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宇宙太陽系中有9大行星被命名,按照到太陽的由近到遠的依次為: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冥王星。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質量低於月球,被劃為矮行星,從此在行星中被除名。
早從2004年起,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探月計劃正式啟動。2007年探月火箭——第一長三甲(CZ-3A)順利發射升空,成功進入繞月軌道旋轉。2010年10月嫦娥2號順利升空,搭載高清的CCD相機,計劃搜尋更詳細的月球信息。不久後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對月球進行近距離探測和高精度成像反地球。
無獨有偶,中國繼探月計劃後在2011年開啟火星探索計劃。2019年10月11日,中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火星一號,首先探測火星表面大氣層、火星的地球地貌以及內部的地質結構,期初探索火星內是否有生物的存在,生命的起源,查看火星是否具有地球移民的條件。
相對中國對月球、火星的探索進來來看,中國為什麼不先盡心探索金星的計劃呢?畢竟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從地球達到火星至少需要286天,而到達金星的時間為100天左右。更重要的是,金星曾被科學家譽為地球的姊妹,與地球更為相似。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探索更遠的火星呢?
百科中介紹,金星是形狀與地球極為相似,半徑為6073公裡,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是地球的百分之80,曾經被科學家們成為地球的姐妹。雖然金星和地球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可是兩者的環境卻有著天壤之別。首先來說,人類在地球上自由、穩妥的生活,地球引力、磁場關係是一個重要的存在,但是金星卻是一個沒有磁場的行星,這也是各國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正常來說,一個行星如果沒有磁場的存在,那麼也就不會有大氣層的存在。而金星表面,卻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更讓人不理解的是,大氣層的主要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金星內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升高,最高的時候達到98%,再加上太陽的不斷照射,導致金星表面的最高溫度能達到500攝氏度以上。
如此高溫的天氣,不僅不能讓人類移居過去,就連簡單的行星分析都成為一種困難。人類此前也曾想要探索金星,可是根本就沒有辦法靠近,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太空競賽」的結束,金星探索也就被擱淺了。科學家曾嘗試凌空探測,當前的科技技術無法穿過大氣層實現高清的探測。
其實,人類最開始探索宇宙的時候,是探索金星。但是由於金星地質結構過於神秘,又迫於科技技術的局限,才導致金星探索金星遭受阻斷。相信不久後的某日,中國研究出耐高溫的材料後一定會再次出徵金星,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