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星和金星沒有板塊運動?星球結構決定

2021-01-15 騰訊網

火星可能已經失去了太多的內部熱量,具有很厚且堅硬的外殼。

圖解:金星上活火山的證據

至於金星,不論你相不相信,那個地方可能太熱太幹了。你可能認為像金星那樣的熱行星地殼會更軟,更容易活動,但是如果有水那麼確實會降低巖石的強度,而金星是非常乾燥的,所以即使它比地球熱得多,它的地殼也比地球的硬得多。看起來金星上的情況是這樣的,它的內熱積聚起來,而不是通過頻繁的火山活動和地殼擴張來釋放,它的內熱是在全球範圍內的火山活動中釋放出來,每隔幾億年地表就會被重新鋪好一次。

如果一顆行星具有地殼構造板塊,它看起來會是這樣的:

花崗巖。花崗巖是不會通過簡單的熔融和蒸餾就產生的,而是通過地殼的一部分在長時間持續的熔融和重熔過程中產生的。玄武巖可能在宇宙中是無處不在的,但花崗巖是獨一無二的。

圖解:花崗巖

據我們所知,確實如此!只是這些星體上的板塊可能沒有我們所在的地球這樣,看得這麼明確……

金星確實有活動構造:斷層、褶皺、火山、山脈和裂谷。然而,它又不想我們這裡的地球板塊構造那樣具有全球構造。這個概念主要是由於金星的表面沒有水。

至於火星,我們還不曾確切地探測到在它上面的地震。有一些推測認為,「火震」可能每百萬年或更久才會發生一次。這意味著板塊——正如我們在地球上所知道的那樣——在火星上沒有形成,或者根本不存在。

最基本的是這些行星與地球的內部設計不同。

對於在地球上發現的那種地殼板塊和運動來說,星體必須具有劃分為巖石圈和軟流圈的外層。板塊構造的基本原理是巖石圈需要作為獨立的、明顯的構造板塊存在,它依附於流體狀(粘彈性固體)軟流圈之上。軟流圈是對流的,緩慢上湧和下湧;其運動的作用是推動巖石圈板塊。板塊構造——維基百科上說,有時它們分開移動,形成裂縫,有時一起形成山脊,有時形成火山並引發地震。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的運動解釋了大陸漂移。如果行星的外層沒有這些分層特徵就不會出現構造活動。

火星是距太陽第四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名字,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後者受到的是火星表面廣泛存在的氧化鐵的影響,這使得它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呈現出獨特的紅色外觀。火星是一顆大氣層稀薄的類地行星,它的地表特徵讓人聯想起月球上的隕石坑和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

圖解:水手峽谷:火星的大峽谷

由於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相對於黃道面的傾斜度與地球是相似的,火星上的一天與季節與地球也是相似的。火星是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和水手號峽谷(Valles Marineris)的所在地,前者是最大的火山,也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上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山,而後者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之一。北半球平坦的伯勒裡斯盆地(Borealis basin)覆蓋了星球的40%,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撞擊隕石坑。火星有兩顆衛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它們的體積較小,形狀不規則。它們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與5261 Eureka相似,是一顆「火星特洛伊」。

FY:么么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金星為何不像地球那樣有板塊運動?
    金星因其質量和體積等多方面與地球類似,被稱做地球的「姐妹星」。但是觀測顯示金星並沒有像地球那樣可移動的板塊構造,日本研究人員對此提出了一種解釋,即那是因為兩個星球地殼與地幔交界處的結構不同。
  • 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 火星和金星哪一個更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真的是一片死寂嗎?(圖片來源:pixabay)無論是作為人類未來移居地的一種選項,還是科幻作品中出現外星生命的地方,我們的兩個鄰居星球——火星和金星——登場的頻率總是最高的。幾十年來,伴隨著空間探索技術的發展,人類也從未停止對於這兩顆星球的研究。在今天看來,究竟哪一個星球是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呢?
  • 探測器前往金星僅需100天,為什麼捨近求遠,前往更遙遠的火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跟地球同處宜居帶內的行星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金星和火星都是地球的鄰居,從距離上來講,金星離地球更近,探測器前往僅需要100天左右。可是要前往火星即使是等到了窗口期,也需要300多天的時間。另外從質量,體積等結構方面來講,金星跟地球也最像,人們親切稱呼金星和地球為姐妹行星。
  • 板塊運動:創造地球生命所需的必要條件
    至少在今天的地球上,地質和生物是並存的。在所有星球中,地球是我們所知唯一一個有板塊構造的星球,它也是我們所知唯一一個生命體可存活於其上的星球。然而尚無人能夠得出確鑿結論,說板塊構造是生命體存在的必要條件。
  • 金星和火星都沒有磁場,為何金星卻擁有厚厚的大氣層?
    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其中類地行星有四個,位於宜居帶的有三個,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理論上,它們都有成為生命搖籃的潛力。可是,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金星和火星卻一個宛如地獄,一個荒無人煙。科學家一直想要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三個姐妹行星的命運如此不同。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從這個數據看,確實去金星比去火星更近一些。那麼,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第一,火星和金星離地球的實際距離?第二,去金星和火星要面對什麼?第三,去金星和火星有什麼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和金星、火星間的實際距離在開頭,我們說了一下金星、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的最近距離。
  • 金星新發現來了,多座火山正處活躍之中,顛覆人們對行星的看法
    由於火星成為人類探索的新熱點,這導致很多人誤認為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行星,實際上這種認為是錯的,離地球最近行星是金星,只不過科學家發現金星是一個溫度極高的星球,就連金屬人造物存活時長也只有幾十秒鐘,更別提肉體凡胎的人類了,所以漸漸對它失去了探索興趣,而選擇了與地球氣候最為相近的火星。
  • 體積和質量遠比地球小的火星上,為什麼會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
    如果和太陽系中其他星球上的山地比起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怎麼樣呢?我們知道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此外還有月球、木衛三、冥王星等也都是巖石星球,在這些星球上也有山地,不過除地球以外的太陽系其他星球上沒有液態水的存在,所以也就沒有海平面。而我們地球上的海拔是以海平面為計算的,因此在和太陽系其他星球的山地對比時,我們也要把地球上海水的影響除去,這樣一來,地球上最高的山就不是珠穆朗瑪峰了,而是位於夏威夷群島的冒納羅亞火山。
  • 為什麼我們要去金星?金星曾經和地球一樣藍,有大片的海洋
    金星就在地球的隔壁,從宇宙學上講,這是一顆幾乎和地球一模一樣的行星。大小大致相同,由大約相似的物質組成,圍繞著同一顆恆星形成。對於一個外星人天文學家來說,在光年之外,通過望遠鏡觀察太陽系,金星與地球幾乎沒有區別。但是要知道金星的表麵條件相當嚴酷火熱,以及充滿二氧化碳和硫酸雲的大氣,就是知道金星和地球不一樣。
  • 金星信息三則:金星和地球在跳華爾茲 ,金星的死亡,黃金星球
    金星和地球在跳華爾茲科學家們觀察軌跡,竟然發現了五角星?早在我們的集體記憶延伸的時候,我們就為行星在天空中的舞蹈所著迷。即便用上現在我們擁有的所有知識和技術,他們基礎的移動軌跡依舊可以讓我們驚訝和痴迷。
  • 金星距離地球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科學家不敢登陸金星?
    於是乎,人類開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越來越多的衛星和宇宙飛船被送往太空。經過種種努力,人類也取得了許多可喜可賀的進展。例如,人類在1969年7月20日便正式踏足月球。而現如今,科學家開始計劃將太空人送往地球的近鄰——火星上進行探測,以尋找火星上的秘密。
  • 4241.火山與板塊運動成陸說
    2019.6.11在QQ《地質-物探找礦論壇》群,複雜地貌形成的動力學原因是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是我以前沒有注意的問題。通過元素重組,星球表面應該是相對平坦的,可我們看到的地球表面為什麼凸凹不平,破爛不堪?
  • 金星看起來像水世界是這樣的
    所以現如今金星表面還沒有水。這顆在黃道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內側繞太陽環繞運動的行星是太陽系內最不適合居住的行星之一。但是科學家認為,在幾十億年前,金星曾有過類似於地球上存在的海洋。金星曾經可能是適合居住的。直到現在,一些人仍然建議把金星地球化,讓金星在將來能再次成為一個擁有水的世界。
  • 金星出現7500公裡長弓狀結構,它到底是什麼,科學暫時沒有結論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一半是氣態行星,另外一半是巖石行星,而處在宜居帶的行星除了地球,還有金星和火星,火星已成為科學家重點研究對象,2030年火星移民已經路人皆知了,就在2020年7月已有三個人造探測器飛向火星。
  • 金星出現7500公裡長弓狀結構,它到底是什麼,科學暫時沒有結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一半是氣態行星,另外一半是巖石行星,而處在宜居帶的行星除了地球,還有金星和火星,火星已成為科學家重點研究對象,2030年火星移民已經路人皆知了,就在2020年7月已有三個人造探測器飛向火星。
  • 為什麼人類需要重返金星?原來它可能關乎著地球和人類的命運
    結果讓科學家驚喜又失望,驚喜的是我們發現了一顆地球在結構,質量,體積上非常相似的行星,它就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這是第一個成功環繞金星,並從金星表面傳回科學數據的探測器,後來,1982年發射的「金星13號」(Venera 13)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傳回另一顆行星表面聲音的太空飛行器。科學家在上個世紀先後向金星進行了多達35次的探測任務,可見人類對金星的探測頻率絲毫不亞於火星。可為什麼後來科學家又放棄金星放目光放在了另一顆更加遙遠的火星上?其實科學家做出這個決定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 金星比火星更神秘,科學家為什麼不探索金星?
    不久後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對月球進行近距離探測和高精度成像反地球。無獨有偶,中國繼探月計劃後在2011年開啟火星探索計劃。2019年10月11日,中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火星一號,首先探測火星表面大氣層、火星的地球地貌以及內部的地質結構,期初探索火星內是否有生物的存在,生命的起源,查看火星是否具有地球移民的條件。
  • 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路上。人們對這一壯舉充滿期盼——邁向火星,人類將努力把它改造為宜居家園。天文學家認為,行星的宜居性取決於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但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地球科學家認為,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內秀」。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火星,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離地球平均距離5,000萬公裡,這和金星離地球的距離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這三顆行星的存在,不得不驚嘆太陽系或許是宇宙最奢華的生命搖籃,這是一個幾乎是無懈可擊的生命工程的結構,似乎宇宙把所有失敗的可能性都考慮到了,因為它用三個星球的細微差異,把這個工程失誤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