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2020-09-18 莫笑丶SISH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金星大氣層演化

通過目前對雲層結構和地表地質的研究,再結合38億年前太陽光度增加了25%的事實,我們由此認為金星的早期環境更像表面具有液態水的地球。在金星演化的某個階段,它似乎發生過失控的溫室效應,才導致了目前的局面,也就是溫室氣體在大氣中佔主導地位。目前還不清楚金星從以前類似於地球的環境而演變為目前金星環境的具體時間,但根據一些數據估計大約應該在40億年前就開始發生了。失控的溫室效應可能是其地表水的蒸發和隨之而來的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因此,研究地球氣候變化的科學家們對金星的大氣層狀況極為關注。

概念圖:地球化的金星

在過去的十億​年裡,地球上沒有任何地質形態表明有水的存在。然而,我們並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認為金星是形成地球並在其早期歷史中給予其水過程的例外,水可能是來自形成該行星的原始巖石中,也有可能是後續的彗星帶來的。科學家們研究的共同觀點是,水在蒸發之前會在地表存在大約6億年左右,不過一些科學家有不同的觀點,如大衛·格林斯潘,他認為有20多億年之久也是合理的。

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冥古宙紀早期的地球,其大氣層也許與現在的金星大氣層類似,其成分為二氧化碳,氣壓大約有100​巴​,表面溫度為230℃,甚至可能還有硫酸雲。直到大約40億年前,那時候的板塊構造才開始完全起了作用,並與早期的海洋一起,將二氧化碳和硫從大氣中除去。早期的金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但是當金星的海洋消失時,任何板塊構造都已經停止運動了。據估計,它的表面大約有5億年的歷史,因此它不會顯示任何關於板塊構造的證據。

金星的過去可能存在生命?

如果液態水在地球被失控的溫室效應加熱之前就存在於金星表面的話,那麼微生物生命起源於金星也是合理的,但是這樣的情況不會長久存在。據估計,液態水在後期重轟炸期間或在這之後不久可能在其表面能夠存在長達6億年左右,這樣一來就有足夠的時間形成簡單的陸地微生物生命,但是這個數字變動很大,可能為幾百萬年到幾十億年不等。不過這或許也可以為陸地微生物生命進化到空中提供足夠的時間。我們目前對金星表面物質的分析還是很少,或許其表面有過去生命的證據。如果生命真的存在過,那麼我們有必要發射一顆探測器來衝破當前金星大氣層惡劣的環境而到達其表面來尋找生命存在過的證據。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就是在金星過去的5億年中,其表面被「刷新」了很多次。這意味著表面不太可能保留古老的巖石,特別是那些含有礦物質透閃石的巖石,從理論上講,它們可能包含一些生物特徵。


火星的大氣層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的大氣層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都發生了變化,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正如火星海洋假說那樣,現今火星表面的大氣壓力僅超過最低海拔的三相水點(611帕)中;在較高海拔的水只能以固體或蒸氣形式存在。地表的年平均溫度目前小於210K(63°C;82°F),明顯低於維持液態水所需的溫度。然而,在火星的早期歷史中,火星可能存在更有利於保持液態水的條件。在2013年,一支科學家小組提出,數十億年前,火星曾經擁有「富含氧氣」的大氣層。

概念圖:地球化的火星

早期較厚的火星大氣層大氣逃逸的可能原因包括:

1、太陽風逐漸剝削大氣層

2015年11月5日,從NASA宣布的MAVEN數據可以看出,在太陽風暴期間,其對火星大氣層的侵蝕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種轉變發生在大約42到37億年前之間,因為當行星的內部發電機冷卻時,全球磁場的屏蔽效應消失了。

2、災難性的撞擊

一個大到足以吹走大部分大氣層的天體,由於火星的低重力,大氣的物質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中。

火星逃逸的大氣成分:碳、氧。由MAVEN紫外光譜儀製成。

火星海洋假說

火星海洋假說認為,在行星的早期地質歷史中,火星表面近三分之一被液態水海洋所覆蓋。這假設的古代海洋,稱為Oceanis Borealis可能在約41-38億年前存在於現在的北方大平原。這個區域位於行星高度平均值以下4-5公裡處。 這個海洋的證據包括類似於古代海岸線的地理特徵,以及火星土壤和大氣的化學特性。早期的火星可能有較現在溫暖的氣候和較厚的大氣層,以提供液態水可在火星表面存在的環境。

相關焦點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不過,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更加遙遠,因此火星年接近有2個地球年長。   從許多方面來看,火星是當之無愧的「地球雙胞胎」,但金星也有自己的特色。在中國古代,金星清晨有時會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星」;傍晚處於天空西側,又被稱作「長庚星」。有時候,我們的先人也叫它「太白」。而在西方,古希臘人將金星視為阿佛洛狄忒(愛與美的女神),古羅馬人則用維納斯(愛神)為其命名。
  • 金星和火星都沒有磁場,為何金星卻擁有厚厚的大氣層?
    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其中類地行星有四個,位於宜居帶的有三個,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理論上,它們都有成為生命搖籃的潛力。可是,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金星和火星卻一個宛如地獄,一個荒無人煙。科學家一直想要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三個姐妹行星的命運如此不同。
  • 金星和火星哪一個更像地球?
    金星上有濃厚的大氣,大氣的主要成分是93%的二氧化碳和6%的氮,這些大氣形成黃色厚厚的雲層,是濃硫酸雨滴組成;金星地表大氣壓是地球的90多倍,相當於海平面以下1公裡深處的壓力;強大的溫室效應導致地表溫度470度(攝氏度,後同)左右,沒有水;也有閃電和雷暴,風速在高壓下變得緩慢,天空落下的是濃硫酸雨;十萬以上的火山巖漿橫流,壓力導致噴發度不大,但流淌綿延數千裡。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理論上說金星離地球最近時的距離只有4100萬公裡,而火星離地球最近的距離則有5500萬公裡。
  •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嗎?
    文|中國科普博覽大家族科學大院  haibaraemily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尤其是當人們撥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失望地發現金星是一顆極度高溫高壓、酸性大氣還有毒的「死星」之後,火星就變得更像一顆溫柔可親的希望之星了。種種證據顯示,曾經的火星很可能和地球一樣,是個宜居的「天堂」。
  • 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金星和火星的公轉軌道和地球相鄰,從這來說可以說是地球的鄰居,不過由於公轉的周期不同,也只能算是周期性的鄰居。2、太陽會不斷膨脹金星是緊鄰太陽的第二個行星,半徑和地球極為相近,表面有著濃密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到了96%以上,表面溫度常年為465℃~485℃,現在看來簡直是水深火熱,地球上的生物根本無法生存。但實際上地球形成之初和這個環境相比也好不到哪裡去。
  • 地球有兩個鄰居,火星和金星,一個是探索熱門,另一個則不聞不問
    地球雖然是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但最為一個行星,它在宇宙中並不是孤立的。宇宙中有很多形色各異的天體,每一個天體都具有各自獨特的特徵,在走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之後,人類便想要將自己的足跡邁向那些不一樣的星球。要走出地球,當然要由近及遠,先從身邊的鄰居下手了。
  • 離地球最近的金星,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地球?
    金星(Venus)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時候會更近)。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金星在各個文化裡被人類寄予了極大的希望,上世紀的科幻小說裡,但凡是關於星際移民和星球殖民的,有一半都把金星選擇了目的地。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逕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
  • 太陽系早期可能有三個地球,後來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沒有它,地球自轉速度很難快速減速,無法形成地球和月球強大的潮汐力。旋轉速度和潮汐力對生態系統的形成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完善穩定的生態系統,就不會有後來生命的誕生和進化。 在建立了太陽系的演化模型後,科學家們神奇地發現,幾十億年前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既然太陽系很久以前就有三個「地球」,為什麼現在只剩下一個了,另外兩個呢?
  • 本來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火星到底是怎麼死的?
    火星死了!如果你向天文學家打聽火星的事兒,他多半會告訴你,那是一顆死了的行星。即便有一些偶然監測到的火星地震,那也頂多表示它還沒完全死透,但決不會有迴光返照,或者重獲新生的可能。一直都有人希望登上火星,去改造它,將其變成第二顆地球,成為人類新的殖民地。如果你讀了本文,或許會改變看法。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劉慧根說,宜居帶的必要條件離不開液態水,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達到71%),從地球經驗來看,液態水(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行星上只要發現液態水的痕跡,就有可能孕育過生命,因此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金星和火星存在過液態水的痕跡,有可能曾經出現過生命。  20世紀初,曾有人認為火星和金星是人類生活的可能之地。但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這個可能被否定。
  • 科學家發現金星可能存在生命,太陽系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有5個了
    在地球上磷化氫存在於一些動物的糞便中。也就是說生命活動會產生磷化氫。那麼我們自然就會反過來猜想,在金星上面發現了磷化氫,那麼它是不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呢?這就像是我們在空氣中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汽車尾氣味道,就可以推測剛才可能有一輛汽車駛過。
  • 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而更喜歡火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排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很明顯,金星和火星靠地球近。那它們之間,誰靠地球最近呢?據記載,火星與地球相距約5600萬公裡,金星則距離地球約4300萬公裡。通過比較我們知道,金星與地球的距離可比火星近多了。​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
  • 為什麼火星和金星沒有板塊運動?星球結構決定
    你可能認為像金星那樣的熱行星地殼會更軟,更容易活動,但是如果有水那麼確實會降低巖石的強度,而金星是非常乾燥的,所以即使它比地球熱得多,它的地殼也比地球的硬得多。看起來金星上的情況是這樣的,它的內熱積聚起來,而不是通過頻繁的火山活動和地殼擴張來釋放,它的內熱是在全球範圍內的火山活動中釋放出來,每隔幾億年地表就會被重新鋪好一次。
  • 金星和地球很像距離也近,人類為什麼不選金星而是去探索火星?
    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其他眾多生命生活的唯一家園,有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是來自於地球以外,也就是來自於宇宙中的某處。我們人類不斷的認識和探索宇宙,其實主要是為了兩個終極目標,一個目標是面向未來的,也就是人類將來除了地球之外,能夠到哪裡去?另一個目標是面向過去的,也就是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是怎麼出現的?
  • 金星要比火星更近,而且更與地球相似,為何人類不登陸金星?
    2個鄰居,它們與地球一樣,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其中一個鄰居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即將被人類登陸的火星,而另一個,則是被稱作地球「姊妹行星」的金星。同樣,也曾有很多人認為,金星上很可能存在過生命,甚至是高等文明。
  • 流星體改變地球,火星,金星的氣氛
    流經地球,火星和金星等行星大氣層的流星體可以改變這些世界的空氣,研究人員剛剛開始理解這些方式。大多數行星大氣由簡單的低質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等化合物組成。但是當碎片顆粒或流星體通過時,它會釋放出更重,更奇特的元素,如鎂,矽和鐵。
  • 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火星成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
    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火星雖然也有,但是比起金星來,火星的大氣就少得可憐了。還有啊,金星的位置也非常特殊。我們都知道每顆恆星都有一個宜居帶的概念,就是說行星只有在距離恆星合適的位置才有可能維持液態水的存在。如果距離太陽太近的話,水會變成氣體,如果太遠的話,又會結成冰。宜居帶具體怎麼算還是挺複雜的,考慮的因素特別多。
  • 「地獄般」的金星和火星現狀將是地球未來
    國外媒體報導,我們已經知道火星上存在有過液態水,而且是大片海洋,金星被認為是地球的雙胞胎星球,也曾經擁有過海洋。距離地球最近的兩個行星上都發現有過海洋存在,但現在它們都失去了這樣的環境,這暗示了什麼?前不久,美國宇航局再次發現火星上湖泊遺蹟,認為火星在50萬年前就有液態水海洋存在,那時候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