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因行星碰撞被凍住,其原理可阻止全球變暖,就是風險太大

2020-12-06 數字農業觀察

雖然,宇宙中發生行星碰撞的機率很高,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行星在碰撞中變成宇宙塵埃,但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似乎很少發生這樣的事情,至少很少會有體積較大的行星發生碰撞。過去,雖然有很多小行星飛過地球,但基本都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上。所以,我們很難直接見到行星碰撞的宇宙景觀。

小行星撞擊

行星撞擊形成的宇宙塵埃散落地球

行星碰撞所造成的結果是相當嚴重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直接導致了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全部滅絕,也造成了地球上近80%的物種消失。現階段,我們通過行星探測器傳回的行星照片,也可以看到像水星、火星、月球之類的巖石行星在小行星撞擊之後留下的累累傷痕。

水星

儘管現階段的地球十分的安全,但在4.66億年前,地球也曾受到了小行星的困擾。

2019年9月18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指出,相關數據顯示太陽系中兩個小行星發生強烈碰撞的時間和地球一段冰河時期的時間恰好吻合。這場發生在太陽系中的巨大行星碰撞發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其直接造成了一顆直徑約為150千米的L-球粒隕石母體被摧毀。

L-球粒隕石母體被摧毀 來源:Don Davis

研究人員在地球的沉積記錄中研究了外星物質,這包含了隕石和微隕石。他們通過食石酸處理了地球上4.66億年以前的巖石樣本並提取出外形物質,隨後,研究它們是什麼物質以及來自哪裡。結果表明,這些外星物質中的絕大多數都來自宇宙中的災難性事件。

地球「進食」

小行星被摧毀的事件雖然常見,但這顆L-球粒隕石母體被摧毀之後,卻產生了大量的宇宙塵埃,這些塵埃在碰撞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逐漸擴散到了整個太陽系內部。塵埃擴散過程中逐步穿越了地球,並不斷地被地球引力吸引,最終充斥在地球大氣中或落在地球表面。

宇宙塵埃

事實上,地球幾乎每天都在「吞噬」外星物質,我們可以把這個現象想像成地球「吃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Philipp Heck指出,正常情況下,地球每年獲得的外星物質可達到4萬噸,這意味著地球每天都需要「進食」約110噸的外星物質。

不過,大家遠不必為此驚慌。儘管這些物質絕大多數都是宇宙塵埃,但大多數都會漂浮在遠離地表的大氣層中,哪裡的吞食量可能為地表的1000~10000倍。但即便是達到4億噸的太空塵埃量,也僅僅恰好相當於人類2015年生產的塑料總量。

地球

外星塵埃「凍」住了地球

研究人員在對塵埃樣本進行分析以確認它們的來源之後,便開始了解如此大量的大氣塵埃會對古地球氣候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毋庸置疑,但整個太陽系的空間都被細微的宇宙塵埃所填充斥的時候,地球所接收的有效太陽能量就會變少,再加上宇宙塵埃對光和熱的吸收,地球的表面溫度逐步出現下降,進入了一個新的冰河時期。

冰封地球 來源:Chris Butler

過去的研究指出,在奧陶系中期,地球海平面出現了急劇下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大部分的水變成冰。而這個時期恰恰是太陽系兩顆行星發生巨大碰撞的時期,此時,大量的宇宙塵埃充斥著整個太陽系。所幸的是,地球溫度並不是瞬間下降,而是經過了近200萬年的變化,這為地球生命創造了足夠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

冰封地球 來源:百度

瑞典隆德大學的Birger Schmitz指出,當時的氣溫下降可能引起了地球上新物種的爆發,同時,他也指出,這次溫度驟降的時機對地球來說相當完美。

利用宇宙塵埃阻止全球變暖

研究結果一經公布,就有人提出,可以通過向地球遠端的大氣層輸入塵埃來阻止全球變暖的趨勢。但Heck指出,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方案。

全球變暖

我們知道,在研究古代地球氣候變化時,其時間尺度都是以百萬年為基本單位。而如今的全球變暖是一種溫和的提升,也就是說,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周期內,人類所能感受到的壓力並不是很大。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更為穩健的方法,比如減少碳排放,恢復森林面積等更為安全的方案來緩解氣候壓力。

畢竟,在向地球大氣中放入大量塵埃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任何差錯,對整個人類來言,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相關焦點

  • 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有辦法阻止嗎?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的一個過程,要研究人類有什麼辦法來阻止全球變暖,我們需要先來弄清楚全球變暖的形成原因。目前,我們主要認為全球變暖的發生,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也就是人類一方面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另一方面人類對於地球表面的綠色植被進行破壞,從而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從而增強大氣保溫作用,使得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太陽能地球工程可能存在風險,減排仍是最佳選擇
    有科學家擔心進一步幹預地球氣候會帶來不可預見的危險,而另一些科學家則指出,這種破壞氣候的解決方案無助於解決海洋酸化或對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最新研究表明,隨著地球變暖,懸掛在天空中低而濃的雲層將陽光反射回太空,自身融化成稀薄的空氣。這一損失不僅會引發比預期更大的氣候變化,而且可能破壞未來太陽能地球工程解決方案的潛力。
  • 溫室氣體零排放也不能阻止全球變暖
    很多人認為溫室氣體零排放就能阻止全球變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近日,挪威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全球變暖可能是個偽命題……
    而地球上80%以上的居民都居住在離海岸線100公裡之內,因此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毀滅性的後果,這基本已為地球人所公認。人類阻止全球變暖的熱情已上升到宗教高度,各國政府也團結起來,共同阻止該可怕結果的發生,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就是一個重大舉措。
  • 把陽光反射回太空,能阻止全球變暖?科學家:反而會加劇氣候混亂
    畢竟,火山噴發做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事情,儘管其效果是短暫的。當一座活火山爆發時,它將細小的火山灰噴射到大氣中,在那裡粒子可以作為一種雲層逗留,將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並暫時冷卻地球。最近,一些科學家正在探討類似效果的計劃,例如通過飛機、氣球甚至飛艇向平流層發射反射性氣溶膠,以阻擋太陽的熱量以抵消全球變暖。
  • 深入研究地球磁場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結果顛覆認知
    此外,我們還會討論磁場是如何影響地球的、什麼是臭氧層、什麼是「臭氧層空洞」以及什麼是真正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當來自太陽的磁場線擊中行星時,由於磁力線不能穿過像行星這樣的導電物體,所以它們會在行星周圍形成一個磁層。所以即使沒有磁場,每個行星都有一個磁氣圈。範艾倫輻射帶和地球磁場的不同部分,圖片來源學習網磁場發生了什麼變化?
  • 全球變暖:人類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後果,問題是我們阻止不了
    文/漂流的亞特蘭蒂斯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聊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全球變暖。這個關注度一直在上升的話題,尤其是近些年來大家都能明顯感覺到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這都是氣候變暖導致的。什麼是氣候變暖我們所指的全球變暖是指地表、海洋和空氣溫度的異常升高。
  • 病毒能阻止全球變暖?超過25億人「禁足」後,地球開始自我拯救!
    病毒可以阻止全球變暖?超過25億人「禁足」後,地球開始自我拯救!現在的全球變暖已經不再是存在於我們腦海當中的一個名詞,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全球變暖是指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為溫室效應而導致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的結果,現在由於全球變暖的到來,大多數的山脈冰川出現了退卻的現象,在未來或許我們將會迎來高山無雪或者是無冬之年。
  • 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 地球全球變暖的影響
    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 地球全球變暖的影響時間:2018-04-10 11:37   來源:博科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地球全球變暖的影響 人們喜歡把地球看作是最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因為它滿足了目前我們所知適合生命生存、繁衍和繁榮數十億年的所有條件。畢竟地球大氣層厚薄適中,表面又有液態水存在。海平面上壓力和溫度的結合讓水存在成為可   原標題:為什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滅亡?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僅僅停止排放可能不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最新研究認為,現在是投資積極的碳捕獲的時候了。  根據近日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關於1850年至2500年之間全球氣候覆雜性的簡化模型,即使人類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減少到零,全球溫度仍可能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繼續上升。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溫室氣體的作用是保溫,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意味著地球系統的保溫性能越來越好,「吞」進來的能量沒怎麼變、「吐」出去的能量變少了,就使地球系統內部的能量越來越多,這就是全球變暖的原因。全球變暖的能量去了哪裡?
  • 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誰?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 南極出現一種神秘物質,可以阻止全球變暖,那地球豈不是有救了?
    文/瑤堇雲詩南極出現一種神秘物質,可以阻止全球變暖,那地球豈不是有救了?對於地球的環境問題,那是幾乎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的,這體現在很多方面,人類的居住環境,海洋的汙染環境,不過這些並不是最關鍵的,這些都是可以進行改善的,而且並不需要耗費太多,但是全球性的變暖,那可就太過嚴重了,已經是可以感受到這樣的後果,可能有所了解的人會知道,南北極的冰川正在逐漸的融化,這是引起了世界所有國家的重視的。
  • 比預期熱10倍,到達地球的太陽風異常炎熱,或就是它導致全球變暖
    他們一邊調取了衛星的監測數據,一邊又通過現有理論進行計算,結果發現,太陽風到達地球時的實際溫度是預測溫度的10倍。強烈的太陽風會破壞電力、通訊設施,會嚴重影響在軌衛星的運作,同時我國科學家楊學祥也指出,強烈的太陽風是全球變暖的重要推手。太陽風為何會如此熾熱?是什麼未知能量在給予它源源不斷的熱量嗎?它又為什麼會推動全球變暖呢?
  • 科學家發現即便沒有人類,也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真的和人類活動無關嗎?地球到底是變冷還是變暖,有兩個關鍵,一個是太陽的因素,另一個是地球的因素!太陽從誕生到死亡儘管會有大變,但它並不會在短短幾百年內產生變化,所以地球上的氣候都是大都是地球本身導致的!
  • 對抗地球變暖:太陽上掛「遮陽傘」?-太陽,地球,高溫, ——快科技...
    最新研究稱,通過阻擋陽光來「冷卻」地球並不能使人類農田免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此前,有研究者猜想,如果向大氣層注入顆粒,或許就能降低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從而阻止農作物死亡。然而,科學家分析了過往歷史中火山噴發造成的地球冷卻現象,發現如果在大氣層中遮擋陽光的話,對農作物造成的傷害足以抵消所帶來的好處。
  • 「全球變暖」時代的焦慮
    阻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焦慮現在網消息 溫室效應已成為各國刻不容緩需要處理的問題。他說,如果某個人或某個國家有一天發現自己能夠設定整個地球的溫度,很難想像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事實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並不包括美國。就在大會提議暫緩地球工程項目數小時前,美國田納西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巴特·高登發表聲明,鼓勵開展「地球工程」研究。但布朗森表示,國際暫緩令傳遞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如果歐巴馬政府說,『我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反正我們就是要做』,這將是非常愚蠢的」。
  • 可以給地球一把「遮陽傘」擋住部分陽光,消除全球變暖的災難嗎
    地球軌道處於太陽光的強度大約為1380瓦/平方米。然而,地球並沒有把所有這些光全部吸收掉,而是把這其中的一部分反射回外太空。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數據,地球的反照率大約為33%,也就是說地球只吸收其中67%的能量。我們知道有溫度的物體就會向外發出輻射,且溫度越高輻射的能量越大。地球也不例外,它也在向外太空發射紅外能量。
  • 全球變暖加劇驟旱風險
    中國驟旱風險呈顯著上升趨勢世界資源研究所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約1/4的人口面臨極度缺水的危機。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的1/4,也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河湖乾涸、草木枯萎、飲水受限、糧食減產……乾旱一直威脅著人類社會。
  •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時間:2020-07-22 15:54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令北極熊無處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