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總共發射了46次火星探測器,火星到底有什麼值得研究的?

2020-11-28 科普探空使者

廣闊的外太空隱藏著眾多的未解之謎,而破解謎團的過程必然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除了地球,科學家最喜歡研究的行星是誰?是的,火星。截至目前,全球總共發射了46次火星探測器,其中美國佔了22次。為何火星如此吸引研究人員?同樣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或者金星為什麼就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火星給予了人類太多次的希望。它一次又一次的「誘導」,科學家怎能錯過研究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火星。作為太陽系從內到外數的第四個行星,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的53%,也就是地球一半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火星的自轉周期以及自轉軸傾角和地球差不多,但是目前的火星卻是一個地表滿是沙丘、礫石的沙漠行星。火星既不暖和,也不溼潤,沙塵暴也常年發生。和地球的地質活動相比,火星上顯得很平淡。現在的很多隕石坑或者峽谷都是在遠古時期形成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紅色的行星,人們偏偏喜歡和它「親近」。根據目前科學家的檢測發現,大約在40億年前,火星的環境和現在地球的類似,河流、湖泊以及海洋一應俱全。但是中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火星變成了如今這副貧瘠的模樣。而如果人們可以找出火星環境改變的原因,那麼對於人類的生存也將是一筆重大的財富。也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才孜孜不倦研究,一有發現就扎進去研究。

此外,火星上空存在一個大型的臭氧洞,從而導致大量的紫外線直接射入火星表面,那麼為何火星就會有臭氧洞呢?這個臭氧洞是如何形成的呢?現在我們也知道,人們使用的空調或多或少都會排放氟利昂,這對於臭氧層而言是一個災難。所以研究火星的臭氧洞對於地球的臭氧層保護也有一定借鑑意義。另外,火星還可以作為人類新技術的試驗場地,比如遠程通訊或者利用火星資源製作的氧化劑等等。

總而言之,火星還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雖然目前科學家得到的相關證據少之又少,但是隨著研究的越發深入,未來我們對於火星的了解也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為何這麼難?「西瓜視頻」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6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天問一號」計劃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難度可想而知,這在人類火星探測歷史上也是罕見的。1962年,人類邁出火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一年,蘇聯發射「火星1A號」探測器,但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終失敗。此後,蘇聯的「火星1號」與美國的「水手3號」等火星探測器探測任務也宣告失敗。
  • 人類發射了46顆火星探測器,科學家為什麼痴迷這顆「紅色星球」?
    迄今為止,全球已有46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其中美國佔22枚。為什麼火星對科學研究人員如此有吸引力?作為太陽系中從內到外的第四顆行星,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53%,是地球尺寸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與地球的傾斜度幾乎相同,但是目前的火星是一個充滿沙丘和礫石的沙漠星球。火星既不溫暖也不潮溼,並且沙塵暴終年發生。與地球的地質活動相比,火星看起來非常平坦。火星上的火山口和峽谷是在遠古時代形成的,但它卻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科學家們為什麼喜歡與之「接近」?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央視玩非主流火星文
    圖 / 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為了慶祝「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央視網官方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慶祝了這一成功,在微博上使用「火星文」發了一條微博:恏渏 亾類哋夲能。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在這個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器,共有阿聯、中國、美國三國發起了火星探測任務。
  • 為何美國和中國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又上演「太空競賽」嗎?
    所以,誰先尋得火星真相,發現火星上的秘密,那誰便能在該技術領域獨領風騷。因而,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蘇兩國率先發明出火星探測器來對火星進行探測和研究。在登月計劃實行的同時還不忘發射火星探測器。先是前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再是美國發射。前蘇聯前前後後總共發射了16枚火星探測器,成功的只有4個。而美國發射了8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6個。到了90年代,美國又發射了5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2個。俄羅斯和日本各發射了一個,但都失敗了。有趣的是,印度竟然發射了一個還成功了。由上面這些數據得知,美國在該領域還是更勝一籌。
  • 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了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用中國自己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估計明年二月左右將穿越地球和火星的星際空間,到達火星附近!,藉由俄羅斯火箭發射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 火星探測器由三部分組成,環繞器(環繞火星的人造衛星),著陸器(負責著陸,上面裝了一些探測設備和降落傘及反推火箭),巡視器(火星車)。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人類探測火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2020年之前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只有55%;其中有17次嘗試著陸火星,只有8次成功。通過環繞和著陸巡視,「天問一號」任務將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科學探測,包括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等。在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火星車長啥樣?到達火星後將如何工作?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李國平說,我國深空探測工程初步明確了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火星探測,計劃在2020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 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開啟!細說火星探測的兩次高潮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所以,探測火星十分不易,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地球遙遠,環境複雜。
  • 火星探測簡史1(46顆火星探測器全家福,史上最全!)
    因此人類對火星一直都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近距離探測火星,從1960年至今人類發射了46個火星探測器,現在一一列舉如下:1、火星1A號(Mars 1960A)發射時間:1960年10月10日14時27分49秒發射國家:前蘇聯探測器參數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縱觀人類的航天史,人們似乎一直對火星、月球「情有獨鍾」。全球已經有了 40 多次火星探測活動,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 22 次,成功率大約 40%。因此,火星有著「太空飛行器墳場」之說。2010 年 8 月,8 位院士聯名向國家建議,開展月球以遠深空探測的綜合論證。為此,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立即組織專家開展了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論證。
  • 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一片歡呼,隨後遭遇兩次故障
    外界無法推測「火星2020」進入安全模式意味著什麼,但是有可能進入了命懸一線的狀態。有分析主夥,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是電力系統出現了故障,導致飛船電力供應不足無法正常運行,進入安全模式是飛船的一種自保行動。
  • 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一片歡呼,隨後遭遇兩次故障
    外界無法推測「火星2020」進入安全模式意味著什麼,但是有可能進入了命懸一線的狀態。有分析主夥,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是電力系統出現了故障,導致飛船電力供應不足無法正常運行,進入安全模式是飛船的一種自保行動。另美國NASA還透露,毅力號在成功發射後還發生了深空網絡與毅力號密切通信時出現了「打嗝」現象。
  • 火星上到底有什麼?各大國紛紛發探測器,中方也參與其中
    據俄羅斯塔斯社7月18日的報導,經過長達9年的準備,中國正準備用長徵5號發射「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目前「天問」1號已經抵達了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如無意外,將於本月27日準時升空。為了這一天,中國航天人整整準備了長達9年時間,2011年中國就曾經向火星發射過1枚名為「螢火」1號的火星探測器,當時還是搭乘俄羅斯的火箭,但最終「螢火」1號卻沒能抵達火星軌道,探火計劃為此推遲了9年。無獨有偶,據外媒的報導,日本也打算在最近發射1枚火星探測器,目前該探測器已經被送到了種子島的太空中心,而據推測,日本的發射日期似乎比中國還要早幾天。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天問之旅正式開啟。 所以今年有3個國家都要探測火星,周一,阿聯在日本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接下來是美國。
  • 比中國提前登陸火星?美國火星探測器升空一片歡呼,噩耗隨後傳來
    美國航空航天局在聲明中表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火星2020」目前正處於地球陰影之中,宇宙飛船遭遇到了寒冷的考驗。美國技術團隊正在緊急就太空飛行器的健康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希望使其很快恢復到火星之旅的標準模式。該項目的主管華萊士表示,飛船進入安全模式並不意味著完全失控,未來仍有可能恢復正常,技術人員將努力解決面臨著這一挑戰。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
    什麼時候到火星? 「胖五」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後,將實施器箭分離,隨後探測器太陽翼和定向天線相繼展開。在測控系統支持下,探測器將飛行約7個月,預計於2021年2月前後抵達火星。 在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並經過制動後,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將進入著陸窗口期。其間,還將在著陸區上空對著陸區開展探測。
  • 火星競賽不光中美、阿聯今年夏也要在日本發射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20年夏季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7、8月間由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2021年2月到達火星,然後放下火星表面漫遊車巡視探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五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7月17日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預計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從2013年末至今,便再也沒有其他國家曾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了,但2020年卻不同,就在今年,我國將在7、8月份發射自主研製並本國內發射的「問天一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也將在這一年重啟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阿聯的首顆火星氣象衛星【希望號】在7月20號搭乘日本的運載火箭升空,而美國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也整裝待發,預計將在8月15日之前完成發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選擇探索火星?為什麼近兩個月來各國會集中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中國的火星探測進程在世界範圍內處於什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