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前太陽系行星都「傷痕累累」,如今地球仍是「宇宙射擊場」

2021-02-15 宇宙探索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在太空中有許多巖石威脅著地球的安全,它們一旦來襲,即使電影中的超級英雄也救不了我們。它們就是鐵隕石,巨型巖石堆,還有龐大如山體的天體。這些小行星題材可能成就一部大製作電影,但是那些電影場景會有幾分是真實的呢?

宇宙中有的巖石比電影中的還要大,如果它們撞擊地球,情況將非常危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問問7000多萬年的恐龍,不過你沒法去問它們了,它們已經因為隕石撞擊地球而滅絕了!那次撞擊將恐龍變成了博物館內的展品。

最近的一次隕石撞擊發生在一個世紀前,俄羅斯西伯利亞地球的通古斯,那裡人煙稀少。一塊直徑大約90米的隕石撞擊地球時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廣島原子彈,如果它撞擊的是一座大城市,可能會有上百萬人因此喪生。

可怕的是,有些科學家認為類似那種規模的撞擊可能會每隔100年就發生一次,這並不是說100年後一定會有撞擊發生,但從統計學來說,那確實意味著我們肯定將會再次迎來那樣的撞擊。

儘管在過去的100年裡,我們並未被巨大的隕石撞擊,但其實我們一直遭受著小型隕石的持續攻擊,大多數隕石都會在通過大氣層時被燒盡,但是有一小部分穿過了大氣層,落到了地面上,事實上,如果你能夠自己觀察,你家屋頂上肯定會有隕石落到地球上的殘骸,它們是非常小的鐵質顆粒,如果你用吸鐵石把你家屋頂打掃一遍,肯定會吸到微小的鐵質隕石。

那些微小隕石是地球身處「宇宙射擊場」內的證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隕石都那麼小,有一些隕石有幾公裡寬,為了更好地理解隕石造成的威脅,我們需要回到45億年前研究形成太陽系的那些碰撞。

那時的小行星和隕石比現在要多的多,它們繞太陽系運行,經常與行星撞擊,當時的太陽系充斥著暴力,「暴力」甚至絲毫不足以形容某些大規模的碰撞,太陽系中幾乎每一顆行星身上都「傷痕累累」。

比如說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那裡有一個巨大的盆地,叫做科洛瑞斯盆地,就是由隕石造成的,直徑約為1700公裡。而距離太陽第二近的金星遭到的撞擊也異常猛烈,讓它至今仍以「錯誤」的自轉方向運轉,因為太陽及所有其他行星都朝著另一個方向自轉,當時肯定有巨大的撞擊撞向金星,使得它自轉的方向改變了。

而火星上擁有太陽系已知最大的隕石坑,火星北極的低地之所以低,是因為在一場巨大的撞擊中發生了偏移,留下了幾乎有半顆行星那麼大的隕石坑,隕石坑如此之大,我們只能在太空中才能完整看到,科學家估計撞上火星的隕石能有澳大利亞國土那麼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0億億噸TNT炸藥,這比歷史上引爆過的最強大的核武器的能量要大200萬億倍!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大廈的兩大基石,這裡向大家推薦兩本科普書籍:《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彩圖珍藏版)和《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深入淺出地詮釋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通俗易懂。需要的夥伴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45億年前,太陽系中還有兩顆「地球」,它們現在的名字是什麼
    恆星是星系的核心,行星和其他天體是星系的組成部分,兩者組合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星系。可觀測宇宙內的星系以萬億為單位,光是銀河系中的星系,就有幾千億個,全宇宙的星係數量可想而知。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科學家們探索的課題之一。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約,我們現在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太陽系。
  •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幾千年來,月球被不同文化追捧,它始終啟迪著我們。抬頭看著灰色的隕石坑,聽我講述傳奇月亮的故事。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幾千年來,月球被不同文化追捧,它始終啟迪著我們。抬頭看著灰色的隕石坑,聽我講述傳奇月亮的故事。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月球的形成,及其如何幫助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數十億年。假設45億年前,火星大小的星球泰亞與年輕的地球相撞。碰撞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數萬億噸碎片盤旋著進入地球軌道,並在多年後形成了熔巖環。
  • 地球的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雖說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顆很小的星球,但是至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可以和地球相互媲美的星球,人類想要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還不切實際。我們的地球表面是一片蔚藍色,還有一部分是綠色,這些代表的是海洋和植被,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更加頻繁,地球的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你知道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嗎?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就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隨著人類數量增多和生產需求,陸地面積已經不夠我們使用,通過科技的手段,已經開始填海造陸。
  • 宇宙中最古老行星的年齡超過127億年,是地球年齡的3倍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然後宇宙不斷的開始膨脹,根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20億光年,當然由於人類的認知水平有限,有可能宇宙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新發現,木星核心並非緊密,可能是45億年前被一顆大行星撞毀
    在這個宇宙中,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樣子,已經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了。宇宙中星球非常多,各個大大小小的星球在運行時,受到的引力場是很複雜的。經過億萬年的磨合,現在各大天體基本上都已經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基本上不會出現大星球碰撞的情況,除非突然有一顆流浪星球亂竄,打亂了原有的穩定,那就有可能出現大星球碰撞的情況。
  • 地球因行星碰撞被凍住,其原理可阻止全球變暖,就是風險太大
    雖然,宇宙中發生行星碰撞的機率很高,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行星在碰撞中變成宇宙塵埃,但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似乎很少發生這樣的事情,至少很少會有體積較大的行星發生碰撞。過去,雖然有很多小行星飛過地球,但基本都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上。所以,我們很難直接見到行星碰撞的宇宙景觀。
  • 45億年前,地球的同胞兄弟遭遇摧毀,給地球留下一筆巨大財富
    說起生命的誕生,確實不容易,即使是科技到我們現代這般強大,也未能在宇宙中找到除了我們以外的生命,這不得不說,我們很幸運。同樣,地球也十分幸運,能夠在這個競爭關係十分激烈的太陽系中脫穎而出,並且孕育出生命,相信是很多科學家都沒有想到的。
  • 木星曾在45億年前吞噬一顆原行星 質量是地球十倍
    根據天文學家進行的新研究,45億年前木星曾吞噬一顆質量是地球10倍的原行星。此次撞擊能夠解釋木星的神秘內核。 45億年前木星曾與一顆原行星正面相撞,最後完全吸收了肇事者
  • 第9大行星或是系外行星 45億年前被太陽強拉而來
    現在,瑞典隆德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所謂的第九大行星實際上可能是太陽系外行星,是45億年前被太陽「強偷」來的,自此後成為太陽系的一部分。所謂系外行星是指太陽系之外的行星,現在這個概念似乎不再適用。隆德大學天文學家亞歷山大·穆斯迪爾(Alexander Mustill)等人認為,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依然還處於年輕階段時,將第九大行星從其原始恆星身邊「偷走」。
  • 太陽系44.8億年前發生大轟擊,地球和月球未能倖免,遭受重創!
    歡迎來到太陽系早期,就在45億年前行星形成之後,我們周圍的一片混亂。彗星、小行星甚至是原行星的浪潮湧向太陽系內部,其中一些還在途中撞上了地球。現在,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地質學家史蒂芬·莫吉斯領導的一個小組,已經為我們地球歷史上這一暴力時期制定了一個新的時間表。
  • 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了地球,生命才得以在地球出現
    46億年前,太陽從分子雲中坍塌成型,它的身邊,是50到100個巖石行星胚胎,大小介於今天的月球和火星之間在此後的1億年間,近百個行星胚胎碰撞融合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四個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但鮮為人知的是,早期太陽系其實有5顆類地行星。
  • 45億年前隕石包含生命基本物質 或揭示地球生命起源
    圖:45億年前太陽系誕生之初形成的一塊隕石,有助於我們揭開地球生命起源鳳凰網科技訊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8月9日報導,在45億年前太陽系誕生之初形成的一塊隕石,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在太陽系誕生期間的動蕩時期,太空巖石聚集在不斷增長的太陽引力場周圍,並高速碰撞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行星、衛星和流星。科學家分析了這一時期形成的一塊隕石,它在45億年後墜落在地球上。對這塊被稱為Orgueil的葡萄柚大小的古老隕石進行分析,揭示了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
  • 地球年齡45億年,是如何測出來的?
    根據開爾文的計算,地球應該形成於2000萬至4億年前。不過,開爾文大幅低估了地球的年齡。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地球內部的另一大熱量來源——放射性熱量。根據目前的估計,在地球內部的熱量來源中,放射性熱量和原始熱量各站一半。另外,地球內部還存在熱對流的現象,這也能夠讓地球溫度的下降速度遠低於開爾文的預估。
  • 宇宙已知最大恆星有45億個太陽大,地球的2億億倍,1千萬年後消失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這些閃著寒光的小星星絕大多數都是和太陽一樣的恆星。只是它們距離地球過於遙遠,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它們只是一個個的小光點而已。其實它們的個頭都非常的大。有的恆星大到太陽在它跟前就如同塵埃一般。今天咱們要聊的恆星就是這樣的一顆恆星。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宇宙中最大恆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 南極冰層下隱藏著太陽系45億年前的秘密
    眾所周知,南極是科學家的科研重地,我國最早的南極長城科考站於1985年建成,沿襲至今的還有、和。由此看來,南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如何,南極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科學家的必究之地。45億年前的歷史秘密,來自探險隊的科學家們已經衝到了南極的冰蓋上搜尋可能隱藏的鐵隕石。
  • 5億年前,太陽系曾發生過「戰爭」?地球生命是怎麼來的?
    隨著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們認識到了真實面目的宇宙,真正的宇宙一片死寂漆黑,危險是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進行了數百年的探索,科學家也希望可以解開宇宙深處的謎底。雖然我們的科技水平已經十分發達了,太空人也曾多次進入太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的科技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宇宙那麼大,我們逃離地球的範圍連太陽系都沒有出去過。
  • 為什麼地球實際年齡是45億年?是怎麼測量出來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現如今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之中,那就是我們的"母親"地球。那麼我們在這片土地中產出,進化,繁殖,生活,索取著,進行著一切有利於我們的活動,地球給予了我們這麼多,大家知道它的歲數嗎?又是怎麼測量出來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你知道地球多大了嗎?科學家們計算出地球年齡近45億年!
    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石是位於加拿大西北部大奴湖附近的阿斯塔片麻巖,有40.3億年的歷史。但是在所有的大陸上都能找到35億年以上的巖石。格陵蘭島擁有伊蘇阿上地殼巖石(37 - 38億年),史瓦帝尼的巖石則有34 - 35億年。西澳大利亞的樣本有34億年到36億年的歷史。澳大利亞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礦物顆粒。
  • 地球已經轉動了45億年,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根據一系列的證據,地球的誕生時間可以追溯到45.4億年前。數十億年來,地球不斷圍繞著自轉軸自轉,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那麼,地球持續轉動的動力來自於哪裡?地球是永動機嗎?早在46億年之前,太陽系還未形成時,沒有八大行星,也沒有太陽,只有一團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星雲。在外界的幹擾下,太陽星雲的中心發生了引力坍縮,氣體和塵埃不斷落入中心。雖然星雲看似雜亂無章,但組成粒子之間的互相碰撞不可能會恰好抵消掉,必然會在某個方向上產生淨角動量,所以太陽星雲會逐漸在那個方向上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