500萬立方米,空間寬闊,有上、中、下三層,洞內有40多種巖溶堆積物,顯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態類別。根據不同的景觀 和特點,分為迎賓廳、講經堂、雪香宮、壽星宮、廣寒宮、靈霄殿、十萬大山、塔林洞、金鼠宮、望山湖、水鄉澤國等景區,有47個廳堂、150多個景點。最大的洞廳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每座廳堂都有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大的有數十丈,小的如嫩竹筍,千姿百態。還有玲瓏剔透、潔如冰花的捲曲石。霸王盔、玉玲瓏、雙魚赴廣寒、水母石、碧眼金鼠等景觀,形態逼真,五彩繽紛。特別是那高17米的「銀雨樹」,挺拔秀麗,亭亭玉立於白玉盤中,人人讚嘆。織金洞不僅有很高的旅遊、美學價值,而且對於研究中國的古地理、古氣象學等都有極高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