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是一顆終日包裹在雲層之下的行星,按距太陽遠近的排序中,金星位於第二,距離太陽約1.08億公裡,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當然,火星在近地點時的距離可能會更近一點。
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太空探索便成了人類不懈的最求,從最初的衛星發射到衛星通訊的應用,再到空間站的建設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過程。
但人類的探索卻不會止步於地球,隨之而來的是行星的探索與星際的觀察等,為人類天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時期,同時,人類對類地行星的探索與發現,也成了一個最求的方向。
在最初發展太空探索的時候,因為金星距離地球比較近,且與地球有著相似的大小,並有著高反射率的雲層,通過當時的天文望遠鏡看起來,它有著更像地球的潛質。而從地球上來看,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是僅次於月球的,就這樣,金星成了早期各國探索的一個趨勢。
直到20世紀50年代,很多天文學家都還推測金星可能擁有著像地球一樣的生命,深林及河流等,這使得人類更加的好奇,想要探索金星的奧秘,在當時的航天環境下,前蘇聯和美國開始向金星發射探測器,想要深入金星內部去了解這些。
而前蘇聯也是最早想金星發射一枚宇宙探測器的,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甚至為金星專門制定了一個金星計劃,就連發射的探測器也命名為「金星號」系列探測器,當然,最開始的探索都是失敗的,儘管如此,卻為蘇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82年3月1日,這對於金星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它迎來了首位拜訪它的客人——金星13號探測器,這是蘇聯經過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在金星上著陸人類首各探測器,也是在這一天,蘇聯人拍到了金星表面的第一張全彩照片。
金星13號探測器所傳回的數據,讓人類了解了金星表面惡劣的環境條件,周圍也是一片荒蕪的風沙,因為周圍環境的惡劣,探測器在成功著陸127分鐘後便解體了,而它最終傳回的數據,卻讓人類重新認識了金星,金星並不是如同地球般存在生命的,也沒有水光瀲灩的海洋世界,相反,這卻連地球上的荒漠都不如,堪稱是人間地獄。
生命無法在金星上生存,儘管金星和地球有著很多地方的相似,但通過此次的金星13號探測器,讓人類如此近的了解金星,同時因為金星沒有生命的存在,便使得蘇聯此後也很少再發射探測器探索金星了。
如今的金星,或許已經很少有訪客再次將臨金星的表面了,但卻從來沒有阻斷科學家對金星的探索,對一顆行星的形成以及演變的探索,這不僅是因為金星在大小、構造等方面和地球相似,因為一些科學家認為,對不同的行星的了解和分析,有助於科學家能夠更好的了解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而其他行星的形成及演變,是人類對宇宙天體的的了解,這些,都有助於人類在探索其他星系時,能夠發現類地行星或是其他生命的存在。
不管怎麼說,宇宙是神秘的,每一顆行星都值得人類去發現和探索,或許我們不能完全了解這顆行星的一切,但至少我們更夠更加接近的了解宇宙。