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比火星更神秘,科學家為什麼不探索金星?

2021-01-17 奇點先驅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宇宙太陽系中有9大行星被命名,按照到太陽的由近到遠的依次為: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冥王星。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質量低於月球,被劃為矮行星,從此在行星中被除名。

早從2004年起,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探月計劃正式啟動。2007年探月火箭——第一長三甲(CZ-3A)順利發射升空,成功進入繞月軌道旋轉。2010年10月嫦娥2號順利升空,搭載高清的CCD相機,計劃搜尋更詳細的月球信息。不久後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對月球進行近距離探測和高精度成像反地球。

無獨有偶,中國繼探月計劃後在2011年開啟火星探索計劃。2019年10月11日,中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火星一號,首先探測火星表面大氣層、火星的地球地貌以及內部的地質結構,期初探索火星內是否有生物的存在,生命的起源,查看火星是否具有地球移民的條件。

相對中國對月球、火星的探索進來來看,中國為什麼不先盡心探索金星的計劃呢?畢竟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從地球達到火星至少需要286天,而到達金星的時間為100天左右。更重要的是,金星曾被科學家譽為地球的姊妹,與地球更為相似。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探索更遠的火星呢?

百科中介紹,金星是形狀與地球極為相似,半徑為6073公裡,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是地球的百分之80,曾經被科學家們成為地球的姐妹。雖然金星和地球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可是兩者的環境卻有著天壤之別。首先來說,人類在地球上自由、穩妥的生活,地球引力、磁場關係是一個重要的存在,但是金星卻是一個沒有磁場的行星,這也是各國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正常來說,一個行星如果沒有磁場的存在,那麼也就不會有大氣層的存在。而金星表面,卻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更讓人不理解的是,大氣層的主要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金星內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升高,最高的時候達到98%,再加上太陽的不斷照射,導致金星表面的最高溫度能達到500攝氏度以上。

如此高溫的天氣,不僅不能讓人類移居過去,就連簡單的行星分析都成為一種困難。人類此前也曾想要探索金星,可是根本就沒有辦法靠近,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太空競賽」的結束,金星探索也就被擱淺了。科學家曾嘗試凌空探測,當前的科技技術無法穿過大氣層實現高清的探測。

其實,人類最開始探索宇宙的時候,是探索金星。但是由於金星地質結構過於神秘,又迫於科技技術的局限,才導致金星探索金星遭受阻斷。相信不久後的某日,中國研究出耐高溫的材料後一定會再次出徵金星,一探究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金星更近,但是人類卻更愛探索火星呢?
    2020年,是人類探索太空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來說,今年也是極有意義的一年,因為我們終於開啟了對火星的探索,它不再是一個遙遠的代名詞,我們終於向它靠近了。從地球飛往金星需要100天左右,而從地球飛往火星則需要180天左右的時間。實際上從距離上來看金星遠比火星更接近地球,但是火星確實人類探索最深入的行星,這是為什麼呢?
  • 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而更喜歡火星
    據記載,火星與地球相距約5600萬公裡,金星則距離地球約4300萬公裡。通過比較我們知道,金星與地球的距離可比火星近多了。​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而更喜歡火星而且科學家們把金星看作是地球的姐妹星球,因為金星和地球在某些方面很像。從大小上看,金星的質量是地球的0.8倍;從半徑上看,金星只比地球小了300公裡;從體積上看,金星的體積是地球的0.88倍。
  • 金星距離地球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科學家不敢登陸金星?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眼光已經不再局限於地球上,而是開始放眼於宇宙,渴望探索到更多的宇宙的秘密。於是乎,人類開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越來越多的衛星和宇宙飛船被送往太空。經過種種努力,人類也取得了許多可喜可賀的進展。例如,人類在1969年7月20日便正式踏足月球。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從這個數據看,確實去金星比去火星更近一些。那麼,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第一,火星和金星離地球的實際距離?第二,去金星和火星要面對什麼?第三,去金星和火星有什麼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和金星、火星間的實際距離在開頭,我們說了一下金星、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的最近距離。
  • 金星離地球如此近,科學家為什麼不去金星反而去更遠的火星呢?
    而在地球的歷史上,有關金星的傳說也是不少的,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既然金星離地球又近,又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地方,那為什麼科學家不去探索登陸金星,反而跑去更遠的火星呢?人類探索宜居帶內的金星和火星,目的是為人類未來移民做準備,太陽系處在宜居帶內的除了地球,只有金星和火星,可是金星之所以讓科學家放棄,是它的環境太惡劣了,把金星形容成一個地獄之星一點都不為過。
  • 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明明金星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探索金星呢?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其實就是在宇宙中的星體,也了解到在太陽系中有其他行星的存在,對於這些與我們比鄰的行星,我們想去探索的欲望也開始越來越大了,如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即將抵達火星軌道了。
  • 在金星與火星的探索中,金星為何被頻頻冷落?
    金星的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離地球也近,按理說確實更適合我們去探索,但是,金星的環境很惡劣,而我們人類對外星探索很大目的是尋找外星生命,與此相比,火星環境就更吸引人類目光。一開始,人類猜測金星上有可能有生命存在,因為金星與地球太像了,差不多的大小,差不多的距離,地球上的平均溫度為15℃,距離差不多的金星也許也不會太過於炎熱,溫度要是不高的話也許就有生物,有生物就能移民,於是抱著尋找外星生物的希冀,開始了對金星仔細的觀測,但後續觀測發現,金星上溫度高達400多度,就跟個地獄似的,生命在這上面很難存在,既然生命在金星上不能立足,那再探索也沒有很大的意義,況且深度探測一顆行星要耗費不少資源
  • 金星地表發現疑似城市遺蹟,為什麼不上去看看?比探索火星難多了
    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印度等等國家,前前後後進行過數十次火星探測計劃,可惜成功率並不高。今年7月20日,日本向火星發射不著陸的探測器,只在預定運行軌道上收集信息;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太空,並且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天問一號」將在2021年登陸火星。
  • 金星地表發現疑似城市遺蹟,為什麼不上去看看?比探索火星難多了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火星和金星是類地行星,並且環境最為相似,同時處於太陽系宜居帶上。但是,在人類探索太空計劃中,科學家相信,可以把火星改造成一顆宜居星球,卻早早把金星淘汰出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人類邁出了奔赴火星的第一步。
  •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什麼科學家選擇登陸火星而不是金星
    人類登陸月球後,隨即開始將目光逐一投向其他星球,其中火星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門星體。
  • 為何只探索火星,金星卻無人問津?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在看到地球承載力有限,人類的未來一定在宇宙中的情況之後,探索宇宙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科研活動。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這跟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在分析了各項數據之後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劃出了一道「宜居帶」。
  • 為什麼全世界都趕著去探測火星而不是金星呢?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探索人類逐漸揭開了金星和火星的神秘面紗,作為兩顆類地行星似乎與我們的想像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在探索的過程中因為金星有著極端惡劣的星球環境探測器很難在金星地表進行工作對金星的探索也很難有所進展,人類不得已把目光放在了火星之上。火星就相比於金星來說要溫柔很多探測器可以實現地表著陸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這顆神秘的星球,尤其是後來的各種發現更是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熱情高漲。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火星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單從距離上看金星的確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們應該更加有理由去探測金星才是。但是為什麼科學家都一股腦地趕著去探測更遠一些的火星呢?科學家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令人費解呢?如果我們去了解一下金星和火星的星球環境之間的差以後,就明白科學家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探測火星了。金星是一個表面環境很極端的行星金星是位於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同時金星又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4050萬公裡。
  • 金星和地球很像距離也近,人類為什麼不選金星而是去探索火星?
    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其他眾多生命生活的唯一家園,有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是來自於地球以外,也就是來自於宇宙中的某處。我們人類不斷的認識和探索宇宙,其實主要是為了兩個終極目標,一個目標是面向未來的,也就是人類將來除了地球之外,能夠到哪裡去?另一個目標是面向過去的,也就是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是怎麼出現的?
  • 為什麼科學家要放棄登陸探索金星?原來那個星球上的環境太惡劣了
    按照它跟地球相似的地質結構以及同處宜居帶的屬性,金星應該也是具備成為生命星球的各種條件。正是如此,所以,人類在剛走出地球後不久,第一個探索的的目標行星就是金星。金星離地球也最近,探測器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到達。上個世紀,人類向金星發射的探測器達到了數十個,絲毫不亞於後來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數量。
  • 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火星成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
    而且這已經不只是在電影或是小說中的幻想了,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真的把移民火星當作自己的使命。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火星可不是一開始就是星際移民的首選,它其實只能算地球備胎的備胎。如果把時間倒退五六十年,在天文學家心中最適合作地球備胎的,那是金星。因為金星各方面的數據真的都太完美了。
  • 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我們少有聽到金星探測器的報導?
    在宇宙中,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人類探索太空一貫是從近到遠,從近地軌道到深空。但是也有些例外,之前我介紹過了水星探索,這次介紹一下金星探索。不傳不知道,一傳嚇一跳:測得金星表面溫度為攝氏447度, 氣壓為90個大氣壓,大氣密度約為地球的100倍。這對長期處於幻想的科學家來說,比失戀還難受。這樣的高溫足讓燒死生命,而這麼高的氣壓就像是地球深海1000米的一樣高,足以致死人類N次,總之這個星球不適合人類生存,更沒有生命可言。
  • 探測器前往金星僅需100天,為什麼捨近求遠,前往更遙遠的火星?
    無論從距離還是相似度上來講,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最應該探索的應該是金星,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主要的探索目標卻放在了火星上。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科學家選擇捨近求遠,放棄金星而探索火星呢?難道火星上面有什麼對人類非常重要的東西?還是火星上面有生命?
  • 探測器進入金星後堅持不了兩個小時,人類要如何探索金星生命?
    為什麼距離金星更近大家卻更愛去探索火星呢?對金星的探測距離探測器上一次觀測金星的大氣,已經是35年前的事情了。在航空航天和宇宙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這充分說明了對金星的探索其實已經慢慢淡出了科學家的研究視野。
  • 金星要比火星更近,而且更與地球相似,為何人類不登陸金星?
    科學家表示,即使按照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速度來計算,在火星最靠近地球的情況下,我們從地球出發,想要抵達火星也至少需要在地球的夜空中,金星可是肉眼可見的最亮的一顆行星,我們都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都是因為太陽對金星的照射,才讓它成為了地球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