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和小說中,外骨骼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東西。比如《阿凡達》裡的Amp套裝,鋼鐵俠的戰衣,《明日邊緣》裡阿湯哥身穿的外骨骼機甲等等。而在現實世界裡,人類關於外骨骼的研究可以說還在入門階段,因為都太過笨重了。但實際上,動物界很多動物早早就裝備了外骨骼,尤以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功能最為強大。其中北美有一種裝備了外骨骼的甲蟲,遭到汽車碾壓、人類猛踩後依然安然無事。
這種甲蟲就是「惡魔鐵錠甲蟲」。除了擁有自然界中最酷的名字之一外,還擁有動物界最堅韌的天然外骨骼之一。而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一群科學家終於弄清楚了惡魔鐵錠甲蟲頑強背後的秘密,以及它們是如何在被汽車碾壓後還能夠生存的保護機制。
惡魔鐵錠甲蟲(Diabolical Ironclad Beetle),主要分布在北美西南部的沙漠。其外表如燒焦的小石頭,顏色不如其他甲蟲的那樣豔麗,體長約2釐米。它們通常喜歡藏在巖石下和樹皮下,以食真菌維生。與普通不同,惡魔鐵錠甲蟲不能飛行,為了免受鳥類、齧齒動物和蜥蜴等天敵的侵害,除了使用經典且有效的裝死策略外,它們同時也演化出學界已知最堅硬的外骨骼來保護自己。
為了更好地了解惡魔甲蟲及其耐用的外骨骼,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和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收集了一批甲蟲,先是進行了鋼板壓力測試,然後用光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電腦掃描技術,仔細研究惡魔鐵錠甲蟲的外殼結構。最後通過3D列印技術,模擬惡魔甲蟲的硬殼結構證明理論。
那惡魔鐵錠甲蟲的外骨骼究竟有多強大?實驗表明,惡魔鐵錠甲蟲可以承受150牛頓的外力(相當於15公斤),這是其體重的39000倍。這意味著不論是鳥類啄食還是蜥蜴的咬,或是被汽車輾過,惡魔鐵錠甲蟲都可以輕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另外研究人員在試圖用大頭針將甲蟲固定時,大頭針都被它的外殼弄彎了。
事實上,惡魔鐵錠甲蟲的外殼不但特別堅硬,而且具有彈性。當外在壓力實在太大時,外殼在某種程度進行拉伸而不是破裂。團隊通過掃描發現,惡魔鐵錠甲蟲外骨骼由甲殼素 (chitin) 這種蝦、蟹與其他昆蟲也有的甲殼組成,當中含葡萄糖與蛋白質。不過惡魔鐵錠甲蟲的甲殼素明顯有更多蛋白質,以重量比例計算比其他生物多約10%,使其外骨骼具備一定的彈性。
但其外殼堅硬的關鍵在於在於翅鞘 (elytra) 。翅鞘是飛行性甲蟲堅硬的前翅,是用以保護用於飛行的、更精細脈狀後翅。但生活在陸地的惡魔鐵錠甲蟲不會飛行,兩個鞘翅進化出了不同的目的,即保護其內部器官而不是保護其翅膀。這樣一來,它就比其他飛行性甲蟲中的鞘翅目強得多。
更神奇的是,惡魔鐵錠甲蟲的翅鞘可提供兩個層面的保護,外層防止甲蟲進行多餘動作保持外骨骼結構完整,內層的縫線還有分層(delamination);遭受壓力時,連接結構會緩慢彼此拉開,分散能量防止彈性變形。有點像老祖宗發明的魯班鎖,內部運動一環緊扣一環。雖然在作用力過大的情況下,內外層的結構可以完全瓦解,但是這種環環緊扣結構的斷裂過程速度更慢、更平緩,也意味著惡魔鐵錠甲蟲即使在外殼失去保護功能後還可以爬走,相當於多了一張「替死卡」。總的來說,鐵錠甲蟲的外殼在外力作用下會進入剛中帶柔、柔中帶剛的剛柔並濟狀態。
加州大學分校材料科學家基薩盧斯(David Kisailus)表示:「當您解開拼圖時,會期望在凹陷的最薄位置分開。但是我們在惡魔鐵錠甲蟲外殼結構上看不到這種災難性分裂。相反,其各層外骨骼塊剝離,令外殼受損時出現的裂縫更為輕微。」
而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教授帕勃羅·扎瓦蒂泰裡(Pablo Zavattieri)表示:「這項工作證明透過讓材料碎裂時分散能量,可讓堅固的脆性材料轉變為既堅固又堅韌的材料。這就是大自然使那惡魔鐵錠甲蟲做到的事。」他補充表示,希望進一步研究惡魔鐵錠甲蟲的外骨骼結構,協助開發更耐用的材料以克服工程學上的問題。如研發出更安全的飛機引擎,其中涉及需要與機械緊固件固定在一起的金屬和複合材料。確實,我們並不需要總是重新發明輪子,大自然通常早有了答案。
最後,惡魔鐵錠甲蟲的外殼如此堅韌,還會有天敵嗎?養過甲蟲的同學都知道,甲蟲的成長是需要經歷多次蛻變,蛻變時期毫無防備能力。再者,生物鏈從來都是,相互依存、相生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