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地球變暖:太陽上掛「遮陽傘」?-太陽,地球,高溫, ——快科技...

2020-12-05 驅動之家

最新研究稱,通過阻擋陽光來「冷卻」地球並不能使人類農田免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此前,有研究者猜想,如果向大氣層注入顆粒,或許就能降低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從而阻止農作物死亡。

然而,科學家分析了過往歷史中火山噴發造成的地球冷卻現象,發現如果在大氣層中遮擋陽光的話,對農作物造成的傷害足以抵消所帶來的好處。他們總結稱,溫度下降所帶來的任何改善都會被陽光減少所引起的產量下降所否定,從而使這一過程在阻止地球變暖過程中變得一無是處。

在地球歷史上,一些全球性的降溫事件是由大規模火山噴發所釋放的氣體和塵埃造成的。一些專家認為,人類可以以類似的方式,向高層大氣噴灑硫酸鹽氣溶膠,從而使地球降溫,緩解由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導致的溫室效應。

這麼做有點像為地球撐起一把遮陽傘。專家認為,一把全球範圍的「遮陽傘」在理論上可以阻止地球變暖。舉例來說,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在1991年噴發時(20世紀發生在陸地上規模第二大的火山噴發),向大氣層注入了大約2000萬噸二氧化硫,使全球平均溫度下降了大約0.5攝氏度。因此,有人提出可以通過諸如此類的太陽能地球工程來應對全球變暖。

不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或許並不像想像的那麼有效。研究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農業與資源經濟學系博士生喬納森·普羅克特表示,為地球遮擋陽光會讓溫度降下來,幫助農作物生長得更好,但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因此遮擋陽光也會有負面影響。

「對農業來說,太陽能地球工程所產生的意外影響與所帶來的好處是相當的,」普羅克特說,「這有點像進行一場試驗性的外科手術;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可能和疾病一樣糟糕。」研究人員稱,了解這類太陽能地球工程所致後果的困難在於,我們無法進行一場行星尺度的實驗,除非真的實施這種技術。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Solomon Hsiang說:「這項研究的突破在於,我們意識到可以通過研究大規模火山的噴發,來了解地球工程試圖複製這一過程時可能造成的影響。」

研究團隊將105個國家在1979年至2009年之間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產量與全球氣溶膠衛星觀測數據聯繫起來,分析其對農業的影響。通過這些結果與全球氣候模型的比對,研究團隊計算發現,基於硫酸鹽的地球工程項目所造成的陽光損失,將抵消在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高溫傷害時的潛在收益。「這就像用一張信用卡去還另一張信用卡:到頭來你又回到了一開始的境地,問題並沒有解決,」Solomon Hsiang說道。

較早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氣溶膠可能也會促進農作物生長,因為它們能使陽光更分散,有更多太陽能被植被內部的葉片吸收,平時這些葉片通常都會被上層葉片遮擋住。新研究認為,這種陽光分散帶來的收益似乎比原先預計的低很多。

「我們首次利用真實的實驗和觀測證據來分析基於硫酸鹽的地球工程可能對產量造成的影響,」普羅克特說,「在我開始這項研究之前,我以為陽光改變帶來的淨效應是正的,因此發現陽光分散其實會降低產量時,我感到很驚訝。」對於研究的結論,普羅克特說:「我不認為我們應該完全取消太陽能地球工程。對農業而言,這些可能不是那麼管用,但對於其他經濟領域,或許能從中得到潛在的收益。」

研究論文並未提到其他地球工程類型,比如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存儲。文章也未涉及縈繞在地球工程周圍的其他問題,比如對保護地球的臭氧層的影響,以及誰來制定地球的溫度標準等。「社會需要客觀地看待地球工程技術,並逐漸對潛在的收益、成本和風險有清晰的認識,」普羅克特說,「目前,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使我們理解的東西黯然失色。」

各種地球工程技術及其副作用

科學家已經提出了各種各樣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包括許多頗具爭議的地球工程技術。以下就是一些比較受關注的地球工程技術及其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1、植樹造林。這項技術將灌溉澳大利亞和北非等地的沙漠,種植數以百萬計的樹木也能吸收二氧化碳。缺點:植被會吸收沙漠原本反射回太空的陽光,從而加劇全球變暖。

2、人工海洋上升流。地球工程技術人員將使用巨大的長管子將海洋深處富含營養物質的冷水泵到海洋上層,以冷卻海表面溫度。缺點:如果這一過程停止,可能會導致海洋重新平衡熱量分布,迅速改變氣候。

3、 海洋鹼化。這涉及到向海洋中投放石灰等鹼性物質,以從化學上提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缺點:研究顯示這種方法對於降低全球溫度沒什麼效果。

4、給海洋施鐵肥。這種方法是向海洋中投放鐵質,促進能光合作用的浮遊生物生長,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缺點:研究顯示這種方法對於降低全球溫度沒什麼效果。

5、太陽輻射控制。這種方法通過向大氣層噴灑硫酸鹽氣溶膠來減少地球接收的陽光。缺點:二氧化碳依然會在大氣層中累積。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怎麼辦?給地球打個「遮陽傘」
    根據計算,如果要抵消自工業革命以來全部全球變暖的影響,我們必須遮擋住2%的太陽光。日食現象但是,至少在理論上,這一方案實施難度要小於人們的想像。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存在一個引力保持穩定的點——L1拉格朗日點,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位於L1點的物體將永遠在地球和太陽之間。
  • 地球進入小冰期!2020年太陽活動處於低谷,全球變暖或被遏制
    太陽作為太陽系中的主星,在太陽系中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太陽的內部不斷地進行核聚變活動,不斷地向外發射熱量和各類輻射,這些輻射抵達地球,為地球帶來熱量、光芒和能量,如果太陽有一天變得不再熱了,地球也不再適合生物生長,地球也將由一顆宜居的星球,變成一顆冰冷的星球。
  • 印度出現50度高溫,科學家:太陽沒黑子概率76%,地球要降溫了?
    作者:文/虞子期全球變暖,極端氣候增加已經成為如今的趨勢,根據印度《經濟時報》最新科學報告指出,印度再現「死亡」高溫,達到了47.6℃極端高溫。並且這一數據刷新了10年來5月之中最熱的一天。可以說這也再次將氣溫推向了「新高」,根據新德裡氣象局表示,這一氣溫還將在5月27日保持,但是到了5月28日氣溫會得到緩解,氣溫會得到緩解,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 地球工程:削弱太陽輻射,減緩全球變暖
    科學家稱,地球氣候的持續變暖,至少還將持續一百年。地球工程效應,就好比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雲團,可以削弱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圖片來源:REUTERS@CARLOS GUTIERREZ為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中國和美國計劃聯手推出一項大膽的方案:通過向平流層注入硫酸鹽氣溶膠(sulfate aerosols),從而降低太陽對地球的日照影響。這個方案就好比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雲團,削弱了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
  • 令人毛骨悚然的上古世紀地球變暖事件,是由太陽軌道急轉觸發的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時期,像其他地球遠古時期的極端高溫,被認為是類似人類起源的氣候變遷。雖然地球的困境可以正好被歸於人類的活動,但是古新世紀期的奇熱時期的神秘起源從來沒有完全地被人類了解。那是什麼引發的呢?
  • 太陽活動重磅炸彈!虛弱的太陽仍「無法拯救」地球的全球變暖
    科學家稱,太陽活動減弱並不能使我們免受全球變暖的影響。 太陽耀斑的盛衰周期為11年,但我們最近一次的太陽活動周期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弱的。 太陽耀斑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會擾亂電子設備,導致大規模停電。
  • 溫室效應還是太陽活動加劇 地球變暖誰是真兇?
    參加紀錄片的渥太華大學古生物學教授伊安·克拉克說,全球變暖可能是太陽活動加劇造成的,而且從南極取得的冰核樣本顯示,地球的溫暖期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前800年就開始了。世界範圍的經濟繁榮發生在二戰以後,這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按照其他科學家的觀點,這應該導致氣溫上升,但大部分全球變暖都發生在1940年以前,1940年,後全球氣溫不升反降了40年。
  • 一把10個日本大小的「遮陽傘」竟然就可以解決全球變暖問題?
    ;另一個是有多少的熱量留在地球。 假若把進入地球的熱量降低,無論是二氧化碳多還是少,不是一樣可以控制地球溫度嗎?有些人就提議不如往大氣層裡面撒上很多類似於氣溶膠的細小顆粒物來模擬火山噴發物,從而減少多餘的陽光,降低熱量流入。
  • 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融化, 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但是很遺憾,能夠承受6000度高溫的物質在地球上目前還不存在。在我們的金屬中,熔點最高的是鎢,它的熔點高達3380度,沸點在5927度。熔點最高的合金是鉿合金(Ta4HfC5),熔點在4215度。這種合金在軍事和宇宙探索中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但是無論是鎢金屬,還是鉿合金,它們的熔點都離6000度高溫有很大差距。
  • 給地球撐把「太陽傘」對抗全球變暖?可行嗎?
    通過噴射反射粒子為地球打上「太陽傘」的方式能起到多大作用呢?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但相關專家認為,當地的乾旱現象與地球氣候變化息息相關,要徹底消滅「零日」危機,還需要從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入手。「乾旱、洪澇災害,是地球系統氣候變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地球氣候變化歷史上都是存在的。」
  • 用塵埃在大氣層中打造「遮陽傘」:要減輕氣候變暖
    這是一個聽起來很像科幻小說情節的計劃,但可能在十年內成為現實:每一天,有800多架巨型飛機將數百萬噸的碳酸鈣粉末抬升到離地球表面19千米的高度,然後將其撒向平流層周圍的高空。理論上,空氣中的塵埃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遮陽棚,將部分太陽光和熱量反射回太空,到達地面的太陽光變得更少,從而保護地球免受氣候變暖帶來的破壞。
  • 地球變暖是假象?太陽活動頻繁出現異常,未來氣溫會突破最低值?
    地球變暖是假象?太陽活動頻繁出現異常,未來氣溫會突破最低值?2020年,差不多快要過完一半了。在這六個月的時間裡,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出現,打得我們是措手不及。太陽對生物的影響很多專業機構表示,2020年的災難並不會就此截止,太陽很可能會進入休眠期,大約會維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我們都知道太陽對生物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地球。它帶來的光和熱,是很多生物維持生命的基礎。
  • 太陽相當於多少個地球 太陽相當於一百三十個地球
    地球屬於太陽系裡面的一顆恆星,並且一直都圍繞著太陽在轉,一圈是一年。而月亮則是地球上的衛星,月亮一直會圍繞著地球轉,並且在轉一圈的時候是一個月。 地球在吸收光和熱的同時,也孕育地球上的生命。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被融化?
    又沒法登陸太陽,肯定不是拿溫度計上去測的,而是通過分析太陽輻射得出來的,輻射溫度計不知道你聽說過沒。400~500攝氏度的高溫就足以讓森林燃燒,1500多度的高溫就足以讓鋼鐵融化,550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能夠融化地球上的一切物質。通常來說,地球上沒有任何物質能夠抵禦太陽表面的高溫。如果地球太靠近太陽,地球表面的巖石都會被高溫融化掉,變成巖漿。
  • 太陽黑子划水連累地球打擺子?霍金曾預言太陽20年內就休眠
    「蒙德爾極小期」恰好與歷史上的「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間)」中最冷的一段時間重合,當時地球氣溫大幅下降,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甚至因此而結冰,全球性糧食減產,饑荒遍地。所以有學者認為,是太陽輻射大幅減少造成的地球氣溫下降。圖3 太陽黑子400年變化。
  • 給地球撐把「太陽傘」對抗全球變暖?可行嗎?【生命健康】
    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能否通過減少進入地球的太陽光來消除溫室效應的影響,成了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通過噴射反射粒子為地球打上「太陽傘」的方式能起到多大作用呢?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 太陽黑子重新出現,全球變暖或將加劇,地球會變成一個大火球嗎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它不僅照亮了整個太陽系,而且使地球產生了生命,創造了一個獨特的行星。地球上的生命依靠太陽提供能量,但太陽的活動並不穩定,因此也會影響地球。 太陽周期。 儘管太陽一直有核反應,但其核反應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因此,太陽黑子的活動也呈現出周期性。根據科學家的長期觀測,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平均長度為11年。在這11年裡,太陽黑子將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從多到少,最後消失。這個過程是11年。
  • 太陽輻射會加劇全球變暖嗎?答案是NO!
    中國天氣網訊 相信前不久熱映的《流浪地球》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只能流浪嗎?太陽活動真的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嗎?太陽輻射是否會加劇全球變暖?針對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太陽、地球和天氣」,近期《直擊天氣 與科學家聊「天」》活動特邀專家就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一一解析。
  • 太陽那麼熱,什麼東西能靠近它而不融化?
    太陽那麼熱,什麼東西能靠近它而不融化?這個季節只能靠空調「續命」,如果走在外面感覺要被太陽「曬死」,我們都知道太陽的威力,離太陽越近溫度越高,那在地球上到底有什麼物質能夠跟太陽對抗,能接近太陽不融化,甚至能隔絕太陽的熱度。
  • 地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迎來最小期,「冰川時代」要來了?
    在1979年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全球變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從那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就一直在關注地球氣候的變化形勢。這麼多年來通過各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變暖也逐漸放緩了步伐,最近一段時間更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全球變暖或許將會停止,地球溫度或許會持續下降,人類也許就要進入小冰河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