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吳謝宇母案的終極問題:生命與人性終是為了一種內在的平衡

2021-01-12 去努力爭取

隨著吳謝宇的隕落,其殺母原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如第一學者學霸、北大學生、酒吧服務員、殺母、性工作者、女朋友等,這些醒目的話語,強烈的反差,引起了足夠的關注,也引來了各種猜測。

為什麼?為什麼他沒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他不得不做這樣一個出格的動作而失去了天倫動作?他為什麼這麼極端,兩面派?據說警方已經要求吳寫一份自我報告,相信真相將很快公布。然而循著吳謝宇犯罪前後的實踐有兩個方面,一種是極端的性壓抑,另一種是對母親的極大阻礙。為了追求平衡,他的身份、學習、未來和家庭關係都成為外在的東西,被他撕成碎片。為了追求平衡,他選擇了最便宜、簡單、直接的女朋友性工作者。為了追求平衡,他殺死了生下他並撫養他的母親,他還想分手,因為在他眼裡,和母親在一起,他無法過上平衡而壓抑的生活,他必須迅速擺脫這種壓抑。為了達到平衡,他白天教書育人,晚上教書育人。這些都只能從生活、人性、人格、心理等角度進行分析,否則,就無法得到答案。儘管吳謝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歷史和現實中無數的人物是否在欲望與追求、不平衡與和平之間尋求平衡?

歷史上,老舍之所以在湖裡自殺,這對夫妻之所以上吊自殺,是因為他們在文革中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他們無法忍受,只能靠死亡來平衡。現實中,許多貪官「抑鬱」自殺,但他們無法面對高位與監獄的強烈反差,他們只能通過死亡來尋求寧靜和平衡。在我認識的家鄉聊城和威海發生過官員自殺事件,有的上吊自殺,有的割腕自殺,他們崗位上的風景和悲慘的自殺事件令人震驚。巨大的差距會導致巨大的破壞。

褚時健因為貢獻和分配不平衡而入獄,出獄後,他因不平衡創業,不認輸,最後,他被歸於寧靜並死亡。

他們鄙視「億元的小目標」,建城拿地,他們耍了很多把戲,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改變局面,如果資金鍊即將崩潰,他們就不得不瘋狂拋售,士氣急劇下降,趨於平靜。

名人與老百姓、官員與老闆,都逃不出平衡與失衡的循環命運。

楊瀾採訪了獲得華裔諾貝爾物理獎的崔琦先生,他出生於河南寶豐縣,他10歲以前從未出過村,他幫助父親幹農活,每天養豬和養羊。當12歲,姐姐給他介紹了一個去香港傳教士學校的機會。小崔琦不願意和離開家分手,所以他媽媽安慰他說你下次可以回來麥收。他沒想到的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家鄉了,他的父母在20世紀代末餓死了。

楊瀾問崔琦如果讀書會當時沒有出來怎麼辦,他認為答案是知識改變命運。出乎意料的是,崔琦的答案是「其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如果我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家裡有一個兒子畢竟不一樣,也許他們不至於餓死吧!」諾貝爾獎,科學成就或社會認可,這些都不足以彌補他的失落和永恆的心痛。在崔琦的內心深處中,親屬關係的不平衡使他感到愧疚和終身遺憾。這是諾貝爾獎無法檢查和平衡。

我記得我寫了一篇關於《關於幸福的定義》文章的文章,還提到了一個關於洛克菲勒和小男孩的故事,當上個世紀的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還在到處借錢創業時,他和同事們開著一輛破車穿過一條鄉間公路,看到一輛小男孩開著一輛裝滿桶的馬拉雪橇,在溫暖的天氣裡愉快地吹著口哨,他的同事們都被孩子的快樂情緒感染了。洛克菲勒說,這個孩子將來不會有什麼不同,因為他沒有專注於手頭的工作。根據文章的說法,洛克菲勒確實對自己的工作很投入,但他有沒有像小男孩一樣快樂過?當他用各種手段挫敗石油行業的同行時,他也許有成功的自豪感,但他並不感到高興。至於小男孩,他當然沒有像洛克菲勒那樣做,但他知道如何抓住生命中每一個幸福的機會,他過著充實而舒適的生活,即使他一輩子都在開馬車,能永遠快樂地吹口哨不是一種幸福嗎?

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幸福是在心理平衡狀態下滿足欲望的產物。其實,追求幸福也是追求平衡。

生命與人性沒有區別,他們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內在的平衡。不同的是有的人在可控的平衡框架內儘可能多地追求精彩的內容;有的人根本無法實現不平衡,卻能過上平淡無奇的生活;而有的人在追求平衡與不平衡的生活中,上下起伏、跌宕錯亂,最後變成了悲劇。

相關焦點

  • 雙面吳謝宇,還是病人吳謝宇?
    #如何看待北大吳謝宇弒母案#最近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事件重新成為網絡熱點,人們因為他前後巨大反差稱之為「雙面人」。但筆者認為他更有可能是患有PTSD的患者。很多人認為導致吳謝宇犯罪的原因是錯誤的養育方式。
  • 北大教授給說法: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前後為何顯得異常冷靜?
    北大教授給說法: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前後為何顯得異常冷靜?「北大學子弒母案」是近幾十年來高校學生殘害母親的第一案。該案之所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是因為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表面上看上去不僅是一位學霸,還是一位十分孝順的孩子。吳謝宇在殘害母親的過程中,所作所為令人髮指。
  • 李玫瑾談吳謝宇案動機是為出國籌錢而殺母:所使用的理論是早期的
    12月28日澎湃新聞報導,12月28日,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根據警方已公布的信息及媒體採訪的客觀資料,向澎湃新聞詳細分析了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的犯罪心理。 在李玫瑾看來,吳謝宇較真實的動機是渴望出國,為籌錢而殺母。吳謝宇是精緻的利己者,說他內心沒有靈魂,是因為他太現實,現實到突破人性底線,現實到沒有信仰。
  • 北大吳謝宇弒母動機曝光: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12月24日開庭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吳謝宇首次說出了他的弒母動機。福州中院開庭審理吳謝宇故意殺人案一時間,輿論譁然。2015年7月11日,完美孩子吳謝宇,用啞鈴砸向母親謝天琴的頭部,母親當即死亡。四年後,吳謝宇在重慶落網。在眾人的口中,似乎存在兩個吳謝宇。
  • 吳謝宇凌晨送機被4次抓拍,與懸賞照片相似度達98%而現形
    吳謝宇被曝在重慶生活期間,白天當教師、晚上兼職男模。他曾出沒過的兩家酒吧工作人員27日晚表示,吳謝宇並非酒吧的工作人員,但不排除有客人帶他到酒吧。其中一家酒吧經理表示,他曾到當地派出所做詢問筆錄,配合警方調查。對於吳謝宇在重慶生活多時未被警方篩查出一事,目前被報導的工作區域所屬的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不能證實吳謝宇在他們轄區有活動,他們沒有辦法去調查。
  • 吳謝宇逃亡期間朋友圈:談政治歷史 思考多世界理論
    (原標題:吳謝宇逃亡期間朋友圈:談政治歷史經濟 思考多世界理論)
  • 吳謝宇首談弒母原音,表示是因為「媽媽對我太好了」
    13 來源: 旅行的腳步 舉報   北大學霸吳謝宇殘忍弒母一案近日在江西開庭審理,四年前吳謝宇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
  • 5年前,北大神童吳謝宇將母親做成木乃伊,弒母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也許是因為經受了丈夫離世的打擊,也許本身就很強勢,母親對吳謝宇要求非常嚴格。在母親的教育與期待下,吳謝宇的成績一直非常好,他成為了北大的保送生,GRE成績排在了全球前5%。雖然人們覺得吳謝宇生活得非常幸福,但是當案情發生之後,人們回想起他過去的生活,依舊不寒而慄,在他們看來,矛盾也許早就產生了。他每天都會和母親打電話,但是話語中卻讓人感受不到溫情,他的同學用「報帳」來形容她們母子間的溝通。
  • 《道德經》講義:生存與修煉,生命內在平衡的左右觀
    書中就把它說成是上將軍和偏將軍的一種辯證關係。你要想處理好這個關係,你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讓你的偏將軍居左,讓你的上將軍居右。居右的目的是為了讓它有足夠的能量得到解脫。它解脫為什麼有好處呢?在後面的章節中就說,外其身則身存。後其身則身先。
  • 社會學家謝宇:當代中國家庭在變遷,傳統依然有強大力量
    謝宇指出,大多數媒體報導使用的「粗離婚率」數據具有誤導性,高估了中國的離婚率。「粗離婚率的算法是簡單地用離婚人數除以總人數,這並不科學,因為它沒有從一個歷時生命過程的角度來考察離婚率。」謝宇表示,科學的做法應當是考察從結婚走向離婚的生命過程,統計在結婚後多久有多少人離開了婚姻的隊列。結合國際對比,可以看到中國的離婚率相較於美國、日本仍然很低。
  • 《被偷走的那五年》關於生病、生活和生命
    一個因車禍而導致片段性失憶的女孩想盡辦法苦苦追尋過去五年的記憶——從新婚蜜月的美好、職場升遷後的爭吵不休到夫妻的不歡而散各奔東西,再到終於追回失落的時光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卻悲情逆轉以女主角的撒手人寰結束……這是一個關於情義、關於生活、關於生命、關於死亡的悲情故事。
  • 終極生命中的衝突
    桌子上放著三包榨菜,撕破的紙巾,紙巾上放著棗核兒,墨鏡在充電寶後面,遠處有一塊橙子和一副塔羅牌,左邊是一堆書,最上面的一本是克裡希那穆提的《終結生命中的衝突》。這本書給了我提示,我今天要寫的主題就是衝突,真有意思,在寫的過程中突然就想到了。
  • 北大學子弒母:人性面前「為你好」沒用,高智商敗給底層需求
    2016年,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后,用30張身份證,在國內藏匿了三年,近期被抓。震驚之餘,很多人都想知道,北大學子,這麼成功了,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是自己的母親。有人說你又不是吳謝宇,你怎麼知道他的動機?這就好比是人病了,他知道得了什麼麼病麼?怎麼病的嗎?不知道怎麼辦,想必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看看心理學是怎麼說的。
  • 《終極颱風》一部試圖探討災難面前人性變化的「災難神電影」
    那天打開了某在線視頻網站,看到首頁推薦一部電影《終極颱風》。曾經看過《超強颱風》,心想「終極」總歸比「超強」更厲害一些,好奇之下點開了這部電影。開場是海面上的一條普通漁船,船上的搞笑三人組正在享受暴風雨前的寧靜,突然,颱風來了。三人誇張的表情、嘶聲力竭的喊叫、扭曲的天空,還有體型堪比龍捲風的颱風,讓人有點吃不準這部電影的路數。
  • 必刷科普:關於生命、宇宙和一切的42個終極問題!
    在腦洞大開的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高度智慧的跨維度生物為了找出生命、宇宙與一切的答案,製造了一臺名叫「深思」(Deep Thought)的超級電腦進行計算。「深思」花了750萬年來計算和驗證,熬死了無數代人,最後得出的答案:那就是42。
  • 三個直擊生命本源的問題——心自由第一天課程體驗
    心自由的旅程從Sama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開始: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它們比起如何賺錢、如何成功、如何獲得某個領域的認可度來說,不重要嗎?似乎現代人出生的太匆忙,離世的也太匆忙,一生一世之中還將大多數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外在的成就裡,我們是否了解和認識生命本身?我們是否還有空去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將要去哪兒?生存與生活,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