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前,太陽系中還有兩顆「地球」,它們現在的名字是什麼

2020-12-04 閒雲趣談科學

恆星是星系的核心,行星和其他天體是星系的組成部分,兩者組合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星系。可觀測宇宙內的星系以萬億為單位,光是銀河系中的星系,就有幾千億個,全宇宙的星係數量可想而知。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科學家們探索的課題之一。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約,我們現在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太陽系。

在50億年前,原始太陽星雲終於孕育出了恆星,恆星的出現,為星系的成形奠定基礎。又過了5億年左右,行星也出現了。它們的體積比不過太陽,引力也是,所以就被太陽的引力捕獲了,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至此,太陽系正式形成。

恆星有引力,行星也有,它們的引力足以吸引到眾多小型天體和宇宙塵埃。一般來說,原始星雲物質在形成恆星和行星後,剩下來的物質會成為星系的組成部分。這些物質有的匯聚在一起,有的遭遇了系外天體撞擊而毀滅。太陽系形成的初期,宇宙環境並不穩定,遭遇外來天體撞擊是常有的事。科學家推算,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就是一顆行星在遭遇撞擊後形成的。

撞擊它的對象,不排除是同體積大的行星。幸運的是,地球沒有遭遇太多的撞擊,不然也沒有生命誕生了。而另外兩顆「地球」就沒那麼好運了,它們擁有的「地球」身份,直接被剝奪了。沒錯,在太陽系誕生的初期,也就是45億年前,是有三顆「地球」的,其他兩顆現在的名字是金星和火星

為何說它們也是地球?

科學家研究了它們早期的環境,發現它們和地球一樣都擁有水源和大氣層,也許在很久以前,火星和金星上都有生命存活。火星上分布著眾多溝壑,有明顯的水流衝刷痕跡,金星的情況也差不多。而且它們都處於宜居帶裡,廣義上的宜居帶就是小行星帶的內側,外側的行星就不屬於宜居帶了。

宜居帶裡的星球,可以說都有成為「地球」的潛力。水星是例外,它距離太陽太近了,恐怖的高溫滅殺了一切生命跡象。

為何它們會變成現在這樣?

現在的火星,就和地球上的無人區一樣,荒涼至極。金星比它還惡劣,地表溫度常年超過400度,大氣層完全被二氧化碳之類的溫室氣體佔據。生命誕生離不開水資源,火星和金星上面沒有探測到有水源,有的科學家猜測火星的地下有河流。不過對於金星,科學家已經不抱希望了

水源的丟失還和磁場有關,火星原本是有磁場的,將河流「吸附」在表面。後來火星遭遇了一場意外,可能是小行星撞擊,也可能是地質活動加劇。總之這次意外把它的磁場打破了,磁場的消失,水源就沒辦法吸附了,逐漸飄散到了太空中。每當太陽活動劇烈時,水源溢出的程度也隨之變大。水源日復一日的流失,火星就成了現在的模樣。

金星的情況比火星複雜,大致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自身原因,一個是受太陽的影響。金星的地表遍布火山,數量超百萬。科學家推算,在某個地質活動劇烈的時期,金星地表上的火山長時間噴發,釋放出來的溫室氣體汙染了大氣層,溫室效應顯著。全球性的氣溫升高,地表上的水源全部蒸發,金星就這樣成了煉獄星球。

而且金星距離太陽的位置較近,太陽活動爆發時,它和水星是最先遭殃的。所以金星變成如今的煉獄星球不奇怪,火星同樣如此。

相關焦點

  • 40億年前,太陽系曾有三個「地球」,為什麼現在只剩一個?
    人類已經對太陽系開展了一系列的探測,而且還在積極接收來自宇宙深處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信號,但結果都沒有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發現生命的痕跡。三個「地球」不過,如果把時間回溯到40億年前,太陽系中就有三個「地球」,它們上面都可能進化出了生命。其中一個「地球」當然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地球,另外兩個分別是金星和火星。
  • 45億年前太陽系行星都「傷痕累累」,如今地球仍是「宇宙射擊場」
    ,它們一旦來襲,即使電影中的超級英雄也救不了我們。它們就是鐵隕石,巨型巖石堆,還有龐大如山體的天體。這些小行星題材可能成就一部大製作電影,但是那些電影場景會有幾分是真實的呢?宇宙中有的巖石比電影中的還要大,如果它們撞擊地球,情況將非常危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問問7000多萬年的恐龍,不過你沒法去問它們了,它們已經因為隕石撞擊地球而滅絕了!那次撞擊將恐龍變成了博物館內的展品。
  • 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3個地球,為何現在只剩下一個?
    作為宇宙中較為稀有的多行星恆星系,太陽系在早期就已經具備了今天的基本格局,但同時作為一顆中等質量的黃矮星,太陽每隔1.1億年亮度就會增強1%的特性也是客觀存在的。
  • 南極冰層下隱藏著太陽系45億年前的秘密
    眾所周知,南極是科學家的科研重地,我國最早的南極長城科考站於1985年建成,沿襲至今的還有、和。由此看來,南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南極大陸周圍海域還有大量的珍貴海生動物資源。但是南極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那就是臭氧層空洞現象相當嚴重,溫室效應、氯氟烴的排放、紫外線的輻射無不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全。無論如何,南極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科學家的必究之地。
  • 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了地球,生命才得以在地球出現
    46億年前,太陽從分子雲中坍塌成型,它的身邊,是50到100個巖石行星胚胎,大小介於今天的月球和火星之間在此後的1億年間,近百個行星胚胎碰撞融合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四個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但鮮為人知的是,早期太陽系其實有5顆類地行星。
  • 8萬年前,兩顆恆星曾經闖入太陽系,距離地球不足1光年
    在半人馬座α星C之前,還有其他恆星曾經距離我們非常近,甚至可以說已經闖入太陽系。2013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樣的恆星——WISE J072003.20-084651.2。 這顆恆星名字比較長,不過看名字可以推測出來,科學家是利用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恆星。因為它是由德國科學家迪特爾·肖爾茨發現,所以又被稱作肖爾茨星。
  • 45億年前,地球與「忒伊亞「發生了關係,於是誕生了月球
    從1969年~1972年的3年時間裡,人類共登上月球6次。
  • 太陽系44.8億年前發生大轟擊,地球和月球未能倖免,遭受重創!
    歡迎來到太陽系早期,就在45億年前行星形成之後,我們周圍的一片混亂。彗星、小行星甚至是原行星的浪潮湧向太陽系內部,其中一些還在途中撞上了地球。現在,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地質學家史蒂芬·莫吉斯領導的一個小組,已經為我們地球歷史上這一暴力時期制定了一個新的時間表。
  • 45億年前,地球的同胞兄弟遭遇摧毀,給地球留下一筆巨大財富
    說起生命的誕生,確實不容易,即使是科技到我們現代這般強大,也未能在宇宙中找到除了我們以外的生命,這不得不說,我們很幸運。同樣,地球也十分幸運,能夠在這個競爭關係十分激烈的太陽系中脫穎而出,並且孕育出生命,相信是很多科學家都沒有想到的。
  • 地球科普|前太古代:從約45-46億年前至38億年前
    時間從地球形成(約45-46億年前)至太古代之初(38億年前)。冥古宙(Hadean)是太古宙之前的一個宙,所以也叫前太古代。開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38億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冥古宙最初是由普雷斯頓·克羅德(Preston Cloud)於1972年所提出的,原本是用來指已知最早巖石之前的時期。冥古宙的最後一個代對應為月球地質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東海撞擊事件為結束時間(約為38.4億年),這也是內太陽系的後期重轟擊期的結束標誌。
  • 40億年前太陽系有三個「地球」,為何只剩一個?答案讓人害怕
    46億年前,宇宙中漂浮著一大片巨大的分子雲,因為引力的原因,分子雲內部的一些區域已經發生了「引力坍塌」,而在這團星雲不遠處,一個衰老的恆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釋放出了「伽馬射線暴」恰好擊中了這團分子雲,在劇烈的爆炸中,「太陽」在分子雲中誕生,整片星雲成為了原始的太陽系星盤,地球和其他行星以及小行星等天體
  • 45億年前隕石包含生命基本物質 或揭示地球生命起源
    圖:45億年前太陽系誕生之初形成的一塊隕石,有助於我們揭開地球生命起源鳳凰網科技訊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8月9日報導,在45億年前太陽系誕生之初形成的一塊隕石,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在太陽系誕生期間的動蕩時期,太空巖石聚集在不斷增長的太陽引力場周圍,並高速碰撞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行星、衛星和流星。科學家分析了這一時期形成的一塊隕石,它在45億年後墜落在地球上。對這塊被稱為Orgueil的葡萄柚大小的古老隕石進行分析,揭示了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
  • 飛了43年,旅行者號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繫?
    在人類歷史上除了阿波羅登月這樣偉大的事情以外,還有什麼能與之相媲美。我認為它就是人類早在1977年8月和9月發射的兩顆探測器。它們是旅行者號,其主要的任務就是拜訪外太陽系的四顆巨大的氣態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這是人類目前為止發射的探測器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次任務。
  • 新研究稱45億年前的地球很像現在的金星
    新研究稱45億年前的地球很像現在的金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由ETH研究員Paolo Sossi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完成了一項調查,對地球上據研究人員介紹,45億年前地球大氣層與我們今天的環境相比大不一樣。在非常遙遠的過去,地球表面完全被巖漿所覆蓋,這一點沒有爭議,科學家們並不完全清楚當時地球的大氣層是什麼樣的。Sossi說,45億年前,巖漿不斷與上層大氣交換氣體,空氣和巖漿相互影響,所以可以通過研究其中一個來了解其中一個。
  • 地球已經轉動了45億年,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根據一系列的證據,地球的誕生時間可以追溯到45.4億年前。數十億年來,地球不斷圍繞著自轉軸自轉,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那麼,地球持續轉動的動力來自於哪裡?地球是永動機嗎?隨著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的相繼確立,第一類和第二類永動機早就在科學上被否定掉,永動機不可能被製造出來,而且自然界中也沒有永動機,所以地球肯定也不是永動機。那麼,地球如何持續保持轉動呢?關於地球轉動的動力來源,需要追溯到地球乃至太陽系的起源。
  • 它存在了45億年,體積是地球的750倍,隱藏著什麼秘密?
    土星,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很多科學家對土星都「情有獨鍾」,因為土星非常的漂亮,並且神秘。雖然土星看起來寧靜安詳,不過其實一點都不平靜。而且土星非常寒冷,表面溫度達到了零下230攝氏度。土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排在第二的行星,排在第一的是木星。
  • 研究人員稱45億年前的地球很像現在的金星
    由ETH研究員Paolo Sossi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完成了一項調查,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理論產生了影響。據研究人員介紹,45億年前地球大氣層與我們今天的環境相比大不一樣。在非常遙遠的過去,地球表面完全被巖漿所覆蓋,這一點沒有爭議,科學家們並不完全清楚當時地球的大氣層是什麼樣的。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過去幾十年,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系外行星超過4000顆。現在,科學家正逐漸從搜尋系外行星過渡到確定系外行星的特徵,包括利用技術手段,確定它們是否擁有適居性。最近,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運行。
  • 你知道地球多大了嗎?科學家們計算出地球年齡近45億年!
    這些微小的矽酸鋯晶體的年齡可達43億年,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物質。巖石和鋯石為地球的年齡設定了43億年的下限,因為地球本身的年齡必須比其表面的任何東西都要古老。生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還在爭論中,特別是因為一些早期化石可以以自然巖石的形式出現。2018年的一項研究宣布,在澳大利亞西部發現了一些最早的生命形式,研究人員在34億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可能是化石的細小細絲。
  • 天狼星來到太陽系,會發生什麼,地球生物還有活命機會嗎?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也是人類肉眼能夠看到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千百年來「狼視眈眈」地盯著我們,它會不會來到太陽系呢?如果來了俺們地球是喜是憂呢,生態萬物還有活命機會嗎?我們一起來閒扯一下。而哈勃望遠鏡能夠觀測到視星等為28等的遙遠恆星,相當能夠分辨出1.5萬公裡遠的一枚硬幣,是人類肉眼分辨度的6億多倍。現在我們來看看天狼星放在太陽這個位置,地球會咋樣。前面說了,天狼星是兩顆星組成的系統,如果把這兩顆星都移到我們太陽系,就像在一鍋漂浮著雞蛋的大鍋裡放了兩根攪屎棍,這些雞蛋就一下子全被攪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