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2020-08-05 科學探索007

近一段時間,在天文航天領域,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火星時間窗口。我們都知道,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的一顆行星。由於火星跟地球的距離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值,我們發射火星探測器要選擇在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這個時間被稱為火星窗口。

每25個月,也就是二年零二個月,新的火星窗口就會出現。這個時候,人類就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只不過在過去探測火星沒有我國什麼事?而今年的火星窗口,最大的熱門就是我國也開啟了火星探索計劃,發射自己的天問一號。

為什麼火星會成為人類最熱鬧的探測行星?可能很多人認為那是因為火星離我們比較近,比較容易探索。這其實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搞清楚為什麼火星會變成現在這樣?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可能有人認為,火星自誕生以來就是現在這樣的紅色沙漠行星。要知道在古時候,火星在古人的眼裡可是有著不一般的地位,它在夜空中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因此,在中國稱為熒惑星或者是火星;而在西方則因為它的紅色而稱為戰神馬爾斯星。

那麼火星為什麼會是一顆紅色的行星?其實當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之後,這個謎團也就揭開了。它之所以會是紅色行星,主要是因為表面被赤鐵礦覆蓋。這些赤鐵礦其實就是一種氧化鐵。

火星跟地球相比,同樣也是類地行星,只不過質量和體積要比地球少了很多。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體積不到地球的七分之一,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雖然二者在大小上有明顯的差距,但是火星跟地球也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早期的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火星發現火星上存在一些縱橫交錯的線條。當時的人們把這些線條叫做火星運河。人們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著某種智慧生命,是他們「開鑿」了這些運河。可是後來隨著火星探測器的登陸,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無比荒涼的沙漠行星。

火星表面沒有水的流動,到處都是乾旱的紅色沙漠,也沒有所謂的「火星運河」。早期的火星探索數據,讓科學家誤以為火星天生就是如此的荒涼,沒有任何的生機,可是隨著探索的不斷深處,軌道探測器在火星兩極發現了一些水冰,這說明火星目前在兩極的地區仍然有水的存在。

同時,探測器在火星表面也發現了大量的溝壑,峽谷和盆地。這些地方都有被水侵蝕過的痕跡。種種跡象表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著大量的水資源。於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火星在很久以前也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表面被海洋覆蓋,同地球一樣,也是一個海洋的世界。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如果火星的過去是一個海洋的世界,那麼為什麼現在會變成一個紅沙滿天飛的沙漠星球?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火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時間無法倒流,我們也不可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去了解火星生態大變的原因。

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了解火星歷史,但是通過對火星探索的不斷深入,以及在科學上的不斷前進,科學家對火星由海洋世界變成沙漠世界也有了一些猜測。

火星和地球誕生的時間基本是同步的,都是誕生於46億年前。大約40億年前,火星由於處在地球的外側,離太陽更遠一些,所以它先於地球一步冷卻下來。冷卻下來之後,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開始凝結形成降雨在火星表面匯集成了海洋。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而地球形成海洋時間可能稍晚於火星,地球海洋形成之後,很快就誕生了早期的原始生命。由此可見,先一步誕生海洋的火星大概率也產生了原始生命。這個時候的火星和地球從太空中看沒什麼兩樣,都是一樣的美麗藍色星球。

如果按照一樣的模式發展下去,現在的火星有可能也會誕生自己的智慧生命火星人,也會形成火星文明。可是後來火星的生態卻在不斷惡化,直到變成了現在的沙漠行星。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很多人對火星變成現在這樣,認為可能是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火星,從而帶去了災難性的生態巨變。

可是通過火星的不斷探索我們發現,這個可能性並不大,雖然火星上也有一些比較大的隕石坑,但是這並不是導致火星生態劇變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地球表面同樣有一些特別巨大的隕石坑,比如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它位於墨西哥猶加敦,寬度大約為483公裡。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再比如威爾克斯隕石坑,它的直徑超過了240公裡,還有弗裡德堡隕石,它形成至今有20多億年,目前的直徑達380公裡。要知道在20億年的歲月裡,經過不斷的風沙,隕石坑也會不斷變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弗裡德堡隕石在最初的時候有多麼的龐大了,造成它的那個巨大的隕石必然也會非常巨大。

這些巨大的隕石都沒有讓地球的生態徹底崩潰,讓地球變成沙漠行星,可見以火星上發現的隕石坑規模,也不足以讓火星的生態環境徹底完蛋。火星變成現在這樣,科學家猜測,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火星沒有強大的磁場保護。

磁場對於一個生態星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地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磁場,它包裹地球達數千公裡的範圍。強大的磁場能夠有效保護大氣層,讓它不會向太空逃離。而在宇宙中,有強大的各種輻射,包括恆星風的輻射以及其它的宇宙輻射。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對於宜居帶的行星來說,太陽風是最大的威脅,由於地球有強大磁場的保護,太陽風對地球大氣的影響是有限的。只要大氣層不流失,地球表面的海洋就不會流失。可是火星則不同,它沒有強大的磁場,只有非常微弱的磁場。

弱小的磁場無法阻擋太陽風的入侵,於是不斷有火星大氣流失,隨著火星大40氣層越來越薄,太陽風就能夠大量入侵火星表面,開始不斷分解水,於是大量的水分子不斷向太空流失。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表面的水資源沒有了,只留下了大量被水衝刷過的痕跡,它們向我們展示著曾經的火星也是輝煌的。

當然,火星變成現在這樣,雖然我們感到難過和惋惜,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是人類的一大幸運。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火星也有非常強大的磁場保護,那麼它同地球一樣,有可能也會一直美麗下去。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火星生命經過不斷的進化演化,有可能也會誕生智慧生命,形成火星文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現在的太陽系有可能就會存在兩個智慧文明,人類文明和火星文明。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當兩個文明都能夠走出母星之後,都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之後,還能夠和平相處嗎?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同處一個恆星系的兩個文明能夠和平相處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人們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著某種智慧生命。可是隨著人類的探測器到達火星之後,我們才發現,火星表面遍地紅沙,沒有地表水流淌,是一個乾旱的沙漠星球,根本沒有什麼火星運河,也沒有發現任何的火星生命。最初的探測結果讓科學家誤以為火星天生就是如此的荒涼,沒有任何的生機。
  • 如果火星沒有變成沙漠行星,火星文明出世,能和人類和平相處嗎?
    由此,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大約40億年前,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是美麗的生態星球,表面的海洋遍布全球,並且還有生命的存在。並且火星由於離太陽更遠一些,所以早期冷卻的時間比地球更早一些,更早的冷卻讓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開始凝結形成降雨在火星表面匯集成了海洋,並且誕生了早期的原始生命。
  • 40億年前,火星也有大片海洋,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火星探測是今年人類航天界的一大熱門,但對於火星這顆地球的「兄弟行星」,我們的了解還是太少了。從網上找到的信息顯示,火星是一顆紅色的沙漠星球,地表都是光禿禿的戈壁和沙漠,火星之所以呈現暗紅色,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赤鐵礦,這種氧化鐵的顏色就成為了火星的底色。
  • 火星曾經和地球一樣,如今卻變得荒涼,40億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40億年前的時候,其實火星和地球一樣,非常溫暖溼潤,那時,火星有較厚的大氣層,地面也有河水流淌,如果按照正常的進程,火星也會和地球一樣孕育出生命。但如今,我們觀測到的火星十分乾旱,早已不見曾經的溼潤景象,只剩下遍布的火山、無垠的沙漠以及幽深而乾燥的裂谷,因為火星的大氣層太冷太薄不能維持住水分,液態水無法穩定地存在於火星表面。這是一個大氣稀薄、冷熱交替比地球更極端的世界。那麼火星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原因就是火星的磁場消失了。
  • 火星有水添新證據!科學家稱40億年前發生過特大洪水
    火星作為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研究的熱點,甚至有移民火星的想法。因此,尋找火星是上面的水源也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據外媒報導,雖然現在的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隕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但曾經它可能是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甚至還發生過特大洪水。
  • 火星有水添新證據:科學家稱40億年前發生過特大洪水
    ▼ 火星作為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研究的熱點,甚至有移民火星的想法。因此,尋找火星是上面的水源也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7億年前,金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7億年前,金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若說到太陽系內科學家最為感興趣的一顆星球的話,毫無疑問這顆星球肯定是火星,這是因為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在未來,是很有機會移民到火星上生存的,哪怕現如今的火星環境還和我們地球環境相差甚遠,但是科學家卻很有信心將火星改造成一顆不輸給地球環境的星球。
  • 中國將在2020年開展火星探測,這個沙漠星球,40億年前和地球一樣
    外太空探索一直是全世界一個很神秘的話題,因為相比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地理結構,外太空離我們顯得太過於遙遠,我們能從中了解到的也就是幾張被拍下回傳的照片和科學家所描述的字句。但是外太空的探索又是勢在必行的事,因為這有助於了解宇宙的起源和關係到未來人類的命運走向。
  • 火星和木星之間其實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文/行走天涯 火星和木星之間其實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眾所周知的是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組成,起初的時候是九大行星,但是冥王星由於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的緣故,最終被除名,在太陽系內幾大行星之列,於是就變成了現如今的八大行星,但是在4億年之前,科學家卻表示太陽系真的有九大行星組成,不過多餘的那顆星球卻並非是冥王星!
  • 全星只擁有一種氣候的行星:沙漠行星
    科學家發現沙漠行星比海洋行星適宜生命存在 從科學角度來看,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沙漠行星並不真實。因為該類行星上缺乏植被,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也就缺乏氧氣,並不適於人類生存。除非像沙丘般設定有其他維持氧氣平衡的機制,或者並非完全只有沙漠的表面。 沙漠行星表面沒有海洋,卻擁有廣袤的乾旱沙漠,可能零星分布著綠洲。
  • 全球總共發射了46次火星探測器,火星到底有什麼值得研究的?
    廣闊的外太空隱藏著眾多的未解之謎,而破解謎團的過程必然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除了地球,科學家最喜歡研究的行星是誰?是的,火星。截至目前,全球總共發射了46次火星探測器,其中美國佔了22次。為何火星如此吸引研究人員?同樣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或者金星為什麼就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
  • 40億年前太陽系有三個「地球」,為何只剩一個?答案讓人害怕
    46億年前,宇宙中漂浮著一大片巨大的分子雲,因為引力的原因,分子雲內部的一些區域已經發生了「引力坍塌」,而在這團星雲不遠處,一個衰老的恆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釋放出了「伽馬射線暴」恰好擊中了這團分子雲,在劇烈的爆炸中,「太陽」在分子雲中誕生,整片星雲成為了原始的太陽系星盤,地球和其他行星以及小行星等天體
  •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火星不再是一顆死氣沉沉的行星。古代火星或許存在大面積的海洋和濃厚的大氣層,但是40億年前,火星的內核出現變化,磁場消失,太陽風讓火星大氣迅速流失,形成了現代火星的環境。火星依舊溼潤?失去大氣層保護的火星,表面不可能長期存在液態水,但是鹽水(海洋)要比純水的沸點高,比純水的結冰點溫度低,鹽水可以在火星表面保留更長時間。人類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表麵條紋,或許就是火星海洋剩餘的鹽水。
  • 「好奇號」發現火星曾發生過史前大洪水的證據
    據外媒報導,現在的火星可能非常乾燥、塵土飛揚,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那裡曾經是一個充滿水的世界。現在,好奇號探測車發現了古代洪水存在的跡象,其極有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小行星撞擊引起。除了幾個超鹹的地下湖泊外,現代火星就是一個沙漠星球。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數十年的空中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表面漫遊者的觀測揭示了那裡存在乾涸河流、湖泊甚至海洋的遺蹟。
  • 什麼是火星隕石,火星隕石是怎麼到達地球的?
    部分隕石中存在玻璃體,這是小行星撞擊行星表面時高溫形成,通常玻璃體裡會含有微量的行星原始大氣成分另外,科學家通過對隕石進行放射性同位素測量,發現有少量隕石年齡較為年輕,大概是2億年至20億年不等。而大部分隕石都在40億年以上。
  • 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40億年前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水
    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40億年前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03 10:57:35 大約40億年前,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曾發生過規模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洪水。
  • 火星與木星之間是第10顆行星破碎的殘骸?火星上河流痕跡是假的?
    火星與木星之間是第10顆行星破碎的殘骸?火星上河流痕跡是假的?你知道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什麼嗎?在太陽系裡存在著很多我們還無法解釋的巧合,而且讓人困惑的是,關於這些知識在我們的課程和教育裡是無法學習到的,對普通大眾來說是完全未知的世界。
  • 紀錄片《行星》|地球和火星姐妹倆
    在很多的描述中,火星都與地球一樣,位於「宜居帶」之內。但是如今我們知道,火星是一個寒冷、荒涼的世界。大家都是愛科學的人,不管是根據牛頓的力學定律,還是根據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亦或者是佛系青年們的佛學因果論,都向我們闡釋了一個道理——凡是事物的變動,都是有原因的。
  • 什麼是火星隕石,它是怎麼到達地球的?為何被稱為火星的「信使」
    而大部分隕石都在40億年以上。而通過此前對月巖的研究,識別出的月球巖石年基本上都在30-40億年左右,因為30-40億年前月球已經冷卻。參考之前的推算,火星在2億年前可能仍存在火山噴發,因此會產生新的巖石。那麼科學家懷疑,年齡較輕的隕石來自火星的機率比較大。
  • 早期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為什麼現在變成了孤獨的一個?
    太陽系誕生於50億年前的太陽星雲中,當恆星太陽在星雲中誕生之後,剩下的邊角料開始不斷形成其它的行星以及各種小天體。最初的太陽系可能有上百顆行星,在後來不斷的撞擊融合之後,只留下了八顆。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目前的太陽系只有地球這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可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認為,早期的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現在變成了孤獨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