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和中國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又上演「太空競賽」嗎?

2020-09-05 動物密碼

火星是距離我們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人類最早「拜訪」的行星。它有很多方面都與地球相似。有專家認為,火星對我們認識地球的長期演化過程,是十分重要的,火星的現在就是地球的未來,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相關報告來看,火星存在生物的機率很大,表面也可能有大量冰凍水,儘管目前並未發現智慧生物,但仍然有大概率可以在火星上找到細菌、病毒等簡單生命體。所以,誰先尋得火星真相,發現火星上的秘密,那誰便能在該技術領域獨領風騷。因而,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蘇兩國率先發明出火星探測器來對火星進行探測和研究。

我們都知道,上世紀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進入了冷戰狀態,隨後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在登月計劃實行的同時還不忘發射火星探測器。先是前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再是美國發射。前蘇聯前前後後總共發射了16枚火星探測器,成功的只有4個。而美國發射了8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6個。到了90年代,美國又發射了5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2個。俄羅斯和日本各發射了一個,但都失敗了。有趣的是,印度竟然發射了一個還成功了。由上面這些數據得知,美國在該領域還是更勝一籌。

2020年1月,我國國家航天局向外公布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於今年7月左右發射,對此,美國航天專家無比驚訝,因為之前有美國專家斷言中國在50內不可能登上火星。一個是否定中國不可能在航天工業方面投入資源,另一個是認為中國的科研人員無法設計出堪用的火星探測器。但是是中國速度還是用事實打了他們的老臉了。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中國火星探測器由三個器件組成,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著陸器將會著陸火星低緯度地區。中國火星探測器共攜帶了13臺科學儀器,遙感相機、淺層地表雷達等。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如果此次成功,中國將成為第二個著陸火星的國家,也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於13時17分25秒器箭分離,準確無誤的進入了預定地火轉移軌道。截止目前它已經飛行了近9000萬公裡,目前一切正常。與此同時,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在7月30日19點50分,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它將要在火星度過大約兩年的時間,並且負責搜尋火星遠古生命的跡象,研究隕坑地質結構,採集並保存幾十個火星樣本。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美國和中國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呢?難道「太空競賽」又上演了嗎?其實真實原因是因為火星衝日。到底什麼是火星衝日呢?其實就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陽幾乎排列成一線,地球位於太陽與火星之間。此時火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於觀察。據了解火星衝日的間隔約為779天,相當於每兩年發生一次。其實不光是中美兩國在今年七月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7月20日凌晨01:58分也成功發射了。

而這次火星衝日時間是在2020年10月13日,為了能以最短時間和距離進入火星軌道,一般火星探測器會提前2至3個月發射,也就是說今年7至8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最為適合,預計2021年3月至4月左右登陸火星。這樣看來,要是錯過這次機會,那麼還得再等26個月才會遇到這合適的時機。在火星衝日時,地球和火星的距離不足6000萬公裡,對於火星探測器來說,這便是發射的窗口了。

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航天發射人員才能以最小的花費將太空飛行器送往火星,如果錯過此地良機,那便要以數倍的消耗,來達成原定計劃了。不得不說,厲害了我的國。迄今為止,全球總共有40多枚探測器抵達火星,但大約三分之二沒有完成任務便故障了。如果此次任務成功,那我國必然會在火星探測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並遠遠甩開俄羅斯、歐洲甚至美國的同行,也算是一次跨時代的飛躍。

相關焦點

  • 人類開始進行太空競賽了嗎?今年多國發射火星探測器,目的是什麼
    ,因此不少國家在這個夏天執行探測器發射任務。據了解,今年共有三個國家計劃在夏天發射火星探測器,率先發射的是阿聯的「希望號」,然後是中國的「天問一號」,就在前幾天美國的「毅力號」也發射升空了。不久的未來我們將看到火星上同時出現三個國家的探測器,這是前所未見的。根據報導,美國宇航局已在佛羅裡達州的空軍基地完成了「毅力號」的發射任務。
  • 中美兩國即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太空競賽要開始了?來看看我國實力
    根據參考消息網6月3日的消息,我國計劃在今夏進行首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計劃在夏天進行新一輪的火星探測計劃。屆時有「胖五」之稱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運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而美國的新一代火星車「毅力號」也將由運載火箭運上太空。
  • 7月23日中國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
    7月23日消息,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中國的這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與美國的近期的火星任務相似,中美兩個大國將自己的競爭對手送入太空。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2時38分發射該國首顆環火星探測器,若發射成功,則將成為亞洲首例。此次太空探索引來多方關注,有媒體指出,印度此舉旨在成為與中日太空競賽中的「領跑者」,但是ISRO負責人否認了此說法。
  • 中國發射火星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兩國正處於一個有利的時期,地球和火星在短途旅行中處於有利位置,美國太空飛行器將於7月30日升空。中國宣教團被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這是對一首經典詩的致敬,這首詩帶有關於宇宙的詩句。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在海南南部島嶼的發射場上歡呼雀躍,這是中國最大的太空火箭-長徵3月5日登上藍天。
  • 26個月等一回,中國和美國7月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爭先探索太空
    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任務「天問一號」將於本周發射,具體日期尚未公布。這次火星之旅為期七個月,它將在紅色星球上運行兩到三個月,然後部署一個探測器,在火星表面進行科學實驗。2020中國火星探測器美國的這次任務將於7月30日發射,「鍥而不捨」號(Perseverance)探測器將登陸火星
  • 火星競賽不光中美、阿聯今年夏也要在日本發射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20年夏季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後,火星探測器計劃飛行近5億公裡,2021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正好在太空遙祝阿聯建國50周年。阿聯為此準備了六年。「希望號」是今年7月計劃發射的三個火星探測項目之一。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表面探測器據悉都在最後準備階段。
  • 中國火星探測器升空 在太空領域向美國發起最新挑戰
    ,努力實現太空的商業化使用,「火星探測可能更像1960年代的太空競賽,更重要的是聲望,而不是戰略重要性」全文共919字,讀完約需4分鐘中國啟動了其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測之旅,7月23日向火星發射了一個探測器,從而加大了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統治地位的挑戰。
  • 阿聯首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一輪太空競賽拉開帷幕
    火箭升空在日本發射的這枚名為「希望號」(Amal)的火星探測器標誌著一場探索地球鄰星的太空競賽的開始,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將會參與其中阿聯表示,希望號在發射後朝著火星運行。阿聯火星任務項目主管奧姆蘭·沙拉夫(Omran Sharaf)在發射約一個半小時後在杜拜告訴記者,探測器正在發送信號。沙拉夫說他的團隊正在檢查數據,但目前一切都很好。
  • 與美國差距縮小,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意義為何重大?
    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我國也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1日報導,近期,美國和中國準備在前後數天內將太空飛行器送往火星。這兩次「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準備在太空探索領域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一、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這次天問一號的總重量達到了5噸,火星軌道飛行器重量3175公斤,都需要「胖五」把它們送上太空。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智東西7月23日消息,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中國發射「天問一號」竟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的開端?
    據澳大利亞ABC新聞網8月6日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7月30日啟動第四次火星探測器任務,該探測任務包括一架微型直升機,而它的任務就是嘗試在這一紅色星球上進行首次飛行。眾所周知NASA數十年都在探索這一顆紅色星球!但是到明年三月左右美國火星探測器到達時,另一個來自中國的探測器將準備著陸。我國軍方這次的太空計劃就一個任務實現三個小目標,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
  • 為什麼中國、美國和阿聯三國,都選擇在今年往火星發射探測器?
    這次是我國首次準備往火星用發射探測器,不過我們並不「孤單」,2020年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火星探索年」。今年,除了我國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之外,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歐盟也都會向火星發射各自的探測器。美國是火星探測的絕對老大,已經向火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目前好奇號火星車和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進行探測活動。
  • 阿聯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 西媒:太空競賽有了新競爭者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20日搭乘H-2A運載火箭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西媒對此評價稱,太空競賽有了新的競爭者。據西班牙《世界報》7月20日報導,在因發射場氣候不佳而多次推遲後,阿聯終於成功啟動了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際探索。這項任務的目標是對火星大氣展開全新探索。
  • 2020太空競賽正式開啟,多國探測器齊發火星!
    1969 年 7 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走出太空艙踏上月球表面,說出了舉世聞名的那句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競賽,美國後發制勝超越蘇聯。幾十年間,世界格局風雲變幻,太空軍備競賽也因蘇聯的解體而告終。
  • 外媒:為何火星競賽又回來了?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8月9日發表題為《火星生命:為何火星競賽又回來了》的文章指出,一場新的太空競賽正在一個不大可能的國家陣容之間展開,以解開火星之謎。文章編譯如下:抬頭看看此刻的天空,在晴朗無雲的夜晚,從午夜到拂曉時分,你會看到閃著紅色光芒的火星。對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年中最佳的觀星時間,而這個夏天火星熱瀰漫在空氣中。
  • 中國把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 沒有必要和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香港《南華早報》8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對現實的關注優先於與美國的「太空競賽」 毫無疑問,7月是2020年的火星探測季節。在人類對火星進行最近一次探測兩年之後,美國和中國都於上個月開展了火星任務,其中中國在7月23日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相關的新聞報導助長了兩個大國之間「太空競賽」的說法,尤其是在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和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關閉後兩國關係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
  • 中國登陸火星提上日程!將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實力不相上下
    伴隨著今年7月份,中國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如今已經抵達了遠離地球1800萬公裡的地方,國際上一直都有一種聲音認為,未來人類的第一次載人火星登陸,會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產生,事實上,也極有可能會如此。
  • 中國將發射火星探測器,美國也是|泛讀
    今年7-8月,中國將用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裡的最大個進行發射。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美國「毅力」號探測器也將於7月發射。China is launching a mission to Mars this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