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餘力宣講全球變暖問題的戈爾
《難以忽視的真相》是部奇書。該書講的是科學技術問題,而這個問題政治家都非常關心,甚至世界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都會坐
到一起開會來討論它;該書講的是科學技術問題,可是卻是由非科學家(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來寫的,幾乎人人都可讀懂;它內容很雜,涉及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社會、家庭,可說無所不包,但卻有機聯繫在一起;該書被列入美國《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的暢銷書榜;據該書改編的紀錄片成為全球熱賣影片,並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可以說,《難以忽視的真相》的出版標誌著,全球變暖問題已成為了西方社會乃至全世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全球變暖證據觸目驚心
《難以忽視的真相》大體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變暖的事實和物理學原因;第二部分分析造成全球變暖危機的社會原因;第三部分是對全球變暖的懷疑論者和美國政府的批評和揭露;第四部分是措施、希望和行動,指出了人人都可為化解這個危機所做的具體行動。
第一部分是該書的重點。書中寫到,全球變暖最直接的後果是高山冰雪和高緯度極冰的融化,以及夏季熱浪的增加。例如,著名的赤道非洲吉力馬札羅雪山可能將在2010年前消失;南極冰架(如拉森B,面積241×48平方公裡)等正不斷崩塌入海;北極將迎來夏季無冰的時代,而極冰的消失將降低地面對陽光熱量的反射率,從而大大加速全球變暖。另外,全球變暖將使高緯度永凍土融化,其中700億噸碳的釋放將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由於不斷融冰的結果,海平面不斷上升,已經使太平洋許多群島低地國家(例如吐瓦魯)許多居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該書認為,世界許多地區將發生嚴重海侵局面,例如,我國鎮江、揚州以東地區將可能成為汪洋大海。所以戈爾引用英國政府首席顧問大衛金的話說:「世界地圖要重新繪製了。」
全球變暖的直接影響,打破了全球不同物種間的生態關係的平衡,使許多動植物的病蟲害增加和蔓延(包括人類的熱帶病向高山、高緯度地區蔓延);使地球上物種絕滅的速度比原來正常速率高出了1000倍。
全球變暖使熱帶海洋升溫的結果,使海洋上大規模風暴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增加了50%,南大西洋開始出現颶風。此外,全球變暖使許多地區旱澇災害增加;使非洲沙漠化加劇,世界第六大湖查德湖在40年內已經消失……由於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在過去30年內,全球保險公司向受害者支付的賠償,已經比以往增加了15倍之多。
該書主要篇幅是照片,其次是圖表,文字只佔一小部分。該書以同一地點在不同時期拍攝的大幅照片進行對比,直觀地展現全球變暖對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觸目驚心。本書的封面也值得一說。封面照片是由兩張照片組成的:三個工業煙囪冒出的滾滾白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颱風雲系,颱風眼清晰可見。它巧妙地說明了,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會使颱風頻發。而颱風,代表了世界上最強大、最嚴重的災害性天氣。
全球變暖危機的社會原因
戈爾稱,人類文明正與地球生態之間發生劇烈撞擊,兩者間的根本關係被以下三個關鍵因素所徹底改變。筆者將此簡稱為全球變暖危機的社會原因。
第一是人口爆炸。全球人口在公元元年大約是2.5億,1796年美國建國時達10億,到1945年二戰結束增加到了23億,到2006年已達65億,預計在2050年將達到91億。人口數量的急劇上升導致了對食物、水、能源,還有其他資源的巨大需求,從而造成了對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
第二是科技革命。戈爾提出,舊習慣加舊技術等於可預見性後果,而舊習慣加新技術則等於不可預見性後果,而這種後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人類所創造的新技術,加上龐大的人口數量,使我們人類成為一種巨大的力量」,但「新技術只是給了我們新的力量,卻沒有給我們新的智慧和思路來正確使用這些力量」。
第三是人們對待全球變暖危機的思維方式。他講了一隻青蛙的故事:一隻青蛙跳進了沸水中,它馬上跳了出來,因為它意識到了危險;但是如果它跳進了冷水中,水溫慢慢地升高到沸點,它只會呆在水裡,一直到它被救出來(過去講是「被煮熟」)。而地球溫度也是慢慢升高的,全球變暖之所以特別危險,原因之一正在於此。
這場危機是對道德的一次叩問
儘管全球變暖已是既成事實,儘管全球變暖的物理原理已經明確,儘管全世界絕大多數科學家也已達成共識,但是,世界上卻仍然有「許多人」表示懷疑。為什麼?
有位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她全選了最近10年在學術雜誌上發表的928篇有關全球變暖的文章,發現其中沒有一篇是持懷疑態度的;而過去14年中發表在大眾報刊上關於全球變暖的634篇文章中,竟然有53%的文章是屬於懷疑論的。這又是為什麼?
戈爾揭露說,這種誤導來自一個規模不大但資金充裕的組織。它的資金是由埃克森、美孚以及其他石油、煤炭公司資助的。他們的目標是「把全球變暖這個問題重新定位為是個理論,而不是事實」。
戈爾指出,「關於全球變暖的錯誤信息的主要來源是布希、切尼領導的美國政府」,因為「他們任命了一批由石油公司推薦的懷疑論者,讓他們擔任一些關鍵部門的職位,……其目的是,使全球變暖這個議題不能在世界範圍內達成一致」。「2001年初布希僱了一個叫菲列普·庫克的律師(說客)來負責白宮的環境政策。……他是石油、煤炭公司的代表,主要負責在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上把美國人民搞糊塗。……雖然說庫克在科學上沒有經過任何培訓,但他卻被布希麼總統賦予權力來編輯和審查由美國環保署及聯邦政府其他部門發布的全球變暖的官方評論」。只是因為這件事被洩密給了《紐約時報》,「使白宮顏面掃地」,庫克才不得不辭職跑回石油公司工作去了。
戈爾指出,2004年6月21日,4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名批評布希及其領導的政府歪曲科學。
此外,戈爾還揭露了美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佔全球1.4,但人口僅佔1.20)的國家,揭露世界上沒有籤署《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只有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等。
最後,戈爾把如何對待全球變暖的態度問題提高到了道德的高度。這「不是一個政治話題,而是道德話題」;「這場危機與政治無關,而是對道德的一次叩問,對靈魂的考驗」;「想像一下子孫質問我們:『你們那時在想什麼?難道不關心我們的未來麼?你們當時一定是太過自私,不願意停止破壞環境?』」
好書並非沒有缺點
我國諺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書也如此。作者試從雞蛋裡挑骨頭,提出三點議論。不當之處,請編者、讀者批評指正。
1、該書第一部分中有幅濃煙滾滾的照片,文字說明是「大氣層薄到我們足以改變它的成分」。其實,首先,大氣層一點也不薄,它厚達上百公裡,以致地面上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強高達760毫米汞柱。其容量之大,令60億現代人類發出的巨額熱量(使城市都成為熱島)對全球變暖的貢獻仍可以「忽略不計」(戈爾語)。
但是為什麼又會發生全球變暖?筆者認為,這主要是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雖然其量比起大氣質量亦很微小)這個外因,通過了地球大氣系統(輻射和熱量平衡)這個內因,大大放大了效應的結果。這在中國話中叫做「四兩撥千斤」。人類直接發熱正因為沒有通過這個內因,所以其影響便可以「忽略不計」。
其次,我們也並未改變大氣層的成分。雖然人類確也增加了新的氯氟碳成分(用於製冷劑、發泡劑等,它主要引起臭氧層減薄),但其量極其微小。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二氧化碳等「自然」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所造成。
2、關於地球大氣中臭氧層減薄問題。戈爾用它作為人類協作共同解決全球環境危機的成功例子,來鼓舞士氣。這確是事實,但其實兩者解決的難度相差很大。因為戈爾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兩種危機影響的地區不同。人類排放氯氟碳破壞臭氧層影響最厲害的地區是高、中緯度,會造成這些地區皮膚癌和眼睛白內障高發,以及地面生態系統的破壞。而世界上發達國家正好位於中高緯度地區(柯林頓總統也曾患過皮膚癌)。而全球變暖的影響則沒有這種特殊性,基本上是全球「共享」的。這樣,有些發達國家對治理全球變暖問題自然就不那麼賣力氣了。
3、關於現今頻發的各種自然災害為什麼是全球變暖引起的問題,書中基本上都沒有交代。當然,對這個問題,氣象學家也不可能一一解釋清楚。但是氣象學家們想了一個辦法,他們把全球異常自然災害統稱為極端天氣事件,指出全球變暖會引起這種事件的多發。因為全球變暖會改變和破壞原來正常的大氣環流。世界氣象組織和我國氣象部門都經常這樣向公眾解釋。因此在這本書裡,如果也能這樣處理(只需在前面提一次),就可以很巧妙地避開去解釋每一個自然災害成因的困難。但戈爾書中雖出現過極端天氣事件這個名詞,但卻沒有利用這個辦法,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當然,我們是不可以用氣象學家的標準去要求一個政治家的。
全書的翻譯整體十分漂亮,但也有很少數看不懂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一些錯誤。例如書中多次提到的颱風「溼度」(英語應是Humidity),實際應是颱風「強度」(英語應為Intencity一類)之誤。但是,瑕不掩瑜。本文作者始終認為,這本書對世界貢獻之大,並不亞於40多年前卡遜女士的《寂靜的春天》。因為卡遜女士揭露的只是全球農藥汙染,而戈爾揭露的則是殃及全球人類生存的全球變暖(儘管不是他首先提出)。他在書中告誡世界,「我們如同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人類如果無視這種警告,「瀕臨失衡的地球」變成「完全失衡的地球」,「寂靜的春天」變成「寂靜的地球」的日子,也就離我們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