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2020-07-25 蒜頭聊科學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火星不再是一顆死氣沉沉的行星。

古代火星或許存在大面積的海洋和濃厚的大氣層,但是40億年前,火星的內核出現變化,磁場消失,太陽風讓火星大氣迅速流失,形成了現代火星的環境。

火星依舊溼潤?

失去大氣層保護的火星,表面不可能長期存在液態水,但是鹽水(海洋)要比純水的沸點高,比純水的結冰點溫度低,鹽水可以在火星表面保留更長時間。

人類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表麵條紋,或許就是火星海洋剩餘的鹽水。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根據科學家對火星環境的模擬,在火星的一年時間裡,大約有10%的時間,表面有可能出現8cm深的鹽水區,而火星的深層地下區域確實非常溼潤,在火星的南極地下,科學家檢測到大量的水分,可能存在一個地下湖泊。

雖然火星在部分時期有可能形成鹽水湖,但是這些湖泊很難支持生命的日常生活,由於火星沒有大氣層保護,這些湖泊的最高溫度約為零下50攝氏度,並且會受到很強的輻射,地球上的生命基本都無法在此地生存。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地球可能是下一個火星?

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多,古代火星越接近「地球」。

古代火星和現代地球非常接近,擁有大量地下水以及覆蓋北半球約40%的海洋。大量的水資源,讓古代火星很大概率存在生命,火星甚至很有可能發展出現代科技,人類如果可以採集到火星巖石樣本,或許可以發現生命的痕跡。

然而40億年前,火星內核冷卻,磁場消失,世界發生劇變,如果火星上存在高級生命,他們可能滅絕了,可能逃離到太陽系之外,也可以逃離到了地球。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古代火星

火星無法承載生命的關鍵,就是沒有磁場,進而導致大氣層被太陽風破壞。

地球是一顆年輕的星球,地球磁場的產生源於內核,內核存在大量液體金屬在不停運動,進而產生電流作用,形成保護地球的巨大磁場。然而地球的元素有限,隨著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地球內核的溫度會逐漸減低,液體金屬的冷卻讓內核逐漸擴大,地球磁場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地球如果徹底失去磁場保護,太陽風將在1個世紀的時間裡滅絕地球絕大多數的生物,屆時地球的環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成為和火星一樣的行星。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相關焦點

  • 火星或存在生命?好奇號發現,火星湖泊與地球海洋有相似之處
    雖然我們暫時還沒找到宜居的行星、外星生命,但是發現了一些疑似具備孕育生命潛力的天體,如離我們地球較近的火星,還有泰坦星、歐羅巴等。其中,火星和我們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整體的宇宙環境都是比較優越,因此有觀點認為,火星可能會存在生命。當然,我們目前沒有在火星上發現大型的生物,所以即使火星存在生命,基本上可能只是一些微生物了。
  • 火山噴發或助火星古代海洋形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火星曾被海洋覆蓋,第一個海洋在約40億年前形成,比人們以前認為的早幾億年。大型火山噴發或是火星古代海洋形成的「幕後推手」之一,也能解釋火星「海岸線」的反常特徵。
  • 火星和地球差不多,但地球的生命,能否幫助我們,找到火星生命?
    在人類尋找宇宙其它星球生命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看起來總是很有希望,它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的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石行星,圍繞著同一顆恆星太陽運行,距離行星上可能存在水的地方很遠。然而火星是一片貧瘠的荒地,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上曾經有過的任何水都早已不復存在,而火星大氣則是曾經可能更厚的屏障。但或者在過去可能存在生命嗎?
  • 這就是為什麼火星是紅色和死亡,而地球是藍色和生機
    太陽更冷,更不發光,但有(至少)兩個行星——地球和火星——液態水覆蓋其大部分表面。由於大量存在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這兩個世界都沒有完全凍結。兩者甚至可能在他們年輕的海洋中擁有原始的生命形式,為明亮的,生物友好的未來鋪平了道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這兩顆行星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7)行星大氣——地球和火星
    故,巖漿如果在高能粒子的長期作用下,天體中就會富含氫和氦這兩種元素。太陽和類木天體中富含這兩種元素就是這個原因。另外,在類木天體中存在的內部能源問題也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即,天體中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而放射性物質蛻變產生的熱量就是能量的產生原因。從上面的理論闡述中,主要說明的是,在小天體碰撞天體的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考慮到「超級地球」的距離,似乎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還有兩個,即金星和火星。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次之,二者是地球的「左鄰右舍」。統計顯示,人類已經進行了200餘次太陽系探測任務。其中去的最多的是月球,達到110多次,接下來就是金星和火星。對於這兩個「鄰居」,我們到底了解多少?經過適當的改造,它們能否成為「下一個地球」?
  • 古代火星的生命可能生活在地表之下,因為火星或存在豐富的地下水
    若古代的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那麼它可能不是生存在火星表面,而是可能生存在地表下的幾英裡之處。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過去最適合居住的部分可能是它的地下。近日,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雜誌上。
  • 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 不遠的火星,下一個「地球」?人類在火星該如何生存?
    火星大概是地球的53%這麼大,使其成為我們太陽系裡第二小的行星(最小的是水星)。火星是以羅馬戰神來命名的。埃及的開羅,實際上是在火星之後命名的,因為據說火星在開羅建城之日正在升起。第一艘飛向火星的宇宙飛船是在1965年,被稱為「水手4號」。火星有兩個衛星,福波斯和德莫斯。這也是太陽系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山脈和最大的沙塵暴所在地。火星和地球的陸地質量差不多。
  • 40億年前,古代火星比地球更適合居住,地球生命來源於火星嗎?
    40億年前,火星表面擁有河流、湖泊甚至是海洋,一些天體學家認為古代火星或許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甚至地球生命就是從火星移民而來。火星40億年前開始「死亡」?火星發生劇變的起點,就是火星失去全球磁場的時候。
  • 遠古小行星撞擊,給火星和地球帶來了生命成分,但是火星不爭氣!
    研究人員發現了胺基酸的出現,這些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石,證明了隕石在將生命分子帶到地球上,甚至可能帶到了火星,但火星不爭氣,火星地核死亡,地磁消失,大氣消失,海洋蒸發的一系列不爭氣行為,導致不能像地球一樣,生命繁榮,甚至還有智能生命的我們人類。
  • 火星探索圓滿完成,火星大氣消失之謎,終於有了答案!
    火星雖然是一片荒蕪之地,但是縱觀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火星和地球最像,也是最適合人類的一顆行星!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簡稱為MAVEN,這項任務就是為了探明火星大氣的演化,大氣的成分以及火星大氣和太陽系的關係,通過高精度儀器的測量發現,火星大氣消失之謎,根據計算機建模發現火星在遠古時期,或許存在著厚厚的大氣層,只不過現在這些大氣層都慢慢消失了,而消失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 火星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為何卻沒和地球一樣「全球變暖」呢?
    火星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為何卻沒和地球一樣「全球變暖」呢?近些年來,溫室效應這個詞語已經變得人人皆知了,由於人類的工業活動向地球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吸熱性強,大氣的溫室效應隨即加強,造成了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所以很多人認為二氧化碳就是溫室效應增強的罪魁禍首,在遙遠的火星,那裡的大氣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平均溫度也在零下幾十度,那為什麼火星上卻沒有和地球一樣形成「溫室效應」而全球變暖呢?
  • 火星上的水和大氣是如何消失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資源的開採力度逐漸增大,地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必不可少。火星與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內,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之一,由於其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與地球類似的某些物理特性,引起了人類對火星探測的濃厚興趣,火星多年來也一直被科學家們視為人類移民的首選星球。要想了解人類在火星上是否可以生存,就要了解火星的環境,而其中,水和大氣是最為重要的兩大要素。
  •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是因為有氧氣,但火星也有,以前的火星很不一樣
    在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氧氣含量最高的就是火星了,雖然火星上的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但是氧氣含量佔到了0.15%,遠高於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比唯一擁有大氣層的土衛六可衛星上的氧氣含量也高。至於為什麼火星上氧氣含量相比其他星球要高一些呢?
  • 高清火星照:從火星上看地球和月球是什麼樣?網友直呼漲見識了
    宇宙的神秘總是令很多人心生嚮往,為之不斷探索,這或許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組高清火星照:火星上的日出日落,從火星上看地球和月球是什麼樣?網友直呼漲見識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它的突出特徵便是擁有著橘紅色的外表,我國古代將火星稱之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將其稱之為「戰神瑪爾斯星」,由此可見,在遙遠的古代,古人早已知曉火星的存在,不得不感嘆老祖宗的智慧。
  • 人類的下一個「地球」:火星
    特斯拉創始人兼CEO馬斯克曾說過,他的一半財富,都將用來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他還曾預測說「歷史將會朝著兩個方向走,一個是我們永遠待在地球上等待滅絕,另一種是離開地球成為多星球物種」。馬斯克也真的將一輛自己的特斯拉,送上過外太空。有人就好奇了,火星到底長啥樣啊?我也好想去看看!
  • 地球1500萬年前隕石坑揭示了火星曾有水存在的線索!
    近日,在德國南部,一個直徑24公裡的隕石坑,由1500萬年前的隕石撞擊而成。令人振奮的是來自德國一個古代撞擊地點的隕石樣本可能為火星上海洋和生命的歷史提供新的線索。它的名字叫做裡斯隕石坑,或稱諾德林格裡斯,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西部,形成於大約1500萬年前,當時一顆隕石撞擊了它。
  • 地球並不孤單!火星和木衛二上存在生命是一個「確定性」
    根據一位專家的說法,火星和木星的衛星歐羅巴上存在生命幾乎是「確定無疑的」,他認為我們可能在太陽系中並不孤單。 長久以來,火星一直被吹捧為外星生命的家園,很可能是微生物的形態,因為這顆紅色星球曾有過類似地球的環境,有大氣層和流水。
  • 火星上原有的大氣和水消失去哪裡了?
    NASA科學副總監、前太空人約翰‧葛籣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介紹說:「火星早期擁有一個較厚的大氣,足以支持表面存在液態水,這對生命產生至關重要。明白火星大氣的演化歷史,對我們了解其他行星大氣層的演變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