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技巧概念解析
閱讀議論文,首先要讀懂文章內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傾向、寫作意圖,領會作者的主張,把握文章每段的段意,概括文章的要點主旨。議論文的要點主旨,主要體現在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上。
一、論點的定義(證明什麼)
論點,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觀點,也是文章闡述的中心問題,而中心論點,就是作者觀點的核心。準確地分析、歸納論點,首先要辨清兩個問題:
1、論點VS論題
①論題是作者論述的對象和範圍;
②論點是作者對論題所持的看法,它應該是明確的判斷,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論點不能是疑問句,不能只有一個短語,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論點VS分論點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論點,又有分論點。要記住:一篇議論文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設置分論點,是為了對中心論點起證明作用或補充作用。分論點是中心論點的支撐材料。
二、論點的特點
1、從內容上講:
一是正確,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現規律,符合客觀實際;二是鮮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隱晦,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態度明朗;三是新穎,就是表達的見解非常獨特,「言前人所未言,發前人之未發」,令人耳目一新。
2、從形式上講:
語言簡練,多用判斷句,是完整的句子。
三、找論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分清論題和論點。
2、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3、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點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誌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
有時標題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5、這些不是論點:
短語或詞組;疑問句、反問句;不能概括整篇文章的句子。
四、概括方法
概括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在語言表述上一定要用明確判斷或陳述,要有明顯的傾向性,在歸納論點的時候:
(1)要抓住中心詞;
(2)要使用陳述句式;
(3)要有明顯的傾向性,要旗幟鮮明;
(4)語言要簡潔,文意要通順。
如果一篇文章開篇部分有明確表明觀點的語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語句,就以開篇的語句為論點。有些文段全篇無明確表明觀點的句子,就需要將幾個分論點合併、提煉。還有的文章,作者的觀點滲透於論證之中,這就需要領悟並歸納了。
(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2:論據及作用
作為議論文三要素之一的論據也是考試重點,所佔分值最低三分,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論據的定義
論據是證明論點正確的理由和依據。議論文的論點需要論據來證明,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
論據與論點的關係是:
論據要緊扣論點,必須足以證明論點;論點統帥論據,又是從論據中推出的必然結論。
二、論據的分類
1、事實論據: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數字、圖表等證明論點的依據。
2、理論論據: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理論如經典性的著作、名言、科學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警句、諺語、歇後語等證明論點的依據。
★ 辨識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
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a、具體的事例(有代表性)b、概括的事實(有代表性)c、史料d、 數字e、親身經歷、感受
理論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理論):a、經典著作、名言警句b、諺語、俗語、格言c、自然科學原理、定律、公式
三、論據常考題型及方法
1、論據的作用答題格式:a、舉了……的事例(或引用了……的名言)【太長可不寫】b、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論證說服力 (一般為分論點,沒有分論點再找中心論點)
2、補寫(或選擇)論據
①審題:明確補寫要求(論證論點或分論點)
②若文中已有事實論據,那要分析事實論據的規律
a、是否按時間先後順序b、與前文有無照應c、若結構上有一定規律,那所寫論據的結構與已有論據保持一致
③尋找符合要求的論據
④論據:人+情況+事情+結果
要求:補寫論據真實、典型,語言簡明、概括。
(2) 選擇論據:
①分別概括備選論據;
②分析指定段落的觀點;
③闡述兩者之間的關係(備選論據能否論證指定段落的觀點)。
④概括事實論據 格式:人+情況+事情+結果
要求:緊扣中心論點、分論點或論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語言簡明扼要
⑤準確判定論據的角度多個論據的角度有:不同的領域(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質(正面、反面)不同國別(中國、外國)不同時間(古代、近代、現當代)不同篇幅(詳、略)
3、概括論據:
①找出和論點要點相對應的內容進行概括格式:何人做何事(事件的表述要符合論點)
②假如題目給定概括的例子,那麼要注意仿寫
4、論據能否被替換
論據的作用就是證明論點的,一般有這種題型的文章都不只有一個論據,那麼是否能互換,就要看文章中原來的論據是否已經夠典型、角度是否多樣全面。如果換掉更典型、更多樣,更有代表性,更能證明觀點,就可以換。另外,要注意可能原文中的論據與上下文有照應。
3:論證方法及作用
所謂論證方法,就是論述和證明論點的方法。恰當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有利於多角度、多側面地論證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一、論證方法及作用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論證方法有:
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
1、舉例論證:
議論文中用代表性的甚至典型的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叫舉例論證(例證法)。
答題格式:舉……(概括事例),具體論證了……
2、引用論證:
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證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答題格式:引用了……的話+有力地論證了……
【注意】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的區別:
有時候在一個事例中會包含引用的話語,這時候要判斷清楚到底是舉例論證還是引用論證。
方法:先找到段落的分論點,然後只看引號裡面的內容;如果引號裡的內容跟分論點一致,那麼就是引用論證,否則,就是舉例論證。
3、對比論證:
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論證論點的方法。答題格式:把……和……加以比較,突出論證了……的觀點。★ 看清題幹要求※ 運用 (等)的論證方法:有幾種答幾種。※ 主要運用了 的論證方法:答最主要的一種。【注意】一般用一正一反兩個事例來突出自己的某個觀點,所以對比論證常常與舉例論證 同時出現,在判斷「主要」論證方法時,要寫「對比論證」。
4:論證結構
一、知識講解常見的論證結構有:總 、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
1、總分式:論證的層次之間是總分、分總和總分總。
2、並列式:論證的層次、段落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並列式各段之間獨立,沒有很大的關聯常見的是分論點之間或論據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
3、層進式:各層次段落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係,各層的前後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層進式下一段以上一段為基礎,層層遞進。典型層進式結構:
①是什麼?②為什麼?③怎麼做?注意:層進式論證結構要和內容上的遞進區分開!!
4、對照式:在論證中,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烘託。
一方面是論述的重點,另一方面起烘託、陪襯的作用。論據和論據的關係(正反對比論證)
二、分析論證結構的方法
1、仔細閱讀段落,概括內容
2、正確劃分文章段落的層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理清段落內的邏輯關係在分析問題部分劃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如:先論述「為什麼」再論述「怎麼做」此種段落間的關係稱之為「層進式」
三、常見題型及應對方法
1、 直接通過選擇和填空的方式判斷論證結構分析結構有個重點:分析段落、句子層次。首先看文章到什麼地方完成了提出問題的任務;從什麼地方開始分析問題;到什麼地方結束,歸納出結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領起句往往是關鍵,要緊緊抓住它進行分析理解。
2、 提問A段到B段之間能否互換首先判斷兩個段落之間的結構關係,然後找一句總起句或總結句,在順序上與兩個段落的排列一致。
3、 下面文字是從文中挖出來的,你認為放到哪個位置最合適。從文章中抽出的段落含有分論點,判斷這個分論點與其他分論點之間的結構關係,並根據總起或總結句與分論點的照應順序來找準位置。
4、 選擇正確的層次劃分先通讀全文,提取文章的分論點,然後判斷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根據這一關係劃分層次。
5:議論文語言特點
一、知識講解
1、議論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闡發作者的見解、主張,具有很強的論辯性。
2、議論文語言特點:嚴密性、邏輯性。
3、嚴密性、邏輯性具體表現為:概念使用準確;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判斷和推理嚴密二、詞語句子含義及其作用(一)修飾語、限制語的運用,尤其慎用副詞考點:加點字是否能刪(互換),理由:1、能否刪(換)2、解釋字詞;3、代入文中,強調……,證明……的觀點;4、刪去(互換)的後果5、體現了議論文的嚴密性、邏輯性
考點:加點字的表達效果、作用:
1、解釋字詞;有修辭指明修辭手法
2、代入文中,強調……,證明……的觀點;
3、體現了議論文的嚴密性、邏輯
(二)文中加點詞的指代
1、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一般往前找,注意單指還是復指,代入檢驗;
2、需要聯繫上下文加以概括;
3、近指代詞「這」通常往前找,沒有特別要求,一定用原文回答,抄寫完整,不可使用省略號。找到答案後代入整句檢驗下語義是否通順準確。
(三)品味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抓關鍵字詞或關鍵詞指代的內容,聯繫上下文;如有比喻,還原本體;如是哲理句,在把握的觀點基礎上,聯繫上下文闡述對作者話語的理解
三、複句的運用
初中階段要求了解的是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這七種複句。可以藉助關聯詞語判別分句之間的關係。
【常見考題】
①根據上下文,填入畫線處的詞語正確/不妥的一項是()。(選擇合適的關聯詞)
②文中加點的關聯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答題要點】①明確關聯詞的類型;②分析關聯詞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③刪去後的結果;
④體現了論證語言的邏輯性、嚴密性。四、語序的安排議論文講究語序嚴謹,詞序、句序乃至段落安排、層次結構都有很強的邏輯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