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年前,宇宙中漂浮著一大片巨大的分子雲,因為引力的原因,分子雲內部的一些區域已經發生了「引力坍塌」,而在這團星雲不遠處,一個衰老的恆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釋放出了「伽馬射線暴」恰好擊中了這團分子雲,在劇烈的爆炸中,「太陽」在分子雲中誕生,整片星雲成為了原始的太陽系星盤,地球和其他行星以及小行星等天體,在這個原始的天體結構中孕育。
在40多億年後的今天,經歷了無數的碰撞和爆炸後,太陽系才演變成為了今天的樣子,而「地球」可能就是太陽系中最特殊的星球,在地球上存在著大量的生命,以及目前唯一的智慧生物,在人類的不斷探索下,地球生物開始探索其他的行星,試圖在太陽系中找到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
可是在人類的探索中,科學家失望的發現,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上的環境都十分惡劣,地球上的生物完全無法適應,就算這些星球上有生物誕生,也只能是最簡單的生態形態,完全沒有機會進化成複雜的生命體。
研究更加深入後,科學家逐漸發現,其實太陽系中的行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的,在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三個「地球」(和地球環境相似,有進化出生命可能性的星球),但是在漫長的時間中,只剩下一個地球。
另外兩個地球就是「火星」和「金星」,這兩顆星球都和地球十分相似,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在太陽系中有四顆類地行星,除了火星,金星,地球以外,水星體積很小同時距離太陽很近,超高的溫度變化讓這顆行星和地球有很大的差距。
因為金星和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科學家觀測和探索的重心逐漸放在了這兩個星球上,從結構上來看,金星和地球十分相似,但是從外表和環境來看,金星和地球相差很遠,金星的整體環境高溫高壓,幾乎沒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在科學家的最近研究中在金星的雲層中發現了磷化氫,這證明金星在遙遠的過去可能存在生命。
科學家認為,40多億年前的金星環境並沒有今天這麼惡劣,甚至在金星的地表可能存在著海洋,但是金星的火山運動太過於劇烈,以至於強烈的溫室效應讓這個行星的大氣環境徹底走進了惡性循環中。
而火星上的環境要比金星好很多,還在人類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類對火星的探索遠比對金星的探索工作積極,在未來隨著太陽的逐漸老去,地球的位置會慢慢地遠離太陽系的宜居地帶,而火星可能會變成人類新的家園。
對於火星的探索要比金星更加詳細,畢竟金星惡劣的自然環境讓科學家無法發射探測器探索,在金星的高溫環境下,探測器在堅持幾個小時後就會被毀掉,火星的環境雖然惡劣,但是探測器在火星上的探索並不會受到阻礙。
火星的環境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星球中和地球最相似的,幸運的是,這個行星距離地球很近,可以成為人類移民星空的第一步,從現在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遠古的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甚至可能有遠古的海洋存在,同樣是在40億年前,火星的環境和地球類似,甚至可以說是「另一個地球」,但是因為某種原因,火星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在火星的臭氧層中存在一個巨大的空洞,太陽發射出的紫外線可以毫無阻礙的照射到火星的地表上,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火星環境陷入惡性循環,但是現在的火星遠比金星幸運,至少沒有陷入可怕的溫室效應中。
40億年前的太陽系中,金星和火星都和地球一樣,環境溫和適合生命的誕生,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中,這兩顆行星都發生了可怕的變化,最終導致了這兩顆恆星的環境陷入了惡性循環,而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倖存者,在其他恆星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未來地球是否也會和這兩個行星一樣,陷入無休止的環境惡化中?科學家認為,現在的地球之所以氣候穩定,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生命的存在,地球生命和地球環境相互影響,促使地球環境向適合生物生存的方向發展。
珍惜環境,保護地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