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前往金星僅需100天,為什麼捨近求遠,前往更遙遠的火星?

2021-01-15 探索浩瀚星空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跟地球同處宜居帶內的行星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金星和火星都是地球的鄰居,從距離上來講,金星離地球更近,探測器前往僅需要100天左右。可是要前往火星即使是等到了窗口期,也需要300多天的時間。

另外從質量,體積等結構方面來講,金星跟地球也最像,人們親切稱呼金星和地球為姐妹行星。無論從距離還是相似度上來講,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最應該探索的應該是金星,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主要的探索目標卻放在了火星上。

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科學家選擇捨近求遠,放棄金星而探索火星呢?難道火星上面有什麼對人類非常重要的東西?還是火星上面有生命?其實從近幾十年來對火星的探索,我們會發現,火星其實非常荒涼,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沙漠星球,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的生命。

科學家放棄金星選擇了火星,必然是有背後原因的,而對於天體來說,科學家選擇還是放棄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原因哪一個星球對於人類的價值更高,我們會選擇它,另一個原因就是人類的科技實力無限對一顆行星進行探索,最後也只能無奈選擇放棄。

那麼金星和火星的放棄和選擇是屬於哪一種情況呢?可能很多人認為,火星比金星對於人類的價值更高,要知道科學家可是將火星當成是人類未來的第二顆宜居行星。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金星對於人類的價值並不高嗎?其實這種認知是不正確的。

前面我們說了,金星號稱地球的姐妹行星,它跟地球更像。所以金星應該也有一顆跟地球非常相似的內核。可是探測發現,金星是沒有磁場存在的,而且它的自轉方向跟其它行星也是相反的。正常情況之下,巖質行星不可能沒有磁場的存在,即使是火星這樣的荒涼星球,它也有微弱的磁場存在。

可是金星卻沒有任何磁場存在,而且沒有磁場的保護,一顆行星的大氣層就很難存在,比如火星只有非常微弱的磁場,所以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沒有強大的磁場就無法約束大氣層向宇宙流失。可是金星卻不同,磁場的消失絲毫沒有影響其大氣層的厚度。

金星的大氣層非常濃厚,一個濃厚的大氣層對於一顆星球來說太重要了,有大氣層存在的星球,就會有生態系統的形成。尤其是對於巖質行星,大氣層的厚度決定著星球表面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按照大氣層,生態系統對於生命的重要性來說,金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更高。

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講,金星都比火星更具有研究探索價值,可是,科學家最終還是放棄了它選擇了火星。從科學家的決定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金星對於人類價值不高,也不是科學家不想研究探索金星。主要的原因還是金星的環境太惡劣了,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的實力還無法對它進行探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金星也被稱為煉獄星球,它表面的溫度高達460攝氏度以上。如此高的溫度,說明金星有非常嚴重的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是由二氧化碳帶來的,所以金星大氣層90%的成分都是二氧化碳。除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外,金星大氣還有一層酸雨層,經常會有酸雨降落到表面。

如果惡劣的金星環境,讓科學家對於金星的探索充滿了絕望,一般來說,我們要探測某一顆星球,首先就是通過軌道探測器進行一個大體的觀測。如果沒有厚厚大氣層的阻礙,我們就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星球的大體外貌。比如,火星的大氣層非常薄,所以軌道探測器也可以看清表面一些結構和東西。

可是金星的大氣層太厚了,軌道探測器根本將視野突破大氣層,看到金星表面的情況。科學家曾經多次試圖讓探測器登陸金星表面,成功率非常低,即使探測器能夠勉強登陸,也生存不了多長時間。最成功的一次探測器登陸金星表面後,也只生存了2個小時就完蛋了。

厚厚的大氣層,表面高溫高壓環境再加上酸雨的破壞,讓探測器登陸金星的難度大幅提升。最後科學家一看,金星還不是人類現在可以探索的行星,只有當科技更進一步,才能夠在金星表面存活更長時間。只有漫長的探測器登陸探測,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金星表面的奧秘。

隨著人類太空科技的不斷進步,對火星的了解已經非常多了。在人們的認知裡,火星要成為人類的宜居星球,它有一些天然的劣勢,那就是大氣層太薄了。要知道沒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宇宙輻射和太陽輻射就會長驅直入,嚴重損害人們的健康。

可是金星卻有厚厚的大氣層,這是它天然的優勢。只要我們能夠解決金星大氣二氧化碳太高的問題,那麼改造金星似乎比改造火星還要容易一些。而現在,科學家開始將探索金星的計劃又提上了日程。相信在不久的來來,人類的重點目標也將發生偏移,將探索目標放重點在金星上。或許金星在未來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稱,前往火星的太空人應該首先經過金星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太空人,在去往或離開火星的路上,你可能會在途中做一個令人驚訝的中途停留:金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諾姆·伊森伯格(Noam Izenberg)說,如果「在去往或從火星回家的路上路過金星飛過」,那麼飛往(或離開)火星的飛行可能會更快、更便宜。伊森伯格是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中的一員,他們倡導載人火星任務也訪問金星。
  • NASA:金星探測器發現生命痕跡!將儘快安排飛船前往勘察
    研究太空的話,太陽系八大行星就是最主要的研究目標,科學家們致力於解開地球的七位兄弟身上的謎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關注另外七大行星,其中金星和火星因為距離地球最近並且體型上也與地球比較相似NASA:金星探測器發現生命痕跡!將儘快安排飛船前往勘察!在9月14號的時候,麻省理工和曼徹斯特大學以及卡迪夫大學聯合宣布了一項發現,在金星大氣層當中發現了磷化氫氣體。
  • 為什麼金星更近,但是人類卻更愛探索火星呢?
    2020年,是人類探索太空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來說,今年也是極有意義的一年,因為我們終於開啟了對火星的探索,它不再是一個遙遠的代名詞,我們終於向它靠近了。從地球飛往金星需要100天左右,而從地球飛往火星則需要180天左右的時間。實際上從距離上來看金星遠比火星更接近地球,但是火星確實人類探索最深入的行星,這是為什麼呢?
  •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原因讓人絕望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為何人類對金星的研究顯得很少?作為地球的邪惡雙胞胎,金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為何人類不願深入研究金星?這一問題的真相或許會讓你感到絕望。,更近,再加上自1960年以來,人類就已經向金星發送了近40架宇宙飛船,遺憾的是,這些宇宙飛船無一例外都被摧毀了,該現象導致人類不得不選擇暫時放棄登陸金星的計劃,令人們不禁好奇,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的?
  •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什麼科學家選擇登陸火星而不是金星
    但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而並非火星,為什麼科學家們反而捨近求遠對火星更有興趣呢?
  • 金星曾存在過生命?俄羅斯要前往金星尋找真相,NASA也想過去看看
    伴隨著2020年火星探測窗口期的到來,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探測火星都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過,俄羅斯卻劍走偏鋒,在今年延期了火星探測之後,根據法新社的報導,準備在未來重返金星,而且還要建造一架比SpaceX還要厲害的火箭出來。
  • 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我們少有聽到金星探測器的報導?
    在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的「金星4號」探測器任務中,探測器經過長途跋涉成功登陸金星表面,但遺憾的是金星大氣的壓力和溫度比人們原先預想的高得多,使著陸器受損故而未能發回金星探測結果。人們對金星的認知受到了挑戰,之後的探測更是暴打。在1970年12月15日蘇聯發射的「金星7號」探測器任務中,探測器實現軟著陸還成功傳回金星表面溫度等數據資料。
  • 金星探測器回傳照片!NASA:發現生命痕跡!儘快安排飛船前往
    一直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是越來越關心宇宙的奧秘了,尤其是地球的「七位兄弟」,更是有很多科學家都在關注他們,再加上近些年很多科學家都在說著移民的事情,於是金星和火星就成為了大家都重點關注目標金星探測器回傳照片!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第一關:必須抓住的發射窗口跟火星比起來,地球距離太陽更近,環繞太陽一周需要約365天,火星則需要約687天。這種&34;導致地球和火星之間距離在時刻變化,從5500萬千米到4億千米不等。這對探測火星的運載火箭要求極高,基本都是各國最為強力的火箭系列。即便如此,探測器佔火箭總體質量的比例都在1%以下,絕大部分質量都用於裝載推進劑,這是人類航天夢想的巨大代價。對於總重5噸左右的天問一號而言,帶它前往火星的就是長徵系列中最強的長徵5號火箭。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這對探測火星的運載火箭要求極高,基本都是各國最為強力的火箭系列。即便如此,探測器佔火箭總體質量的比例都在1%以下,絕大部分質量都用於裝載推進劑,這是人類航天夢想的巨大代價。對於總重5噸左右的天問一號而言,帶它前往火星的就是長徵系列中最強的長徵5號火箭。
  • 金星比火星更神秘,科學家為什麼不探索金星?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宇宙太陽系中有9大行星被命名,按照到太陽的由近到遠的依次為: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冥王星。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質量低於月球,被劃為矮行星,從此在行星中被除名。早從2004年起,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探月計劃正式啟動。
  • 火星衝日明日上演,今年為什麼火星探測器扎堆去火星?這就是原因
    2020年是一個火星探索年。今年咱們國家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今年動身前往火星的還有美國NASA的"火星2020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 金星真的沒有生物?探測器傳回這一情況,或將解開金星的最大秘密
    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金星是能夠居住的星球,可直到探測器了解到金星的基本情況之後,就徹底放棄了這顆行星。為了徹底了解金星,在上個世紀,許多國家發射了探測器,前往火星金星調查,可是金星的表面覆蓋著厚厚的雲層,我們無法看清它真實的面貌。
  • 金星真的沒有生物?探測器傳回這一情況,或將解開金星的最大秘密
    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金星是能夠居住的星球,可直到探測器了解到金星的基本情況之後,就徹底放棄了這顆行星。為了徹底了解金星,在上個世紀,許多國家發射了探測器,前往火星金星調查,可是金星的表面覆蓋著厚厚的雲層,我們無法看清它真實的面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蘇聯發射的探測器穿過了金星的雲層拍攝到了金星的地表,從傳回來的圖片來看,金星地表上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東西,像是「城市的廢墟」。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這樣的廢墟大概有2萬多個。
  • 從登月到探火,人類將以月球為中繼站前往火星?
    因為火星探測器飛往火星的時間和距離比月球探測器飛往月球的時間和距離長得多,前者最快一般需大約8個月,後者最快只需四五天就能到達目的地由於距離地球遠,火星探測器測控信號的傳輸延時很長,單向就達15~20分鐘,而月球探測器測控信號的傳輸延時單向僅為1秒多,所以對火星探測器的遙測遙控比月球探測器更為複雜,並要求火星探測器有更高的自主性。由於路途漫漫,所以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要進行比月球探測器次數更多、更精確的軌道修正才行,這樣才能準確地飛到火星。
  • NASA公布前往火星的詳細計劃,火星不再遙不可及
    Deep Space Gateway 空間站計劃建在月球附近,為太空人前往火星的一個中轉站。階段2 (2027-2029):將深空交通(Deep Space Transport)管道發射運送至月球基地,太空人將在深空交通管道中生活超過400天。階段3 (2030):使用SLS火箭將補給資源以及將前往火星的太空人運送至深空交通管道。
  • 金星要比火星更近,而且更與地球相似,為何人類不登陸金星?
    6個月-10個月的時間,一來一回,不算在火星上勘測考察的時間,就已經一年多過去了,顯然,火星比我們想像中要遠很多。金星從距離上來看,要比火星近很多,從地球出發抵達金星,大約只需要100天,也就是3個多月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了,從時間上來看
  • 相比之前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先進在哪裡?跟美國比呢?
    隨著美國宣稱要私有化月球,並且在本月初和日本聯合聲明要重回月球,月球探測似乎在升溫,而最近比月球探測更困難的火星探測又熱鬧起來。7月23日下午12時41分,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而在短短半個月,中國、阿聯、日本、美國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人類對火星這麼著迷?對比印度、日本甚至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我國的天問一號是否更先進?先進在哪裡?
  • 天問一號問火星,深空機動助力跑,向天叩問不曾歇
    ,這次機動將助推「天問一號」更精準地奔向火星。「天問一號」的目的地是火星,地火之間的最近距離都有5500萬公裡,還是每15年才會出現這個最近距離,最遠距離可就達到4億公裡了!從地球到火星不考慮軌道變化和燃料問題最少需要39天,如果是最遠距離需要289天,平均下來也要162天,統共五、六個月呢。再加上各種燃料問題,軌道變化,運行速度和各種突發情況,沒有個半年一年哪到得了?
  • 美媒文章:中國人為何要前往火星?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美國外交學者網站7月14日發表署名娜姆拉塔·戈斯瓦米的題為《中國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內容編譯如下:2020年是執行火星任務的理想年份,因為今年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比較近。這樣的機會每26個月出現一次,使我們能以較少的時間和燃料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三個火星任務會在7月中旬至8月成行:美國「毅力」號探測器、阿聯「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為什麼要投資火星任務?火星任務與中國的長期太空戰略及目標有什麼關係?首先,對中國來說,到達火星是檢驗任何太空強國的一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