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的室友喜歡捏泡沫塑料上的小泡泡,他覺得特別爽,估計還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習慣,人們在無聊,或者壓力太大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小動作,比如摸頭轉筆捏泡沫塑料等等。
這些緩解無聊的小動作,本身也挺無聊的,特別是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看來,這是一種怪癖,既不會投入太多關注,也不會太在乎,但所有看似平常的事情,只要受眾多,可能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商機。
國外有個人靠滿足這些有小動作的人的需求,用一款看起來很無聊的產品,眾籌到了646.5萬美元,而它原本只想集資 1.5 萬美元,最後卻募得讓人吃驚的金額,並成為Kickstarter上第九大籌資項目。
這款眾籌產品叫Fidget Cube,外表是方方正正的立方體,但每個面上都有機關,有一個面上有密集的小按鈕,有一個面上有一個開關,還有一個面上有一個搖杆,其他面上還有旋轉、滾齒輪、觸摸、滑動等各種功能,對那些喜歡手裡擺弄些什麼的人來說,實在是完美的玩具,他們總能找到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舒緩手痒痒的心情。
為什麼有些人會沉迷於各種手上的小動作呢,一些心理學家和治療師認為,抖腳、咬指甲、不停地按筆或者撥動轉輪這樣無意識的行為,是幫助人進入認知過程的一種應激反應。
也就是通過讓手上很忙,可以達到緩解壓力、焦慮和無聊感,還能幫助人們集中注意力,許多人都覺得這些小動作會讓人覺得放鬆並感到治癒。
維吉尼亞州從事 ADHD 治療工作的 Crista Hopp 說:「對於有些人來說,讓他的手或者其他身體部位動起來能讓他更好的專注。」 很多時候這些小動作都是大腦為了集中注意力,讓人無意識的找些事情做。
比如那些一邊思考問題還要一邊轉筆的童鞋,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專注的思考,可能正因如此,Fidget Cube的眾籌才獲得如此非凡的成功。
不管這背後的心理原因是否可靠,這些喜歡小動作的人群的消費能力,都讓我們思考為這些人提供合適的產品或服務,應該大有前景,而這以前一直被我們低估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Fidget Cube能眾籌到600多萬美元呢?
除了Fidget Cube,最近還有一款類似的小玩具也非常火,就是一種在手上玩的轉輪玩具,這類的玩具有多火呢,它佔據了亞馬遜最暢銷前 50 個玩具的 46 個,在沃爾瑪和玩具反鬥城,轉輪幾乎脫銷了,光是從 Almar Sales Co 一家經銷商批發給沃爾瑪玩具反鬥城的轉輪玩具就超過了2000 萬個。
YouTube上也出現了很多熱門視頻,展示不同玩法,推薦最好用的轉輪。和轉輪相關的視頻,比如展示如何讓它達到 1000 英裡每小時轉速,最高點擊量可以達到 1062 萬次。
今年 4 月前後,轉輪火了起來,和Fidget Cube一樣,許多人也認為這個可以緩解壓力、讓人們能集中注意力,變得更加專注。
下一個走紅的玩具會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挖掘現象背後的本質,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如何緩解壓力和焦慮,如何讓人們能集中注意力,更加專注,為達到這個目的,可能是通過類似Fidget Cube或者轉輪這樣的小玩具,也可能是通過類似發洩屋或者冥想之類的設施或者運動,當然還可能是別的,只要能滿足人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都是很有潛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