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漠第一泉,曾經幾百年不枯,如今花了40億人工「續命」

2020-12-05 楊吉和旅遊那些事

中國沙漠第一泉,曾經幾百年不枯,如今花了40億人工「續命」!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在這廣闊的國土上有著很多不同的景觀,也正是因為不同的景點,讓中國的旅遊業突飛猛進。如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門去旅遊,享受自己的旅途時光。

在中國,敦煌沙漠中的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5公裡處的鳴沙山北麓,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因彎如新月而得名。

白樺樹生長著紅花和紅花,南岸有茂盛的蘆葦,周圍被流沙包圍,儘管刮著大風,泉水也沒有被沙子覆蓋,「泉映月無塵」、「亙古砂不埋,泉不枯」,三日月泉數百年不枯成為奇觀,但是,進入20世紀末後,隨著氯仿的水資源逐漸枯竭,氯仿的情況逐漸惡化。

為了保持它的美麗,當地政府花費了40億日元來延長月牙泉的壽命,不會沿著沙漠消失,為了保護月牙泉,當地政府在輸送其他地區的地下水源上花了不少功夫,表面上看似平常,實際上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種人為的「延長壽命」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吧。世界那麼大,您能看到小編的文章就是一種緣分。你們喜歡旅行嗎?最近想去哪一個城市

相關焦點

  • 中國沙漠第一泉,耗資40億人工續命18年,網友表示花錢看自來水
    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很多城市都有特色的旅行之美, 今天介紹的不是古鎮,不是山川,沙漠的風景也是這幾年遊客旅行的地方,你應該知道中國沙漠的第一泉月牙泉, 其實月牙泉已經不是曾經的月牙泉了,現在已經死了。
  • 世界沙漠奇觀月牙泉,如今快要枯竭,相關部門用19億救活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歷經千萬億年風霜的地球,孕育出了無數的生物,經過幾千萬年的發展,我們人類終於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在整個地球上,還有著許多我們仍未了解到的動物,或許有些存活的時間比人類還長,或許到了人類滅絕,有些生物依然存活,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個神奇的自然界。
  • 中國消滅的「第一個」沙漠,經歷整整40年,如今變成一片綠洲!
    中國消滅的「第一個」沙漠,經歷整整40年,如今變成一片綠洲!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隨著人類對於環境的不斷破壞,以及對資源的隨意開採,如今全球的土地沙漠化現象是非常嚴重的,為了解決土地沙漠化的問題,各個國家也都在大力支持農民隨意亂砍亂伐,也推出了很多保護土地和森林的政策。我們國家在治理沙漠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中國消滅的第1個沙漠,在經歷了整整40年之後,已經變成了一片綠洲,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火星紅色的外表讓它在夜空中也獨具風採,古時候的人們對於火星也有著各種稱呼和相關的神話傳說,中國稱它為熒惑星或者是火星;而在西方則因為它的紅色而稱為戰神馬爾斯星。為什麼火星會是一顆紅色的行星?這個謎團在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已經揭開了,主要是因為它的表面被赤鐵礦覆蓋。這些赤鐵礦其實就是一種氧化鐵。
  • 荷蘭媒體: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花40年建造世界最大沙漠水庫
    也許大家應該都不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沙漠面積最大的國家,我國的沙漠面積甚至已經超過了歐洲很多大國的面積,雖然我國在治理沙漠方面很多成效,但是畢竟沙漠化仍然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荷蘭媒體: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花40年建造世界最大沙漠水庫。
  • 火星曾經和地球一樣,如今卻變得荒涼,40億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的火星的,一直是人類探索的熱點,火星直徑是6770千米,約為地球直徑的53%,其表面積差不多有15個中國那麼大。在40億年前的時候,其實火星和地球一樣,非常溫暖溼潤,那時,火星有較厚的大氣層,地面也有河水流淌,如果按照正常的進程,火星也會和地球一樣孕育出生命。
  • 中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的上億棵樹,如今怎樣了?網友:沒想到
    我國的國土面積非常大,擁有960萬平方公裡,山川丘陵應有盡有,但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夠被很好的利用,在我國西部地區就有很多沙漠,為了改善沙漠的惡劣環境,我國花了很大精力和資金在沙漠的治理上。塔克拉瑪幹沙漠種的上億棵樹,如今怎樣了,網友:沒想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亞洲最大沙漠水庫,耗時40年,儲存1.27億立方米的水
    如今有意見振奮人心的事情,在我國的沙漠裡發現了最大的水庫,這裡面積有30平方公裡。如今我國也將在沙漠中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這裡的地理位置很偏僻,幾乎沒有經過水庫被兩個大沙漠包圍著,因為處於兩個沙漠之間,所以修建水庫也要積極的意義。
  • 高考地理大題精選70——「千年不枯」:阿薩爾湖
    阿薩爾湖,以-155米的海拔位列全球第三低地,僅次於死海(-423米)和加利利海(-214米),卻因為吉布地大部分地區都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境終年酷熱少雨,導致阿薩爾湖成為全球唯一沒有地表入水口、也沒有出水口的準內陸湖泊。阿薩爾湖地處炎熱的沙漠中,鹽濃度為正常海水的10倍以上,比死海33.7%的平均濃度還要高出不少,達到了34.8%。
  • 中國用40年幹掉一片千年沙漠,驚動聯合國,背後的故事讓人淚目……
    圖源:人民日報「用40年的時間,幹掉一片沙漠」,這是一項人類從未有過的壯舉。其實毛烏素並不是天然沙漠,直到魏晉時期,這裡還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從唐代開始的幾百年間,由於人類不加節制的開墾,以及戰亂災禍,毛烏素一點點變成了不毛之地。土地沙化越來越嚴重,是放棄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重新開始,還是留下來和黃沙硬碰硬,淳樸的西北人民選擇了後者。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硬是把這不毛之地,變成了世外桃源。聯合國幹事評價毛烏素沙漠的治理:「這是真正前無古人的大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值得全世界向中國致敬。」近年來,不僅毛烏素,中國越來越多的沙漠正在變成綠洲。
  •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可能有人認為,火星自誕生以來就是現在這樣的紅色沙漠行星。要知道在古時候,火星在古人的眼裡可是有著不一般的地位,它在夜空中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因此,在中國稱為熒惑星或者是火星;而在西方則因為它的紅色而稱為戰神馬爾斯星。那麼火星為什麼會是一顆紅色的行星?
  • 日本人花14年時間幫助中國治理沙漠,被遊客發現,他有何意圖?
    生活在沙漠周邊的人們,也經常受到風沙的侵擾,因此這些年我們中國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治理沙漠的環境當中。如今中國治理沙漠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有一些仔細的人卻發現這些治理沙漠的人群中不乏外國人的身影。而今天我們所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日本人花了14年的時間幫助中國治理沙漠,他被中國的遊客發現了,就是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意圖。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25萬人用40年,把黃河水引進沙漠建個水庫
    很多人在談論沙漠,但是有絕望感,一進沙漠就迷路,我幾乎走不動,沙漠裡很乾燥,還沒有水資源,但是,所有的沙漠都不是這麼惡劣的環境,在我國的兩個沙漠中開發了超級項目,源都是從黃河來的。這個水庫是紅崖山水庫,在河西走廊的東北部,這兩個沙漠是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為了這個水庫的建設,花了40年的時間,使用了25萬人力資源,終於完成了,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工程,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被稱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庫,1979年被評為中國最早的。
  • 中國敦煌沙漠裡的泉水 千萬年來與沙漠共存永不乾枯
    甘肅敦煌市的鳴沙山月牙泉是個非常奇特的地方,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宛如一輪明月,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我們都知道水火不容的道理,沙漠和永不乾枯的清泉卻能共存,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解釋得清楚,古時候人們很難解釋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就會用一些豐富的想像力來神話自然現象。
  • 彈塗魚花了3億年進化,脫離大海來到中國,如今為什麼要人工養殖
    據《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中介紹:彈塗魚又名跳跳魚,是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的魚類,不要妄想抓住它們,除非捨得用5年時間,練就一門絕技。 不就是一條魚嗎,除了可以離開水還能繼續生活外,還能有什麼特殊之處?想要釣它還需要花5年的時間去學習?犯得著如此「大動幹戈」嗎?
  • 中國甘肅的奇蹟!一臺機器一天消滅40畝沙漠,為什麼外國不引進?
    而在中國甘肅,卻實現了一個奇蹟,那就是中國使用我們發明的「固沙機器」一臺機器一天消滅40畝沙漠,這個固沙機器的工作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利用載具在地上源源不斷的種上草方格,再夯實地面,高效省力的高科技產品一天甚至就能夠吞噬掉40畝的沙漠。
  • 中國發明「吞沙巨獸」!一天修復40畝沙漠,效率令鄰國眼紅
    放眼全球,中國算是沙漠面積最多的國家之一,沙漠總面積約70萬平方千米,如果把50多萬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內總面積為128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3%。其中,西北乾旱區是中國沙漠最為集中的地區,約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的80%,沙漠所在地植物非常稀少、降水量屈指可數、空氣乾燥一片荒蕪。
  • 中國第一大沙漠,曾經是水鄉?
    ▲ 塔克拉瑪幹沙漠沙丘形態各異,綿延起伏。圖/視覺中國數年後他回憶起這片沙漠,還心有餘悸,「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幹焦,幾將殞絕。」沙漠的炎熱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望不到頭。攝影 / 居建新這裡晝夜溫差能達到40℃以上。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沙面溫度有時甚至高達70℃。如果不做好防護,人的皮膚很容易會被灼傷。 而幾千萬年前,塔克拉瑪幹沙漠還不是這樣的模樣。
  • 「沙漠第一泉」曾面臨枯竭,耗資4100萬為其續命,有機會一定要去
    就像九寨溝諾日朗瀑布因為地震而坍塌,美國的鴨嘴巖被人為破壞等等,很多流傳至今的名勝古蹟,也因為飽受歲月和歷史的"摧殘",而逐漸失去了曾經的模樣。 但莫高窟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除此之外,甘肅的另一個非常有名的景點,"月牙泉"也正在面臨著枯竭的風險,如今,只能靠著"人工"來續命。
  • 中國在沙漠挖出最大水庫,面積30平方公裡,耗時40年建成
    然而和水資源形成比較強烈對比的就是現在的一些沙漠,這種環境的出現讓人們對生命的更多的嚮往,同時由於整體的區域環境比較惡劣的,所以在這個地方上有更好的發展也是更加困難。我國關於沙漠地區的一些的環境,只有這比較長時間的發展,在我們的沙漠當中就挖出了一個最大的水庫,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