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的焦慮
現在網消息 溫室效應已成為各國刻不容緩需要處理的問題。於是,科學家們計劃在地球運行軌道上空架設「遮陽傘」;往大氣中撒硫磺顆粒;噴灑海水讓雲變白或製造白色沙漠,反射更多陽光……這些旨在給地球降溫的奇思妙想,便是「地球工程」。近年「地球工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日前在日本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上,一些環保人士呼籲凍結「地球工程」。原因是這些計劃存在較高風險,更可能會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
「地球工程」巨型太空「遮陽傘」等計劃被叫停
所謂「地球工程」,指的是通過超大規模的工程手段改變地球環境﹑遏制地球變暖及海平面上升的一些項目。
後果無法預計
近幾年,科學家們提出的這類創意,一些已被多國醞釀並造出預算,準備逐步實施。例如,德國在制定21世紀的最初15年的預算首筆經費為5億馬克。
想知道「地球工程」能夠帶來的影響?請參考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的情況。當時,火山噴出的近2000萬噸二氧化硫進入了大氣平流層,這些微粒將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一段時間之後,全球氣溫平均下降了0.5℃。
這次噴發讓科學家發現,可以利用飛機直接將二氧化硫注入平流層來給地球降溫。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能源和環境系統研究室主任大衛·基思說,這非常容易做到。「改變整個地球的氣候只需要這麼少的材料」,他說,「操作成本便宜得出奇」。
這便是所謂的「皮納圖博效應」,也是科學家相信技術可以對抗氣候變化或至少緩解其影響的方法之一。另一種方法則是在海洋中種植藻類來吸取二氧化碳。
這些方法聽起來不錯,卻可能對許多區域的氣候及生態系統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向大氣中散發大量硫磺顆粒,可能會對臭氧層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如果海洋藻類大規模生長,則會吸收水中營養物質與氧氣,導致魚類和其他動物缺氧死亡,類似我們身邊的水華現象。
欠缺管理機制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朗索瓦·斯馬德表示:「我們歡迎某些『地球工程』計劃,但目前實施這些計劃都太危險,因為它們帶來的潛在環境問題尚未可知。」
美國科爾比學院歷史學家詹姆斯·弗萊明則提出了另一個新問題——「地球工程」的項目監管問題。他說,如果某個人或某個國家有一天發現自己能夠設定整個地球的溫度,很難想像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事實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並不包括美國。就在大會提議暫緩地球工程項目數小時前,美國田納西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巴特·高登發表聲明,鼓勵開展「地球工程」研究。但布朗森表示,國際暫緩令傳遞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如果歐巴馬政府說,『我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反正我們就是要做』,這將是非常愚蠢的」。
基思認為,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具有單方面通過地球工程來操控氣候的動機。但他表示,一旦各國深刻意識到氣候變化影響了其國家利益,形勢就會改變,而「我們恰恰缺乏一個國際機制來真正管理這一點」。
不過,基思認為,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地球工程」可能最終會成為一個重要工具,但沒有理由倉促上陣,「我希望爭論進行得緩慢一些」,他說,「因為兩個方面都存在風險。主動迅速地採取行動有實際風險,而無所作為也有潛在風險」。
公益海報
地球溫度日益升高,我們的星球變熱了,也生病了!你體溫升高,那叫做發燒;可如果是大氣和海洋溫度升高,那便是全球變暖,會帶來溫室效應。因此,今天我們精選了一組以全球變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它們既傳遞著環保的訊息,又有著不可思議的美感。
主題遊戲
玩家將拯救200年後的地球
各國為宣傳和普及環保是各出奇招。近日,一款名為《世界命運》的電腦遊戲在英國上市。在遊戲中,人們可以通過降低碳排放的方式拯救地球,反之如果氣溫不斷上升,地球則會被洪水、乾旱和火災毀滅。真是將地球的命運全權交到大家手中。
該遊戲由英國Red Redemption遊戲公司開發,內容取材於兩極探險家Pen Hadow的真實經歷,遊戲裡採用了真實的氣候變化模式。遊戲中,玩家擁有一筆預算、環境資料以及各種能源的信息,玩家必須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待玩家布局完畢,遊戲將帶領玩家去看看200年後的地球。
Red Redemption遊戲公司主席Gobion Rowlands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方面,遊戲是一種很好的媒介,「如果人們可以感受到並看到氣候的變化,這比讀大量的科學論文的效果要好得多」。環保人士對此也表示歡迎。《地球之友》的Mike Childs說:「希望通過虛擬世界中與氣候變化的較量,玩家們能在現實中也採取行動。」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