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塔斯社7月18日的報導,經過長達9年的準備,中國正準備用長徵5號發射「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目前「天問」1號已經抵達了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如無意外,將於本月27日準時升空。為了這一天,中國航天人整整準備了長達9年時間,2011年中國就曾經向火星發射過1枚名為「螢火」1號的火星探測器,當時還是搭乘俄羅斯的火箭,但最終「螢火」1號卻沒能抵達火星軌道,探火計劃為此推遲了9年。
無獨有偶,據外媒的報導,日本也打算在最近發射1枚火星探測器,目前該探測器已經被送到了種子島的太空中心,而據推測,日本的發射日期似乎比中國還要早幾天。中日是當今世界的大國,2019年中國的火箭發射次數就超過了美國,成為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而日本雖然國家不大,但科技、經濟實力強大,在全球也是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中日在如此近的時間內接連發射火星探測器,引發全球關注。
另外,在中日之前,美國早已向火星成功發射了探測器,並成為探火活動中的先驅,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讓人驚訝的是,印度也曾經順利發射火星探測器,並成功抵達了火星軌道,然全球大吃一驚。火星到底有什麼,為何各個大國紛紛向目光對準火星?首先,種種跡象顯示,火星曾經是一個宜居的星球,是太陽系除了地球之外,最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火星生命是怎麼誕生,又是怎麼消失的,對於地球極具借鑑意義。
其次,和月球一樣,火星上也儲備了大量的資源,雖然目前以各國的技術,還無法對外星球的資源進行開採和運輸,但這一天必然要到來的。誰能更了解火星,毫無疑問,誰就可以在未來對火星的開拓中佔據優勢。此外,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探月已經沒有了挑戰性,對於大國更是如此,為了增加難度,大國們紛紛在人類探測器還沒涉足的空域邁進,比如中國將「玉兔」探測器發射到了月球的背面。
相比「擁擠」的月球,火星無疑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目標,探火計劃無疑有助於提升本國的太空技術、遙感技術以及火箭技術,這些技術很難講完全是民用的。最後,某些國家探測火星主要是為了提升民眾對國家的自豪感,這其中的典型就是印度,印度國內連足夠的廁所都沒有,甚至1000戶人家公用1個廁所,但這並不妨礙印度將探測器發射到月球、火星,失敗了就沮喪莫名,成功了就舉國沸騰。
中日兩國幾乎同時發射火星探測器,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術驗證的需要,同時也是大國雄心的一種標誌,有些路雖然非常遙遠,但總要走出第一步。由於扎堆發射,中日兩國其實也都承受了不小的壓力,誰也不願意失敗,且看誰的技術更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