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怎麼辦?給地球打個「遮陽傘」

2020-12-05 人民日報

據《福布斯》日前報導,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緊迫的長期問題之一。

對於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原因,科學家已給出清楚的解釋:人為引起的能吸收大量熱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地球溫度升高的原因。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溫室氣體的濃度只會繼續上升,而不會下降。雖然許多組織和有識之士呼籲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淘汰化石燃料,但幾乎沒有什麼成效。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採用不同思路,比如阻擋來自太陽的部分光線呢?

於是,有人提出了「給地球裝個遮陽網」。託尼·德拉多爾切(Tony DeLa Dolce)表示:「為什麼我們不考慮在太空設立一道遮陽網,來減少地球接收到的光線(能量)的量?經歷過日全食的人都知道,太陽光暗下來後,溫度也會隨之降低。因此,在地球和太陽之間設立一道遮陽網也許是個好主意。」

不得不說,在解決全球氣候變化方面,這可能是目前最大膽的解決方案之一。

美國航空航天局製作的大氣層能量平衡圖

眾所周知,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了全球變暖,從而推動地球氣候和天氣模式在多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通常情況下,這些變化中的大多數被認為是對人類不利的。因此,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場全球化運動。

如果最受認可的使地球大氣氣體濃度恢復到工業革命之前水平的解決方案不被採納,人類的唯一選擇就是適應這些變化,或者對地球進行改造。

SPICE項目將研究一項所謂地球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對地球進行改造也有著一定的風險。大多數這類解決方案都涉及改變地球表面或大氣層,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未知後果。

因此,在對地球進行改造的方案中,風險最小的可能是託尼提出的方案:在遠離地球的太空,設立一道遮陽網,遮擋部分太陽光。

由於太陽輻射照度減少,即使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溫度也可以得到控制。根據計算,如果要抵消自工業革命以來全部全球變暖的影響,我們必須遮擋住2%的太陽光。

日食現象

但是,至少在理論上,這一方案實施難度要小於人們的想像。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存在一個引力保持穩定的點——L1拉格朗日點,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位於L1點的物體將永遠在地球和太陽之間。

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拉格朗日點

在這樣遠的距離上,即使是地球大小的物體也不會在地球上投下陰影,因為它的陰影錐在到達地球前就消失了。但是,一個遮陽傘,或一系列較小的遮陽傘,將有效阻擋足夠多光線,以減少到達地球的陽光量。

為了達到抵消全球變暖效果的目的,即為了將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減少2%,我們需要在L1拉格朗日點覆蓋450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這相當於月球表面積的一半。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羅格爾·安吉爾(Rogel Angel)設計的方案,人類需要向L1拉格朗日點發射大量小型飛船,部署大約16萬億個小型結構(每個結構直徑約為30釐米)而非一個重型結構,可以阻擋我們所要求的太陽光。

它不會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但會均勻地減少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與太陽表面存在的大量微型太陽黑子相似。

太空透鏡原理圖

詹姆士·厄爾利(James Early)早在1989年提出的另外一項方案,是在太空中部署一個超大的透鏡,將照射到地球的大量陽光漫射到太空中,透鏡厚度只需數毫米即可。

在L1拉格朗日點,透鏡(或透鏡系列)必須覆蓋100萬平方公裡區域,才能把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減少約2%。

大體上,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簡單的方案,對於解決全球變暖問題來說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解決方案。但這一方案存在發射成本高昂以及軌道長期不穩定兩大問題。

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驚人

從上圖不難看出,自1700年以來,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速度驚人。在此期間,地球繼續變暖,二氧化碳水平繼續上升,而且沒有有效的策略來扭轉這一進程。

給地球打個「遮陽傘」,也許會成為人類最好的選擇。雖然成本高昂,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它可能是我們能夠真正實施的最廉價的方案之一。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用塵埃在大氣層中打造「遮陽傘」:要減輕氣候變暖
    這是一個聽起來很像科幻小說情節的計劃,但可能在十年內成為現實:每一天,有800多架巨型飛機將數百萬噸的碳酸鈣粉末抬升到離地球表面19千米的高度,然後將其撒向平流層周圍的高空。理論上,空氣中的塵埃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遮陽棚,將部分太陽光和熱量反射回太空,到達地面的太陽光變得更少,從而保護地球免受氣候變暖帶來的破壞。
  • 對抗地球變暖:太陽上掛「遮陽傘」?-太陽,地球,高溫, ——快科技...
    最新研究稱,通過阻擋陽光來「冷卻」地球並不能使人類農田免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此前,有研究者猜想,如果向大氣層注入顆粒,或許就能降低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從而阻止農作物死亡。然而,科學家分析了過往歷史中火山噴發造成的地球冷卻現象,發現如果在大氣層中遮擋陽光的話,對農作物造成的傷害足以抵消所帶來的好處。
  • 一把10個日本大小的「遮陽傘」竟然就可以解決全球變暖問題?
    淡水資源短缺、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現如今人類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人類在肆意破壞的同時又再努力去緩解嗎?方法是否可行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火箭叔」看一看。 眾所周知,種植樹木是收集二氧化碳,緩解全球變暖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作者:趙貝佳  編者按: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2日在波蘭南部城市卡託維茲開幕,來自近200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就《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展開談判,會議預計將持續到14日。這次大會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節點。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2018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0℃左右,位於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四位;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海洋熱含量最高的一年,海平面持續上升,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遠低於平均值;全球天氣、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在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以上,發生次數為1980年以來最多。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 為了轉變氣候變暖問題,科學家的一些解決方案,規模夠大,夠瘋狂
    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已經讓人非常的擔憂,而其實科學家從很早就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全球範圍內的氣溫正在不斷的上升,隨之而來的也改變了地球上很多的地方,甚至是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果這種全球氣溫不斷變暖的情況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那麼不斷的變化之後,很有可能最終將導致我們地球人類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給滅絕,但是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氣候變暖的問題,並不是那麼的容易,畢竟我們現在由於工業發展和生活中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了氣溫不斷的上升,想要減少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一時之間還真難以解決。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變暖和變冷以前曾發生過,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變暖,於以往都不一樣,因為這一次變暖,主要原因來自人類活動對地球的破壞。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人類正在引起當前溫度的爆炸性上升?前所未有的變暖在上個世紀,尤其是在本世紀,地球表面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暖。
  • 地球上的人會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滅亡嗎?
    很多人對地球溫室效應的提升,全球變暖認知不足,總以為變暖就變暖唄,不就是冬天變得更暖和一點,夏天變得更熱一點嘛,這樣冬天省了暖氣費,夏天多開點空調冷氣費,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種理解完全沒有觸及全球變暖的本質。全球變暖完全不是暖一點或者熱一點的問題,而是溫度總水平升高,從而引起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出現反常,並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問題,導致生態毀滅的大災害問題。
  • 全球氣候變暖還未解決,海洋卻快要「窒息」了,人類該怎麼辦?
    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已存在了40億年左右,期間地球上誕生了數以萬計的生命,而人類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人類的出現使原本沉寂地球變得「熱鬧」,變得更加生機勃勃了。然而,人類的出現也給地球帶來了一些問題。地球數億年的「積蓄」被人類過分地利用了,其不可再生能源已經接近枯竭了。人類中暴露著貪婪的本性,面對大自然給予的資源,人類不斷地竊取。
  • 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中國處氣候變化敏感區
    【財新網】(實習記者 趙煊)全球變暖趨勢仍在繼續,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4月3日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2017年,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並伴隨全球海洋熱含量創新高、北極地區異常偏暖、海冰急劇消融等現象,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氣溫和降水等氣候要素是反映氣候變化的核心指標。
  •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溫室效應」對人類的直接影響是,使地球氣溫上升,氣候變暖,導致海水熱膨脹和極地冰川融化,從而使城海平面上升。 據科學家估計,到下一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將上升20—165cm。海平面將上升4—6m,除亞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包括恆河、湄公河、長江、珠江入口處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島嶼將淹沒外,物質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國大陸48個州將減少1.6%的陸地面積,將有6%的人口遷移,同時伴隨有6%的不動產損失。氣溫上升,大氣中包含的能量增加,會使氣流更加活躍,蒸發更加旺盛,降雨也相應增加。
  •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溫室效應」對人類的直接影響是,使地球氣溫上升,氣候變暖,導致海水熱膨脹和極地冰川融化,從而使城海平面上升。據科學家估計,到下一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將上升20—165cm。海平面將上升4—6m,除亞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包括恆河、湄公河、長江、珠江入口處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島嶼將淹沒外,物質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國大陸48個州將減少1.6%的陸地面積,將有6%的人口遷移,同時伴隨有6%的不動產損失。氣溫上升,大氣中包含的能量增加,會使氣流更加活躍,蒸發更加旺盛,降雨也相應增加。
  • 「全球變暖」時代的焦慮
    阻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焦慮現在網消息 溫室效應已成為各國刻不容緩需要處理的問題。於是,科學家們計劃在地球運行軌道上空架設「遮陽傘」;往大氣中撒硫磺顆粒;噴灑海水讓雲變白或製造白色沙漠,反射更多陽光……這些旨在給地球降溫的奇思妙想,便是「地球工程」。近年「地球工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日前在日本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上,一些環保人士呼籲凍結「地球工程」。原因是這些計劃存在較高風險,更可能會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後遺症」?極端氣候覆雜,地球以前與現在是「兩個天」
    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受到冰川的威脅,難道地球真的會因為冰川融化而發生巨大變化嗎?從整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全球變暖帶來的問題也是普遍存在了,未來人類受到冰川的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嚴重,而冰川融化產生的一些列問題也出現了,極端氣候的存在。現在我們可能就是受到這樣的氣候控制之中,在全球實行巴黎協議的情況下,我們希望未來的環境變得更好。
  • 全球變暖氣候遭破壞,難道人類遲早要脫離地球
    4、工業發展帶來的氣體排放,全球工業大發展百年,是環境重傷的百年,也是地球發燒病痛的百年;5、永凍層釋放甲烷氣體,地表約有1/4為永久凍土,在其身體中有大量的CH4和CO,過去它們隱身途中,現在不甘寂寞的它們紛紛釋放,成了氣候變暖的背後推手;6、臭氧層能力變弱,臭氧是紫外線過濾專家,其能夠保護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線傷害,然而隨著煙塵排放量的增加,臭氧層遭到嚴重攻擊不斷變薄。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但是總是有一部分人會做一些傷害地球的事,做的人多了,後果也就會顯現出來了。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 全球氣候變暖?新發現:南極冰川融化或導致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而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劇,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裡,如果想要改變氣候變暖只有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然而最近科學家研究發現全球氣候1變暖導致南極冰川融化或許會讓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百年近日NASA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經過對全球上千個氣象站點記錄數據的計算得出,2020年時最熱的一年,達到了最熱地2016年。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而在短短的100多年內,人類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到了2020年的415個ppm,比工業革命前多了50%。溫室氣體的作用是保溫,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意味著地球系統的保溫性能越來越好,「吞」進來的能量沒怎麼變、「吐」出去的能量變少了,就使地球系統內部的能量越來越多,這就是全球變暖的原因。
  • 全球變暖問題有解決的辦法嗎?科學家:有三個方法可以嘗試
    工業廢氣的大量排放,導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提高,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溫度逐年升高,過去是四季分明,冬天冷,夏天熱,氣候溫和。而現在呢?冬天像春天,夏天是烤爐。拿北方的山西來說吧,過去的冬天的溫度常常保持在零下20度左右,夏天的溫度平均35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