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胡hu蘿蔔須,ID:huluoboxu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人越來越喜歡看動畫片了?
1
中午去吃飯,坐在對面的一個男生,在看《蠟筆小新》。
回家之後,發現一起合租的女生也在看動畫片,是章魚哥和海綿寶寶。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裡,成年人看動畫片,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畢竟那是小孩的專屬快樂。
「舒克舒克舒克,我是飛行員舒克,貝塔貝塔貝塔,我是坦克手貝塔……」
「我還會回來的......」
「派大星、派大星......」
它們陪伴我們長大,帶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回憶。
可是為什麼非要說看動畫片就是幼稚呢?
我想說,它們不僅不幼稚,反而更接近生活的本質!
2
比起成年後世界裡的無奈,動畫的世界則永遠保留著當初的那份天真和單純。
《數碼寶貝》裡勇敢的太一,裝酷的阿和,溫柔的素娜,天真的美美,學霸原子郎……
《蠟筆小新》裡好吃懶做、童言無忌的小新,為了家庭而犧牲的美芽,還有那個為了家人全力拼搏的廣志爸爸。
《虹貓藍兔七俠傳》裡面的武俠夢,《神廚小福貴》的美食誘惑.....
長大後再看他們,反而能短暫的忘記現實的苟且。
而且看過後,就像充滿了電,有了重新走下去的力量。
宮崎駿說:「我嘴裡說著憤世嫉俗的話,其實內心渴望著純粹真情的世界。」
是啊,我們渴望的就是那個純粹真情的世界。
不喜歡有劇本的綜藝套路,也厭煩了電視劇中的愛恨情仇。
而渴望的那份童真,只能在動畫的世界裡找到了。
3
小時候看到的是快樂,現在卻更懂每個角色背後的意義。
無臉男,是《千與千尋》裡面的配角。
之前看,只覺得他是一個孤獨鬼,甚至有點可憐。
現在再看,反而覺得這個孤獨、易怒、但本性善良的怪物,像極了我們自己。
長大後的孤單,融入不了的社交,到最後能因為他人一個小小的善意舉動,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她。
但是越善良反而越容易被刺痛。
《馬男波傑克》裡面可愛機智的戴安,幸運的嫁給高富帥,然而她卻總是不開心,悲傷與焦慮的情緒總是讓她否認幸福的存在。
事業成功的卡洛琳公主,人前完美,人後崩潰,對朋友有求必應,但背後卻是「好人難當」的硬撐。
每一個成年人在這裡,都能看到自己的縮影。
我們長大了,他們老了。
只留下了每集十幾分鐘的美好時光。
我並不覺得成年人看動畫片是一種幼稚的行為,反而更感謝他們,在我們孤獨、迷茫的時候,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感悟。
現在重刷那些動畫,雖然沒有了小時候的心態,但是,反而會因為年齡和閱歷,而更懂得背後的意義。
它可以很深刻,也可以很黑暗,也可以揭露本質,更可以傳遞溫暖和治癒。
他們表達的愛和道理小孩子未必讀得懂,但卻很適用於成人,所以請不要把動畫片當成幼稚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