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全球變暖、哥本哈根、節能減排,這些如今都已成為世人熱議的話題,甚至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決策。部分人談虎色變,更多人疑慮重重,氣候變暖似乎已是當前不可迴避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而哥本哈根會議前夕爆出的「氣候門」,則讓本就紛繁喧擾的氣候變化討論更添一層雲遮霧罩,迅速引起各方爭議。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真的是一個大騙局,世人對氣候現有的觀念和憂忡將會被顛覆,而科學的嚴謹和透明也將受到深刻的質疑。
氣候變化數據遭人為修改?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中心曾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和制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該中心主任菲爾·瓊斯教授的部分電子郵件內容顯示,一些科學家涉嫌操縱數據,選擇科學流程,支持其碳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的結論。
藉此,原本一些已失去話語權的氣候變暖懷疑論者乘機發難,美國國會議員詹姆斯·桑森布雷納稱「這是科學的法西斯」,並要求國會嚴審歐巴馬政府的減排計劃,「總有一天全球變暖論將被揭露為一場騙局」。
而支持氣候變暖的科學家和學術機構也立刻針鋒相對地進行還擊。支持全球氣候變暖說的主要機構之一,英國氣象局公開發表用以分析「人類造成全球變暖」的歷史數據,以證明是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這些數據始自160年前,從全世界1000多個氣象觀測站收集而來,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最新分析也表明,全球變暖的長遠趨勢並未顯示出任何停止的跡象;本世紀頭10年很可能成為有現代記錄以來最溫暖的10 年。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一直處在超出正常波動範圍的升溫大趨勢中。
對於「氣候門」,《紐約時報》記者託馬斯·弗裡德曼也評論說,氣候變暖否認派圈子發布的這些偽科學,背後有石油巨擘的利益驅使。而且雖然由於氣候系統太過複雜,但是有兩點是肯定的:第一,人類排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長期存在,因此變暖是「不可逆的」;第二,二氧化碳的增加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那麼只要氣候問題是「不可逆」且「可能成災」,哪怕發生概率只有1%,也需認真對待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大騙局?
英國電視節目製作人馬丁·德金拍攝了一部《全球變暖大騙局》的片子,用列舉數據,採訪科學家的方式,試圖說明全球變暖是由於太陽輻射的變動引起的,與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無關,而且環保主義者以此名義幹擾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片中提出了數個對全球變暖論的質疑,如大氣運動是個很複雜的過程,太陽、洋流、宇宙射線都會參與其中,怎麼能簡單地都怪在二氧化碳上呢?而且二氧化碳只是地球大氣的很小組成部分,而且這麼小部分的氣體增加有多少是人類行為引起的也很難說。同時,溫度和二氧化碳的曲線和人類發展的進程不符,人類工業高速發展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但是溫度急速增長卻在40年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教授、博導李佩成院士也提出,全球氣候一直在變化,氣候變化的動力主要在天在地而不是人,當今的氣候變化可能只是氣候變化總過程中的一個波動階段,而非永遠的趨勢;且其變幅並未超出歷史上氣候變化的範疇。因此,不能斷言全球氣候是因人為的排放二氧化碳而日趨變暖。
此外,麻省理工學院(MIT)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氣象學教授理察·林德森也認為,過去十年全球變暖幅度僅為0.6攝氏度,人們低估了自然的變異性,人類應該負主要責任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林德森表示,「總有一天全球變暖論將被揭露為一場騙局,我希望這發生在我的有生之年。」
但是,《全球變暖大騙局》被很多環保人士指責部分數據造假,且存在斷章取義。英國BBC時事與新聞欄目監製、著名環境記者傑瑞米·布裡斯託指出,《大騙局》這部片子有很多不實之處,它甚至不是懷疑而是誤導性的片子。布裡斯託還披露,該片中被採訪人的博士頭銜,其實並沒有專業的背景;所謂的「科學家」也無從事氣候變化的專門研究。幾位真正的氣候變化專家的原話被斷章取義,作了反面宣傳。「由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的調查證實,出鏡的科學家們講的話被錯誤引用。」
對於其他懷疑論者的質疑,支持全球變暖論的科學家作為還擊,往往通過引用數據來證明二氧化碳作為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正在引起地球潛在的危險的變暖。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約瑟夫·卡納德爾領銜發表報告說,200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高35%。這是比預期快得多的增長速率。而化石燃料工業應用的增長正是二氧化碳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對謊言,也反對危言聳聽
雖然「氣候門」、《全球變暖的大騙局》等否定氣候變化論,無法動搖大部分人對氣候變化的立場,但其意義在於能夠喚醒我們的獨立思考。布裡斯託就強調說既要反對否定氣候變化的觀點,也不贊成危言聳聽的預測。
實際上,關於氣候變暖學說中的部分數據,很多科學家至今也無法解釋,這說明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的學說並非無懈可擊。或許全球變暖學說是真理,但真理的產生必先經過一連串的質疑和否定。這些質疑和否定,可以讓輿論和全球公民敦促科學研究更加公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