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進入金星後堅持不了兩個小時,人類要如何探索金星生命?

2020-09-27 麥克斯韋妖妖靈

最近金星真的是太熱門了,就是因為科學家在金星的大氣中疑似發現了磷化氫—一種在地球上由微生物產生的氣體。雖然這個發現遭到了多方的質疑,但是金星似乎要成為下一輪人類太空探險的目的地了。美國的NASA更是已經計劃在2021年就要發射探測器上金星了。

今年包括中國在內,有美國、阿聯等國開展了火星任務,那麼去金星和去火星一樣嗎?為什麼距離金星更近大家卻更愛去探索火星呢?

對金星的探測

距離探測器上一次觀測金星的大氣,已經是35年前的事情了。在航空航天和宇宙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這充分說明了對金星的探索其實已經慢慢淡出了科學家的研究視野。

金星上的溫度很高,儘管它的大氣中有一段宜居帶,但是科學家基本認定金星上沒有生命的存在了,對金星的探索也就失去的熱情。而反觀火星,曾經是一個溫暖溼潤的星球,是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過的。

為什麼科學家不愛探測金星?

當然,探測金星還有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就是技術要求太高了,一個太空飛行器要進入金星要經受太多了。首先進入金星的大氣就要開始遭受摧殘,金星的雲中充滿酸性,因此可能直接對電子設備、探測儀器、照相機等造成影響,導致它們失靈。


還有就是,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475攝氏度,基本上就是一個高壓鍋,目前仍沒有太空飛行器在進行表面堅持超過兩個小時。

金星探測史

目前對金星探測最多的國家就是前蘇聯,它們發射了非常多的金星探測器,在當時軍備競爭的背景之下,蘇聯發射的金星探測器有一半以上都失敗了,這也從正面表現出了探測金星確實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當然,前蘇聯也是唯一一個進入了金星大氣的國家,探測器的信號在金星中又被中斷了。此後,基本上再沒有國家或機構探測金星了。

不過目前由於科學家在金星的新發現,目前的很多太空探索資源就要開始向進行傾斜了,畢竟這是證明有地外生命的最佳機會。

各國紛紛探索

目前美國NASA已經在評估一項「發現計劃」,據說會是NASA至今最貴的項目,規模可能比「好奇號」和「毅力號」還大。印度航天局也預計在2023年發射軌道飛行器,歐洲航天局的項目叫做「預想」,預計在2032年發射;俄羅斯的話更雄心勃勃一些,預計建設一個比蘇聯時期更堅韌的探測器,是預計要開展地面任務的。

探測器要如何進入金星呢?

科學家有一個很新奇的想法,認為一個氣球太空飛行器是非常有效的設計,能夠有效地對進行內部的稀有氣體和化學物質進行成像。

只有讓探測器完美地在金星落下才能確實是否真的有磷化氫的存在,畢竟目前只是通過望遠鏡來確認,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還能幫助人類更全面地研究金星上的化學物質。

因此對金星的探索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飛行的採樣探測器,它會先進行一段飛行,最後才落地。當然由於金星惡劣的條件,必須要用上目前最先進的技術。

不一定是陸地探測器

探測器除了進入到金星的大氣中,也可以是一個軌道飛行器,通過雷達和光譜來研究進行的表面。畢竟根據目前表面化學的研究,是能夠幫助人類獲得想要的答案的。這樣一個軌道探測器還能夠幫助人類研究金星海洋存在的時間、消失的速度、以及內部火山噴射的化學物質,最終解釋磷化氫的來源。

小結:

金星雖然是一個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但是地球的科學家對它的探測卻不是很有熱情。事實上,對進行的探測基本上集中在上個年代,而且探索最多的國家是前蘇聯,基本上可以成為「前蘇聯的金星」。由於金星一度被認為不可能是生命的聚集地,以及探測難度過大,它在太空探索中已經被忽視了很多年,直到最近的研究出現,證明金星上可能有生命產生。

但是目前為止,尚未有一個探測器能夠進入金星並且在表面上持續超過2個小時,因此科學家只能通過一個氣球探測器或者軌道探測器來對金星的表面和化學成分進行研究。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在近500度中存活兩小時,蘇聯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看見了什麼?
    >這個擁有濃稠大氣的星球,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在探測器探測金星以前,天文學家認為金星的化學和物理狀況和地球類似,在金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還大,所以金星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或孿生兄弟。
  • 在近500度中存活兩小時,蘇聯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看見了什麼?
    水星、金星、地球、月球、火星和最右邊的穀神星的大小比較 這個擁有濃稠大氣的星球,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在探測器探測金星以前,天文學家認為金星的化學和物理狀況和地球類似,在金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還大,所以金星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或孿生兄弟
  • 金星和地球很像距離也近,人類為什麼不選金星而是去探索火星?
    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其他眾多生命生活的唯一家園,有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是來自於地球以外,也就是來自於宇宙中的某處。我們人類不斷的認識和探索宇宙,其實主要是為了兩個終極目標,一個目標是面向未來的,也就是人類將來除了地球之外,能夠到哪裡去?另一個目標是面向過去的,也就是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是怎麼出現的?
  • 2010發射的金星探測器,在金星有了重大發現,讓科學家高興不已
    科學家之所以選擇金星,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金星離地球最近,探測器只需要花費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另一個原因則是金星無論是質量,體積還是結構,都跟地球最像,所以科學家也稱它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就開始了對金星的探測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裡,人類向金星發射的探測器多達40個左右,這個數量絲毫不亞於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
  • 金星「維納斯」時隔40年重回人類探索視野
    40年前的這個月,前蘇聯的金星9號成功登陸金星並發回首張金星表面照片,這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另一顆行星上成功著陸並發回照片。但是這顆行星非常不友好,簡直像地獄一樣,表面平均溫度462 °C,地表氣壓是地球的92倍,高溫高壓只讓這個著陸器工作了53分鐘。
  • 金星又要火了?繼發現磷化氫後,金星再次發現疑似生命物質
    在今年夏季以來,我們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火星,因為迎來了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今年3個火星探測器先後發射升空開啟了火星之旅。而在這些火星探測器奔赴火星之時,科學家稱,在金星發現了一種疑似與生命有關的物質—磷化氫。
  • 金星的磷化氫意味著外星生命?這可能是烏龍,但金星探索可能要熱
    雖然此次為一項烏龍發現(大概率),但這或激發了人類再次探索金星的熱情。人類尋找另一顆行星生命跡象的腳步因對其化學組成的不了解而停滯的事件不是第一次。正是通過這些探測,我們才發現金星和火星的環境根本不宜居: 在濃厚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的籠罩下,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800℉(約合427℃),甚至形成了硫酸雲;火星的大氣則極為稀薄,因而火星表面十分寒冷。 此外,這兩個星球都十分乾燥(在最初的探測中,我們完全沒有發現這兩個行星上存在水),至少它們的地表情況就是如此。
  • 在金星上發現可能出現生命跡象之後,人類未來怎樣探索金星
    如果目標是確定金星上是否存在或不存在外星生命,那麼我們將要特別確定我們可能在那裡發現的任何可能的生命,而不是從地球上搭便車的微生物。金星的極端環境可能會使這些行星保護工作變得棘手。莫古爾研究重點是極端的微生物生命,他提出了一種在金星上生存的方法。「您如何防止汙染環境?有潛力嗎?那沒有潛力嗎?」莫古爾說。宣布膦化氫的時間是非常偶然的,因為美國宇航局將選擇新的行星飛行任務作為其發現計劃的一部分,這是一項派遣小型機器人太空飛行器探索太陽系各個部分的計劃。 2月,NASA選擇了四個任務概念作為該計劃的決賽入圍者,以考慮獲得最新一輪資金。
  • 在金星與火星的探索中,金星為何被頻頻冷落?
    金星的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離地球也近,按理說確實更適合我們去探索,但是,金星的環境很惡劣,而我們人類對外星探索很大目的是尋找外星生命,與此相比,火星環境就更吸引人類目光。,兩個行星分別在太陽的兩邊的話100來天可不夠。
  • 外媒:如何在金星尋找生命?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0日發表記者努尼奧·多明格斯的一篇文章,題為《如何在金星尋找生命?》,文章指出,在獲悉金星大氣層中可能有生命印記的消息,科學家們重新燃起探索金星的興趣,文章介紹了探測方法。在這些災難發生之前,生命有可能已經出現,並可能在火星上躲藏於地下,或在金星的高空雲層中倖存下來。後者是上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的理論,此後幾乎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在最初幾十年對金星充滿興趣之後,人類把對太空的探索興趣完全投向了火星。主要原因之一是,到達火星比到達金星要容易得多。金星表面的溫度高到足以讓鉛融化。
  • 金星上首次發現磷化氫,地外生命或早已遍布金星
    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是好奇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對事物的研究也越來越深,不再只是僅限於表面,當然了我們對於宇宙的情況也好奇,到現在開始慢慢了解,但是這似乎還是不夠的,地外生命是否真的存在呢,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們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要看的這件事情就非常令人驚訝,轟動科學界!金星上首次發現磷化氫,地外生命或早已遍布金星。
  • 為何不先殖民金星?派去30多個探測器有何發現,金星大氣或有生命
    趣味探索訊 近些年來,關於火星探索的新發現是一個接一個,之前發現,古老火星曾存在過汪洋大海,後來又發現,火星表面排放跟生命有關甲烷氣體,現在又發現火星上有多個熔巖管道,它們有可能成為人類居住點。現在spacex公司也正在加緊打造飛往火星的巨型星際飛船,不論本21世紀我們是否能成功移民火星,但是火星已經成功激起人類探索興趣。
  • 人類為什麼不選擇探索金星?金星上有啥秘密?
    我們都知道,月球和火星上都有人類的探測器機器人,為我們獲取很多地外行星的資料,但是沒有關於金星的資料,為什麼人類不去探索我們地球的姊妹星金星呢?難道金星不值得探索嗎?事實上金星上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值得探索,但它不是人類探索的目標,因為它太荒涼了。
  • 金星發現疑似生命排洩物後,NASA制定探索計劃,尋找來源
    這無形之中增加了人類在金星尋找外星生命的信心,這條好消息的餘熱還沒有散去,關於金星另一條好消息又來了,美國宇航局(NASA)制定一個地外行星探索計劃:儘快向金星發射一枚探測器,旨在研究金星大氣,尋找物質來源,尋找人類期望多年的外星生命
  • 金星離地球很近,人類為何不登陸金星?
    7號」探測器成功到達金星表面,成為第一個登陸金星的人類探測器。 經過長期的探索,科學家獲取了金星的大量數據。根據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金星的質量和體積雖然比地球小一點,但是金星表面的大氣極其稠密,表面的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這相當於海底900米處的壓力。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火星靠近地球為我們開啟了前往火星的大門,因而今年又是一個火星探索年。包括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火星探測器將在今年動身前往火星。有朋友覺得很好奇,從行星軌道距離上看,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那為什麼總是聽說科學家探索火星,而很少聽說有什麼探測器去金星探索呢?這不科學啊!
  • 探索金星先驅!蘇聯人成功拍到金星表面的照片,還差那麼一點堅持
    人類一直對金星充滿好奇心金星是太陽系的第二顆行星。即便在地球上,在天氣晴空的時候,人們抬頭遠眺,也能通過肉眼清晰可見它的光芒與朦朧的樣子。而在中國古代,太白、啟明、長庚都是金星的代稱。由金星的名字可見,中西方都對金星有著美好的期待。自古至今,都有許多人想要知道金星的表面到底是什麼樣。金星發現磷化氫的事實,再度讓它重新浮現於人類外太空生命探索的重點研究名單對象之一。但最早開始對於金星極度關注的,可並非是美國人,作為昔日的航天大國之一——蘇聯,曾在金星的探索上,立下許多豐碑與偉績。
  • 金星13號探測器:讓世界如此近的了解金星
    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太空探索便成了人類不懈的最求,從最初的衛星發射到衛星通訊的應用,再到空間站的建設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過程。但人類的探索卻不會止步於地球,隨之而來的是行星的探索與星際的觀察等,為人類天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時期,同時,人類對類地行星的探索與發現,也成了一個最求的方向。
  • 金星比火星更神秘,科學家為什麼不探索金星?
    2007年探月火箭——第一長三甲(CZ-3A)順利發射升空,成功進入繞月軌道旋轉。2010年10月嫦娥2號順利升空,搭載高清的CCD相機,計劃搜尋更詳細的月球信息。不久後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對月球進行近距離探測和高精度成像反地球。無獨有偶,中國繼探月計劃後在2011年開啟火星探索計劃。
  •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人類為什麼不選擇登陸?
    登陸金星那麼,問題是為什麼人類除了探索月球以外,首選的探索目標是火星,而不選距離最近的金星?從距離上來看,金星確實是比火星要近,但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目的是尋找生命的起源,地外文明等方面內容,從這一角度來看,金星上存在生命或者曾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遠遠低於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