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
俗話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趁我們還年輕,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想見的人也一定要去見見。因為有些東西,現在不去看,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
就像九寨溝諾日朗瀑布因為地震而坍塌,美國的鴨嘴巖被人為破壞等等,很多流傳至今的名勝古蹟,也因為飽受歲月和歷史的"摧殘",而逐漸失去了曾經的模樣。
在甘肅,存在不少充滿文化意義的偉大建築,例如敦煌莫高窟,它是古代文明的象徵,是石窟文化以及壁畫技術達到登峰造極境界的藝術瑰寶,歷經了多個朝代,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最大且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之地。
但莫高窟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除此之外,甘肅的另一個非常有名的景點,"月牙泉"也正在面臨著枯竭的風險,如今,只能靠著"人工"來續命。
月牙泉,是鳴沙山其中的一個景點,很多初次來到敦煌的遊客,都誤以為它們是兩個景區。鳴沙山東起莫高窟,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都是細如米粒一樣的黃沙,每當有風吹過時,整座山就會發出巨大的沙響,因此而得名。
而月牙泉作為鳴沙山的一大亮點,最早是出現在漢朝時期,如今是敦煌的八景之一,這一汪泉水,形狀就像是一彎新月,鑲嵌在鳴沙山的懷抱裡,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泉水在沙漠之中,經過風吹沙埋,卻不見枯竭,令人嘆為觀止。
關於月牙泉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時候的敦煌,有一個雷音寺,佛祖賜予了雷音寺方丈一碗聖水,希望可以護佑一方百姓免遭病痛的折磨,但有一個術士卻想得到這碗聖水用來增加自己的法力,故此去向方丈挑戰,一時之間,他用法力帶來了漫天黃沙,席捲了整個雷音寺,甚至是將周圍的村子都埋在了沙土裡,但是這碗聖水卻在原地安然無恙,之後佛祖為了懲罰術士,拯救百姓,將碗中的聖水溢出,在沙漠中變成了一汪形似月牙的泉水,正是現在的"月牙泉"。
但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因為在月牙泉的周圍進行了大規模的開荒,造成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一些附近的植被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影響月牙泉的水位也在逐年下降,據了解,月牙泉最少的存水位竟然還不到一米,形狀也不再是像月牙一樣。
除了人為的原因,鳴沙山周圍的地殼移動也對月牙泉的存在構成了"威脅",為了保住這個從漢朝時期就存在的"奇觀",國家還曾耗資4100萬來維護,不僅禁止附近居民開荒、打井,還為它引流水源,補充足夠的水量,慶幸的是,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為止也有效地控制了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問題。
如果還沒有去過敦煌,有機會一定要去見識一下這汪沙漠之中的清泉,雖然進入鳴沙山之後,有很多自費的項目,例如騎駱駝、滑翔機等,但卻非常值得一去,聽一聽會"吹奏"的鳴沙山,看一看可以淨化心靈的月牙泉,在一望無際的大漠來一場露營,想必會是一生當中為數不多的珍貴體驗,人生愜意也不過如此。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