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毛骨悚然的上古世紀地球變暖事件,是由太陽軌道急轉觸發的

2020-12-0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被稱為「始新世極熱事件」:科學家們也從來沒能完全解釋清楚這非常神秘的全球變暖事件。

5000萬年前,漫長而艱難的異常氣候產生大量的碳注入大氣層。逐漸累積持續了2萬年,導致全球氣溫升高5至8攝氏度--一個花17萬年才能冷卻下來的行星溫室。

可怕的是,至今我們看到今天的世界還在演變。古新世—始新世極熱時期,像其他地球遠古時期的極端高溫,被認為是類似人類起源的氣候變遷。

雖然地球的困境可以正好被歸於人類的活動,但是古新世紀期的奇熱時期的神秘起源從來沒有完全地被人類了解。那是什麼引發的呢?

在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稱他們找到了答案:在混沌的太陽系中,地球的軌道偏心。

據來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海洋學家理察·吉伯和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地學科學家盧卡斯·盧倫斯所說,古新世—始新世極熱時期發生在地球繞太陽軌道上接近「偏心極大值」附近。

換句話說,在405,000年的天文周期中,地球最明顯地偏離了一個點:繞太陽運行的一個完美的圓,這帶來改變世界的後果,因為偏心使地球暴露在更多的太陽輻射之下。

「如果我們回看過去的一億年,我們會發現在氣候的變化和離心率之間的明顯的關係。」吉伯告訴發覺雜誌。

吉伯和盧倫斯分析來自從南大西洋深海中提取的巖芯沉積物,從而得出他們的結論。

分析表明,沉積物的年代大約在5800 - 5300萬年前,橫跨古新世晚期和始新世早期。研究發現,這些沉積物的組成成分可以作為歷史氣候變化的證據,這又反過來說明當時地球軌道位置的變更。

利用這些方法,壓碎和分析沉積物與天文數字相比較,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特殊的匹配:它允許我們在被稱為「天文時間尺度」上回溯整整800萬年。

天文時間標度是一種根據天文學定義地質年代理論的日曆,但重力作用下被束縛物體的混沌運動在空間中限制了這個時間尺度精確地回溯到5000萬年前的能力。

「在這之前,關於識別一種獨特的軌道解答,太陽系的混沌狀態明顯限定在5000萬年以內,伴隨著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和參數導致天文解在哪個年齡前後出現分歧。」作者在論文中寫道。

但新的調查讓我們進一步回顧,這個團隊稱之為ZB18a的天文解,用一套基於天文學和物理學的計算方法,最終與從南大西洋海底鑽取的地質數據相匹配。

作者說,這配對意味著我們現在有了一個讓我們可以追溯到5800萬年前研究太陽系的運動部分的「新的絕對天文年代學」

這種方法論不但示意什麼觸發了PETM,而且可能還會告訴我們除此之外的一些其他事情,比如古新世轉變為始新世的新日期(團隊認為是5601萬年前)。

甚至有可能有一天這些新發現會讓我們評估更早的天文時間安排。喬治梅森大學的古氣候學家琳達·欣諾夫(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告訴《科學美國人》,「我們一直在等待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她說。」

相關知識

全球變暖,或稱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為公地悲劇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變暖效應。 在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認為,「人類影響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的變暖現象的主要原因。」

作者: PETER DOCKRILL

FY: 小懶草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令人震驚的秘密事件, 全球變暖即將暫停, 地球開始變冷?
    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裡,我們可能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陽逐漸顯得暗淡的過程,太陽給地球提供的光能熱能也會大幅度的下降,地球可能會進入冰河時期。 太陽的活動就像是脈搏一樣,有規律的進行跳動。但是這只是一個揣測的事情,並不是確定就會發生,科學家認為正是由於蒙德極小期,17世紀中世紀,地球才會變得異常的冷,就連當時的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都被冰凍了,而且傳說在1658年,波羅的海也出現過一次極為罕見的冰凍,瑞典的軍隊都可以在冰面上逐步形成併入侵丹麥。
  • 地球公轉軌道周期性變化,或促成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
    人類活動排放過量二氧化碳至大氣中,似乎一手促成當今全球暖化,然而現在一篇新研究發現,地球軌道的周期性變化也是造成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遷的原因。當今冰川異常融化、溫度節節攀升、海洋酸化等種種現象,以致有人認為地球即將邁向第6次大規模滅絕事件。
  • 全球變暖與太陽「冷卻」有什麼聯繫?
    前言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會變得更暗。但是,不要驚慌,這期間,地球是不會凍結的。但是,這個「冷卻窗口」對全球變暖的趨勢有什麼影響?什麼是太陽能的最低限度?據專家介紹,這種最低限度現象應該在二十一世紀中期出現。一些學者認為,最低限度,將在2020年開始,並將持續到2070年。最小值的周期標記為較小的磁性,並減少了太陽帆布上的斑點數量。此外,在這個時候,地球升溫較少,但全球變暖的速度不會放慢。
  • 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有關?
    當站在地球上的人們,觀察到太陽的前方有水星在緩慢穿行,便產生了所謂的過境事件。那麼,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存在著怎樣的關聯?頻率和地點-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為什麼科學家們會將水星凌日這樣的過境事件,稱為罕見天體事件?其實,這跟它的出現頻率和觀測地點都有關係。
  • 對抗地球變暖:太陽上掛「遮陽傘」?-太陽,地球,高溫, ——快科技...
    他們總結稱,溫度下降所帶來的任何改善都會被陽光減少所引起的產量下降所否定,從而使這一過程在阻止地球變暖過程中變得一無是處。在地球歷史上,一些全球性的降溫事件是由大規模火山噴發所釋放的氣體和塵埃造成的。一些專家認為,人類可以以類似的方式,向高層大氣噴灑硫酸鹽氣溶膠,從而使地球降溫,緩解由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導致的溫室效應。
  • 地球氣候的自然變化方式,以及我們是否應該對全球變暖負責
    太陽周期規模:0.1到0.3攝氏度的降溫時間:每隔幾個世紀會有30-160年的太陽活動衰減每隔11年,太陽的磁極翻轉,造成以11年為周期的太陽明暗變化。但這個變化幅度非常小,對地球氣候影響不大。更強烈的變化是被稱作「太陽極小期(grand solar minima)」的一個周期,在數十年間太陽活動明顯減弱。
  • 全球變暖將致太陽毀滅地球,英工程師提議推動地球改變軌道自救
    據《每日快報》6月14日報導,由於人類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越來越大,預計50億年後太陽會摧毀地球。在這之前,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一空間工程師提出了幾種改變地球軌道的方法以避免地球被太陽吞噬的命運。據悉,人為造成的氣候變暖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隱藏在其後的預測更加可怕。
  • 歐洲航天局的太陽軌道衛星傳來首批照片:太陽以較小的火焰燃燒著
    科學家們被最近拍攝到的關於我們的恆星的照片所揭示的令人震驚的細節所震撼。由歐洲航天局的太陽軌道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他們發現太陽比以前想像的更熾熱。在發射僅僅幾個月後,宇宙飛船已經在距離太陽表面7700萬公裡(4800萬英裡)的範圍內飛行,此距離大約是太陽和地球距離的一半。當歐洲航天局的太陽軌道衛星在金星和水星的軌道之間移動,併到達一個稱為「近日點」(當它最接近太陽時在其橢圓軌道上的位置)時,這些圖像就被拍攝到了。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近年來連續出現的「寒冷事件」是由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決定的,在不同時間尺度和周期上,氣候會表現出變冷和變暖的不同階段性趨勢。            問:新年伊始,歐美等地出現多年未見的冰雪災害,我國也經歷了大範圍的暴雪嚴寒天氣。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為何冬天變得更冷了?
  • 八張拍到鬼的照片,背後事件令人毛骨悚然(附上時間地點)
    俄考古學家認為,這裡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飛碟專家認為,很久以前這裡或許是外星人起降飛碟的航天中心。俄羅斯已經成立了一個由科學家和大學生組成的宇宙探索考察隊,對這一地區進行科學考察。領隊切爾諾布羅夫說,阿爾卡伊姆地區的神奇在於,4000多年前的阿爾卡伊姆文明即便是當今的科學技術也無法企及。
  • 太陽軌道探測器經歷了灼熱的飛越後,拍攝了最接近太陽的照片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是上個月由太陽軌道探測器在距離太陽4700萬英裡(約為地球和我們的恆星距離的一半)範圍內拍攝的。該太空飛行器於今年2月發射,最終將俯衝到距離太陽表面2600萬英裡的範圍內,比之前的任何探測器都要近。執行這一任務的歐洲和美國科學家表示,軌道飛行器的第一批圖像讓人們對太陽神秘的外層有了新的了解。
  • 太陽開啟「冬眠」模式?地球進入極小期?那全球氣溫變暖是什麼?
    文/仗劍走天涯 太陽開啟「冬眠」模式?地球進入極小期?那全球氣溫變暖是什麼? 全球氣溫變暖是目前人類所面臨最大的災難,由於人類難以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不斷的去排放溫室氣體所導致的溫度都在逐年增高,但有一些科學家卻說,太陽即將要開啟冬眠模式,而地球也即將要迎來小冰期。這就意味著全球氣溫正在不斷的變得寒冷,而不是大家所以為的不斷變暖。這究竟為什麼?這不是和常理相悖了嗎?
  • 關於全球變暖的十大令人驚訝的後果!
    關於全球變暖的十大令人驚訝的後果!全球變暖加劇你可能聽說過全球變暖的速度和示例:氣溫上升,冰帽融化以及不久的將來海平面上升。但是,地球不斷變化的氣候已經以一些非常奇怪的方式肆虐。因此,你可以看到野蠻的野火,25英裡長的冰山,消失的湖泊,怪異的過敏症以及長期疾病重新出現的威脅等奇怪的影響。
  • 不安分的太陽:2012迎來太陽活動極大年
    這些照片來自於美國宇航局(NASA)新發射的太陽觀測衛星「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它們是迄今獲得的最為震撼的太陽照片。雖然太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星體,但人類還從來沒有如此細緻地看到過太陽表面的活動。SDO於今年2月11日發生升空,運行在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壽命為五年。它搭載了三部研究太陽的儀器,能夠不間斷地對太陽進行觀測,照片的清晰度是一臺高畫質電視的10倍。
  • 地球是越來越冷,還是越來越熱?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未來的地球是會越來越冷,還是會越來越熱呢?未來的地球是會更熱,還是會更冷,這取決於兩股力量的對決勝負,這兩股力量就是冰川期與全球變暖,前者是地球周期性運動所導致的,屬於地球行為,後者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屬於人為因素,那麼最終是地球行為佔據主導,還是人為因素能夠取勝呢?先說說地球行為吧。
  • 太陽活動重磅炸彈!虛弱的太陽仍「無法拯救」地球的全球變暖
    科學家稱,太陽活動減弱並不能使我們免受全球變暖的影響。 太陽耀斑的盛衰周期為11年,但我們最近一次的太陽活動周期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弱的。 太陽耀斑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會擾亂電子設備,導致大規模停電。
  • 全球變暖10大危害:你知道幾個?
    地球的氣候一直在變。過去65萬年間,冰川經歷了七次周期性的往復運動。最近一次冰川期止於距今約7000年前,標誌著現代氣候時代——以及人類文明的到來。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運行軌道的微移影響著地球接收的太陽能總量。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研究緣起和簡要歷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爭論愈演愈烈,現今已是一個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但在40-50年以前,科學家群體談論的題目並非「全球變暖」,而是「全球變冷」,原因有三。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全球變暖這件事相信大家都很了解,被喊了幾十年,已經深入人心,到現在依然常被提及,並且我們自身也能感受到現在的氣溫有明顯的變化。主要原因是從上世紀開始,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氣體就像是給地球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一樣,導致了全球氣溫的增長。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看完後感覺有點懵,不是說全球變暖麼?為何又說要進入「小冰期」了?這是怎麼回事?那地球往後的幾十年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 首先我們說下什麼是「小冰期」? 但科學家推測,主要跟地球公轉軌道的進動周期、自轉軸的進動周期以及全球大氣成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