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的活動無關

2020-11-24 新東方

  2015年高考網小編為考生們整理了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同學們可參考複習,以下是《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的活動無關嗎?》,供同學們學習。更多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請關注新東方網高考網。

  大多數環境學論著認為,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上升,而全球變暖將使地球兩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給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但是,荷蘭學者克羅寧博格所著的《人類尺度:一萬年後的地球》一書中的觀點,似乎可以讓人稍稍緩解一下在氣候變暖問題上的緊張感。作者的基本觀點是:當下發生的所有氣候變化,從地球的立場出發,都是「正常運作」。大自然的變化類似於四季交替,只不過是它的時間尺度要長得多。根據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萬年以前開始的,那時,天氣已開始轉暖,曾經覆蓋了當今人類廣泛活動區域的冰層逐漸在陽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則開始從漁獵轉向定居農業。到現在,人類已經處於「夏季」,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擔心氣溫上升可能會帶來的危害」。「夏季」終將過去,這也是自然規律,只不過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秋季」才會來臨。那時海平面將會下降,而今天人們因為氣溫上升所引發的討論也將隨之結束。

  克羅寧博格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以及由此造成的極端天氣頻繁、荒漠化加重、物種滅絕加速等情況,之所以顯得十分淡定,在於他看待這一問題時使用了與眾不同的時間尺度。通常人們只考慮幾十年或幾百年的事情,並且一直在用這種人類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結果每個人都為現在的氣候最大值緊張不已。其實,這在克羅寧博格看來只不過是大自然循環中出現的「一絲波紋而已」。

  如果我們超越現階段人類思考問題的尺度,觀察一個漫長的周期,情形也許就不會那麼令人沮喪了——那就是一萬年的時間尺度,為什麼要一萬年的時間尺度?因為人類現在所處的地質時代開始於一萬年以前;地質學的知識也告訴我們,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處的溫暖期一般不會超過一萬年;大約一萬年前爆發的火山目前都處在活動期等等。與地質學應用的時間尺度相比,人類的尺度就不那麼適用了。這也難怪他要嘲諷因為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而變得異常焦慮的人民,「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圍著小周期內出現的現象團團轉」?

  《人類尺度:一萬年後的地球》這本書的觀點有助於提升人類面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挑戰的勇氣,正像作者所說的那樣:穿著熊皮、拿著石斧的石器時代的人類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來,我們難道無法運用現代高科技去解決海平面上升一米帶來的後果嗎?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即使人類的活動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們也不能從此以後就不加節制地去排放溫室氣候,大量地消耗資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經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克羅寧博格也表示,「我們應該節約能源」以保護有限的資源。

  1.下列關於本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這已經成為大多數環境學論著的觀點,但是克羅寧博格對此並不認同。

  B.全球變暖會導致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例如極端天氣頻發、荒漠化加重、物種滅絕加速,這給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C.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並由此造成地球兩極冰川融化的現象,從地球的立場出發,這實際上屬於大自然的「正常運作」。

  D.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克羅寧博格並沒有使用「人類的尺度」來衡量這一問題,所以他顯得十分淡定。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大量地消耗自然資源會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所以克羅寧博格也表示「我們應該節約能源」。

  B.克羅寧博格認為,如果我們超越現階段人類思考的尺度,從一個漫長的周期來觀察溫室效應的話,那麼可能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C.《人類尺度:一萬年後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與氣候變暖二者密切相關的觀點提出了挑戰,為我們思考氣候的變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克羅寧博格對地球的未來做出了預測,並以此為基礎,從地質史上的火山爆發以及氣候變化等自然進程的角度進行了論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通常人們只考慮幾十年或幾百年的事情,克羅寧博格卻改變了研究的視野:他不考慮明年,也不考慮一百年後的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一萬年以後。

  B.在大自然的「春天」降臨之前的遠古時期,氣候異常寒冷,廣大區域都覆蓋著冰層,因此人類的祖先當時並沒有採取定居農業的生活方式。

  C.克羅寧博格採取一萬年的時間尺度來觀察、分析地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這並不意味著地質學上的時間尺度都是以一萬年為單位的。

  D.石器時代的人類能在冰期中生存下來,與今天我們試圖解決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問題相比,雖然形式不同,實質都是積極利用知識應對危機的表現。

  參考答案:

  1.C 【解析】項,這只是克羅寧博格的觀點,並不是原文的看法。

  2. D【解析】「從地質史上火山爆發和氣候的變化等自然進程的角度進行了論證」不對,而是以「大自然變化的時間尺度」為中心展開論述。

  3. A【解析】「他不考慮明年,也不考慮一百年後的事」不對,原文只是說「他在看待這一問題時採用了與眾不同的事件尺度」。

  以上是新東方網高考網小編為考生們整理了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請關注新東方網高考網。

  高考資料下載請進

           

  

  重點關注:

  >>>

中國大學排行榜2016完整榜單

  >>>

2016全國各地高考試題答案及新東方教師解析

  >>>

2016全國各地高考作文

  >>>

2016全國各地高考成績查詢及錄取結果查詢

  >>>

2006-2016全國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一本、二本、三本、高職、藝術)

  >>>

2016全國各地高考狀元

  (責任編輯:薛琳) 

相關焦點

  • 議論文閱讀題難度大?很難找到得分點?中考議論文閱讀攻略請收好
    而在語文的專題複習中,議論文閱讀專題將會在節後進行重點學習,學生在寒假可提前著手,練習一些中考真題,每天做一道此類試題,找出失分點,反思、領悟、提煉、總結。  議論文閱讀命題方向:邏輯思維和語言分析加重考查  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九年級年級長夏文心分析了近10年的中考試卷,她認為,在強調核心素養與使用統編教材的背景下,中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考查會增加邏輯思維的考查力度,以及對議論文語言的分析。
  • 高考題中的氣象彩蛋,你get到幾個?
    這幾年的高考題越來越貼近生活了天氣與氣象內容,也不時亮相其中除了「主陣地」地理試卷之外甚至還現身語文、政治試卷這些題目或難或易背後都藏著一段專屬於氣象的故事今天,小編就為你盤幾道高考題無關解題攻略與答案(見文末)只為一起探秘高考試題中那些隱藏的,氣象彩蛋
  • 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題(附參考答案)
    湖北省襄陽市)閱讀議論文《決定成功的利器》,完成22-26題。(12分) ①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煉好兩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備,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馬到成功。 ②有這樣一個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獻給他一張弓。他看了又看,試丁又試,認定是難得一見的好弓。於是得意之餘,他就向一個專門製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典型例題一:(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
  •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6日 16:53 來源:中國政府網 專題:2007全國兩會   2007年3月6日下午3
  • 遼寧2016年高考作文題出爐 附歷年作文題
    人民網瀋陽6月7日電(邊晗)據了解,2016年高考遼寧的作文題目大致如下: 給出一段閱讀材料,材料內容為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有課堂學習、課外閱讀、課外實踐等。請自擬題目,談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遼寧歷年高考作文題 1983年 看圖作文說明文一篇,議論文一篇(漫畫《挖井》) 1984年 一段報導:關於怎樣寫作文 1985年 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汙染問題) 1986年 樹木·森林·氣候 1987年
  • 全球變暖與寒潮爆發的關係
    「急凍」模式下的芝加哥密西根湖說好的全球變暖呢?難道是假的?全球變暖肯定不是假的,我們的中學地理課本都有這方面的內容。在高考中,也常有以全球變暖為背景的考題。侵襲北美的寒冷氣流我們來看下面的地理高考題。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變暖和變冷以前曾發生過,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變暖,於以往都不一樣,因為這一次變暖,主要原因來自人類活動對地球的破壞。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人類正在引起當前溫度的爆炸性上升?前所未有的變暖在上個世紀,尤其是在本世紀,地球表面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暖。
  • 中國專家質疑人類活動致全球變暖說法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 胡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導致近50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對這一為眾多政治家和部分科學家廣泛認可的觀點,中國科學家、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錢維宏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人類活動不是全球變暖的主因,本世紀的全球平均溫度最多上升0.6℃,不可能達到2℃的閾值。
  • 溫室效應和人類無關?如果沒有人類,地球仍然進入全球變暖階段!
    地球現在是變暖還是變冷?今年氣候飽受眾人爭議,上半年全球各個國家都突破了歷史高溫,進入10月份之後,氣溫突變,冷空氣瞬間到來讓很多人不解,今年究竟是變冷還變熱呢?對於這種情況,科學家把所有的行為怪到了人類頭上,尤其是工業革命後,人類肆意的向大氣層中排放溫室氣體,所以才導致地球氣候多變,最近幾天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一切很有可能和人類沒有關係,即便沒有人類地球也會走到現在這般模樣,為什麼這麼說呢?溫室效應和人類無關?
  • 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6.根據文意從自己閱讀和生活積累中列舉事實論據.或談自己個性化的閱讀啟迪和感悟。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   二、論證方法:   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   三、論證方式:   立論、駁論。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太陽活動、二氧化碳、全球變暖)
    緩解全球變暖B. 縮小臭氧層空洞C. 減輕酸雨汙染D. 加快洋流流速答案:D、A精講精析:(1)分析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①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一種,太陽風吹襲地球,會干擾地球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幹擾無線電短波通訊,從而使衛星導航失效,選項D正確;②太陽風不是真的現實中的風,只是一種粒子流,因此對地球上的風力發電、生活耗能等沒有影響。
  •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加速了洋流活動
    近25年來,這種潮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這是根據觀測結果與模型相結合的新論文的結論,作者聲稱,從1990年至2013年,每十年約增長15%。中國科學院海洋學研究所的海洋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胡志健說,海洋學家懷疑氣候變暖正在影響海洋循環,但迄今為止,觀測還沒有顯示出趨勢。東亞上遊的庫羅希奧海流看似穩定,沿非洲東海岸流淌的古盧爾海流已經擴大,支離破碎,形成蜿蜒的渦流。隨著北極的融化減緩其驅動力,海水在北大西洋下沉,大西洋灣流可能會減弱,而海水的上升勢頭則強勁。
  •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加速了洋流活動
    近25年來,這種潮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這是根據觀測結果與模型相結合的新論文的結論,作者聲稱,從1990年至2013年,每十年約增長15%。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學家蘇珊·維傑菲爾斯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增長。如果有實際的加速度,它會影響噴氣流、天氣形態以及海洋深處的熱量。
  • 2020高考時政熱點-全球氣候變暖和病蟲害
    全球氣候變暖和病蟲害4 月至 5 月,夏糧即將迎來關鍵期,預計全國大 部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的趨勢仍將持續,這 個時期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有哪些?主要影響 哪些作物?如何做好科學應對?比如,冬 季降雪氣候寒冷,不利病蟲(卵)越冬,春季病 蟲害影響就會相對較小。每年春季氣候回暖,病 蟲害也開始復甦,影響作物的生長。氣候變暖導致溫度升高,對昆蟲的生長發育、代 謝速率、繁殖及擴散等會產生直接影響。
  • 全球變暖的危害及措施 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
    談到全球變暖這個話題,與人類息息相關,卻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實全球變暖的危害已經逐步逼近人類了。了解了具體內情的人們甚至擔心,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若是再不實行強有力的控制措施去補救,人類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要知道網上有很多消息稱全球變暖接近臨界點,挽救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
  • 語文閱讀技巧公式:教你拿下議論文必考點
    議論性文章(以議論文為主)作為初中語文閱讀的「三駕馬車」之一,近年來開放性試題有所擴大。失分率略高。一般來說,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層次(整體結構)是三段論式。即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 2019年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技巧概念解析
    2019年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技巧概念解析 閱讀議論文,首先要讀懂文章內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傾向、寫作意圖,領會作者的主張,把握文章每段的段意,概括文章的要點主旨。議論文的要點主旨,主要體現在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上。
  • 2020福建高考作文題揭曉!
    2012年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題:《人生中的賽跑》 2011年 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 根據以下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袁隆平說,我的工作讓我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
  • 「知識」議論文的閱讀知識梳理
    (論題:議論的問題或話題)論點的判斷:標題首尾歸納概括(理清思路依據分論點或錯誤的論點)概括論點的其他方法:理清思路通過論據、分論點、錯誤論點歸納論點論點提出的方式:直接提出舉例引用比喻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係:一部分引申遞進對比2、論據的分析:論據的分類: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字)真實可靠,有權威性。道理論據:(真理名言歇後語諺語原理定律)權威性,科學性,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